李佛關 張尚民



摘 要:通過對企業不同崗位層級營銷人員工作內容的分析,可以將營銷工作分為四類崗位群:市場調研與分析類、營銷策劃與管理類、渠道與終端管理類、銷售與客戶服務類。要勝任不同崗位的營銷工作需具備五大核心崗位能力:溝通推銷能力、市場研究能力、銷售管理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營銷管理能力。根據崗位群及其所需崗位能力組建了圍繞營銷工作四類崗位群的營銷專業四大課程群,并從規范教學內容、組建教學團隊、實施課程考核改革三方面提出了課程群協同教學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營銷專業;崗位群;崗位能力;課程群聯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46-03
一、營銷工作崗位群分析
從職業發展來看,營銷專業人才的走向一般從基層業務代表等開始,到營銷主管、營銷經理以及營銷總監和營銷副總經理。從崗位層級和工作內容來看,業務代表主要從事產品銷售的某一專項工作,承擔向中間商、消費者宣傳推銷產品的任務,需具備優良的溝通推銷能力、基本的市場研究和營銷策劃能力;營銷主管、經理主要從事營銷策略的制定、組織和實施,一般負責企業一個部門或一個地區的營銷工作,需具備優良的銷售管理和營銷策劃能力;營銷總監、副總主要從事企業營銷戰略決策工作,需具備優良的領導、組織、控制與營銷綜合能力。
根據我們對企業不同崗位層級營銷人員工作內容的分析,可以將營銷工作分為四類崗位群(見表1)。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大多數畢業生都是從銷售員、調研員、客戶服務等基層崗位開始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逐步走向終端管理、區域業務管理、營銷策劃等管理崗位。因此,我們有必要圍繞營銷工作崗位群建構營銷專業課程群,以貼近社會對營銷人才需求的實際。
二、營銷工作崗位群所需崗位能力分析
崗位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完成某項任務和勝任某個崗位的綜合能力和必不可少的素質。一個人的崗位能力不足則不能勝任崗位或達不到崗位要求。市場營銷崗位專業能力是指人們在營銷崗位上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根據我們對多家企業四類營銷工作崗位群所需崗位能力的分析,最終確立了企業對應用型營銷本科人才的五大核心崗位能力:溝通推銷能力、市場研究能力、銷售管理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營銷管理能力(見下頁表2)。
以核心崗位能力為導向的營業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師不能只簡單地灌輸書本知識,而是應把書本知識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與企業的實際運營轉換成思想與方法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多元化的實驗、實訓體系使學生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專業思想——能夠領會和牢固掌握科學的營銷理念、知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營銷實踐的藝術性要求,提升學生分析營銷問題、解決營銷問題的能力。
三、崗位群與崗位能力指向的營銷專業課程群設計
(一)課程群的含義
課程群是與單門課程相對應的一種課程建設模式,是教學計劃中那些具有相互影響、前后有序和具有課程間互動的相關課程以集群方式進行的重新集合,一般以一門以上的單門課程為基礎,由三門以上的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納入同一課程群的各門課程必須在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密切的邏輯聯系,能通過若干課程的不斷強化、深化從而形成某一知識領域的系統化,以完善相應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二)營銷專業課程群設計
根據營銷工作崗位群和崗位能力的需要,營銷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應該圍繞四大崗位群與五大核心崗位能力進行設置(如下圖所示),借此形成四大課程群(見表3),以便在教學環節使課程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崗位能力能更好地匹配,培養切合社會需求實際的營銷人才。
一些高校在營銷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一般是把課程設計為“公共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全校性選修課”“實踐課”等模塊,如果不考慮其他教學模塊,僅就專業課而言,客觀上會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同一課程群(模塊)中的各門課程在內容設置和體系安排上各行其是,缺乏較好的協同和配合,課程、課程群之間內容重復和交叉都很嚴重;第二,課程群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比如“專業主干課”課程群要達到什么樣的崗位和能力要求,沒有明確的定義;第三,由于各門課程以及課程群缺乏清晰的崗位和能力培養指向,所以對學生的培育無法實現逐級遞進的協同效應,以致難以培養出符合營銷崗位要求并具有良好職業發展潛力的高素質學生。如果要解決以上問題,這就要求營銷專業課程與課程群的設置要以崗位群和崗位能力培養為導向,實現課程群之間以及課程群內部課程之間的互補與協同。
四、營銷專業課程群協同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規范課程群教學內容
規范課程群教學內容用以協調課程群內各門歸屬課程的教學工作,可以解決教學中不同課程各自教學的離散狀態,使課程教學目標指向明確,避免課程間教學的無效率重復。通過制定課程群標準、課程群知識點大綱可以規范課程群各門歸屬課程的教學內容。在規范課程群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理清不同課程在課程群系統中的邏輯關系,針對培養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避免內容簡單重復,抓好歸屬課程教學大綱的執行與落實,規范歸屬課程的講義與教案,加強課程教學課件等方面的建設,將該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補入教學內容。
(二)加強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
課程群教學團隊是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課程群為載體,以一些技能互補而相互協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為教師交流提供了平臺,增強了課程群教師的團隊與協作意識,進一步促進了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有利于教師之間更好地溝通教學技能、整合課程內容和把握課程結構體系。
營銷專業課程群教學團隊,大體上包括1名首席責任教師、2—5名責任主講教師。其中,首席責任教師對課程群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全面負責,并對提高本團隊課程的教學質量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負責本團隊課程的教學運行管理;責任主講教師協助首席責任教師的工作,需每學年至少為學生講授一門本團隊主講課程,積極參與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三)改革課程群考核制度
應用型營銷專業課程群考核的總體思路是要建立一種多元化、全過程聯動的考核模式,增加實踐考核在最終成績中的比例,解決傳統考試中重知識輕能力、考核主體單一、考核方式單一的問題,依據能力與素質并重的考試原則,實行“三結合”的考評方式:考核主體由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相結合;考核對象由學習過程與成果相結合;考核內容由能力與素質相結合。
對某些實務性課程除了單獨的教師考核之外,可引入第三方考核機制,使學生、教師、企業人士都成為評價的主體,增加考核的實踐性、客觀性,使學生與社會聯系更加緊密。過程與能力考核形式包括撰寫讀書筆記、小論文、調研報告、策劃方案,進行項目展示與口試等,根據不同的課程要求選擇不同的過程考核形式,并逐步增加過程與能力考核占總成績的比重。另外,對于教學安排中需要以團隊形式進行的項目考核,需要明確團隊成員的分工,密切關注個人在團隊建設與團隊成果中的作用,做到團隊考核與成員考核的統一,注重對學生個性、興趣與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李佛關.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協同模式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10):97-99.
[2] 李佛關.應用型營銷本科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與教學設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2):198-199.
[3] 張尚民,顏幫全,冉建宇.地方本科院校市場營銷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路徑[J].職業時空,2015,(11):52-55.
[4] 龍春陽.課程群建設: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0,(2):139-141.
[5] 章兢,傅曉軍.談基于課程或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15-17.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