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紅
摘 要:在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招工難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源于用人單位的轉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職學生的自我認知情況等多種因素。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了解企業的轉型和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招工難問題。
關鍵詞:就業指導;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162-02
一、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高職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當前,盡管高職院校大學生們非常重視和追求興趣愛好與個人才能的發揮,但許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卻過分看重工作待遇,而忽略了自身特點是否適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和自身的長遠發展[1]。在就業過程中,過分看重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而忽略了個人理想與社會、國家利益的結合,忽略了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走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
(二)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觀念理想化、期望值高
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數量和招生計劃增加,隨著很多企業的轉型,導致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比較嚴峻,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觀念沒有隨著企業的轉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調整和轉變。很多高職畢業生就業和擇業觀念還沒有相應發生轉變,就業和擇業理想化,喜歡選擇“工作環境好、收入高、大型國有企業、工作時間固定”的單位,不愿意到小微企業去就業。現在畢業的很多高職大學生對待就業和擇業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從“精英教育”時期到“大眾教育”轉變過來,先天的優越感仍然存留在一些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里,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擇業現象,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基層企業、邊遠地區、艱苦行業不屑一顧,一味向往黨政機關、效益好的企業單位和教學科研單位等[2]。
(三)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差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社會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筆試和面試。
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較差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有部分畢業生選擇回避的方式,他們在擇業過程中還普遍存在著不健康的心理,如攀比心理、不平衡心理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是就業心理素質差的表現[3]。面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要求更高的就業形勢,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應是實現就業的基本保障。
二、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生對自己和職業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清,這是導致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最根本原因。大部分高職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了解嚴重不足,在就業和擇業嚴峻的形勢下,要實現順利就業和擇業對自己的認知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就要充分地認清。通過調研獲悉,當前,還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很不確定,也很模糊,僅僅對所學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多,但對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的知識掌握不足。
(二)學校的原因
調查獲知,高職院校尚有部分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專業設置上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反映了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和社會的需求沒有完全接軌,同時,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校方要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對就業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培養沒有足夠重視。具體表現在,就業指導工作中沒有全員化、全程化培養學生先到基層就業的思想觀念。
(三)社會的原因
社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復雜且多方面的。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處于世界觀形成階段的高職大學生們在互聯網上接觸到不健康的文化,極易產生極端個人主義,理想信念淡化,享樂主義滋長,注重物質利益、注重自我、注重個人利益等,這與正常的就業標準相背離[4]。同時,就業過程中各種歧視也隨處可見,受社會風氣和家庭對子女期望值偏高的影響,就業出現扎堆的現象,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雙重壓力的社會現象。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兩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201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使高職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要守信,要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就業從基層做起,把個人專業知識、專長和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
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的重要保障。在就業指導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體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大學生從基層做起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先就業再擇業,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5]。新常態下,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和引導廣大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認清國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是我國實施“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戰略決策的迫切需要。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作用
1.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思想。從根本上講,誠信是個體履行社會職責的一種行為,是按規章制度的規定對個體履行社會的基本要求。就業誠信教育要從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要全程參與高職學生的就業工作過程,高職畢業生要建立就業誠信檔案,在就業過程中不要夸大自己,在就業招聘時與用人單位達成共識后,要遵守用人單位有關規定。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2.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合理的就業觀念。通過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擇業觀念。目前,高職大學生自我認知模糊、綜合素質不高,導致就業前景模糊、就業質量不高,同時受國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因素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失衡,就業和擇業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發展。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就業指導中的作用,幫助廣大學生正確自我認知,公正地評價自己,調整好就業和擇業心態,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形成從基層做起的就業和擇業觀念。
參考文獻:
[1] 余燕.在就業指導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武漢:武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
[2] 湯斌華,李曉.大學生就業誠信缺失及對策[J].文教資料,2006,(2).
[3] 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4] 浦瑛.大學生就業心理剖析及調適優化途徑[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6).
[5] 劉鴻宇.就業指導也需要思想教育[J].林區教學,2005,(2).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