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首屆江南詩歌論壇研討會紀要

2016-05-30 19:00:05
江南詩 2016年1期

主題:江南風格在當代新詩中的獨特性

時 間:2015年11月28日下午

地 點:浙江省仙居縣皇嘉國際大酒店國際廳

主 持 人:鐘求是

學術主持人:汪劍釗

鐘求是:各位同仁,今天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評論家集聚在仙居,在此參加首屆江南詩歌論壇,一起探討江南風格在當代新詩中的獨特性,這非常有意義。我是寫小說的,有時與詩人打交道,發現江南詩人的特征還是很明顯的,江南詩風在詩壇上呈現也是很明顯的。江南詩風怎么歸納?是細膩?是溫雅?還是有人文關懷、講究修辭?這是一個特別的話題,希望今天討論能對江南詩歌這一概念有個較好的定性,對江南詩風這一寫作有所推動,我的感謝方式就是用耳朵來靜聽,下面會議交給劍釗主持。

汪劍釗:今天就江南風格在當代新詩中的確立,它的概念和寫作風格,以及它對當代詩歌能起什么作用,在寫作中江南詩歌在整個詩歌中的格局是什么位置這些話題進行討論,希望各位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

耿占春:江南詩歌沉靜、優雅,非常注重修辭,一般不用粗獷的語言。直觀的特點是,一到江南就感覺這里的植被是這么豐富,空氣中的水氣充足,水墨江南,感覺的豐富性在江南。植被的豐富性在江南作品中是不是會體現出來?這種感覺要依賴于環境,江南詩歌比較講究修辭方式,可能這些與江南的環境有關。感性的東西肯定是很容易受到空間、地域影響,視覺的、聽覺的、感性的事物構成的是寫作的下層,一般不構成主題;社會、歷史、制度構成寫作的上層問題。在一首詩歌中,下層的問題往往比上層的問題有意思,如果文學和詩歌僅僅是由社會的、歷史的、倫理的問題所構成的,那么它會很枯燥,如果沒有滲入到一個地方的地理、地貌等地方性風格的感知上,這個作品是很枯燥的,缺乏不具體性和不深入的。下層世界是對微觀的事物進行描寫,越是到了21世紀,作家越是不厭其煩地去寫各種感知,像沃爾夫的《海浪》就是這樣。江南詩歌最主要的就是關注細節,構成一個非常濃郁溫潤的下層世界,它的底部有一個地域性的、具有江南感知的世界。地方性風格不可能構成歷史的、社會的、政治的主題,但它是檢驗一個思想真實性的修辭方面的顯現。

唐曉渡:關于江南詩歌,我們以前沒有專門的討論,我想到最早的好像是93、94年,鐘鳴曾經倡導過南方詩歌,當時他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主要是從地域角度講,對北方詩歌霸權的反抗。朦朧詩全是北方的,大家討論話題主要是順著朦朧詩的思路在展開,所以他當時提出來南方詩歌和北方詩歌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說北方詩歌更多的是被政治、歷史或者皇權意識所滲透,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地方色彩比較強烈,而南方歌更多的是生活化、虛擬化的。從語言角度,北方詩歌很多時候是普通話,修辭和句式比較標準。而南方詩歌比較多是方言,被方言所滲透。從大的來說,像占春說的把詩歌分成一個上層的、下層的,而北方的更多的是骨骼的、頭腦的、政治的、歷史的,這種區分其實也很有意思。在歷史上比如說海派和京派的討論,其實是一種差異,無論是南派、北派、海派、京派等各派存在著封閉性,主要還是一個地域的區別。隨著媒體社會的發達,交流的無限展開,這種差異,通過交流、網絡、閱讀的便利和創作的借鑒等形式,隨之一個地域的界限被打破。以前就個人而言有北人南相、南人北相,風格有時完全是分裂的。我認識一個寫詩的,整個人長得與他的語言和行為方式很不一樣,他人長得梁山好漢似的,一看就覺得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但他詩歌寫得非常精細,這種很矛盾的現象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兩極化,好像使一個地域概念顯得不重要了,但是風格概念都會滲透到血脈里面,體現在一個人的文本當中。與其說是一個地域概念,不如說是一個風格概念,與其說是風格概念,不如說是美學維度。江南風格的獨特性是在比較當中產生的,一般地域的比較是比較抽象的,這種比較,閱讀也好,批評也好,都是針對文本的。所以我贊成占春所說的江南的感受性,江南詩歌的修辭特點,整個作品的質地。說到江南,我們會聯想到霧雨煙霞、江南三月草長鶯飛啊,都是比較細膩、溫潤、潮濕的,南方比較多的是沼澤、植被茂密的。但不管是哪個地域,比如被移植,會與本地的會有很大區別。像沈葦,一個江南詩人到新疆,可能會吸收西北的廣闊,但是他的作品還是有江南質地的,但你不能簡單說他是一個江南詩人,他的作品超越了地域性,從更廣泛的美學意義來說,他超過風格了。一個作品比較有更廣泛的意義的話,他肯定是超過他的風格的,講究更多的是詩歌的品味、質地。一般從一個風格性的學術上來表述的話,強調江南風格,可能是詩歌自身的要求,避免作品的同質化。詩歌是生命最底層、最原始的東西,是不斷地在涌動、在變化,水汽朦朦的看不太清楚,但是需要你賦予它比較清晰的、精確的聲音。如果說江南風格則更是對詩歌自身的感受。我認為江南詩歌應該從好幾個層面上來講,而不是說只是從一個地域上來討論所謂江南風格。

沈 葦:我對江南的感情非常復雜,二十幾年前逃離江南,現在年過半百卻頻頻返回江南。對我來說,最喜歡讀的還是江南詩歌,作品當中細膩的、優雅的、靈感的、考究的,尤其是水性的東西,從中我學到很多。西北的寫作普遍比較粗糙,也有很多大而無當的東西。但在這種江南的特征中,是不是存在一種約定俗成的江南詩風?約定俗成的江南詩風我認為是不存在的,因為一方面這個從地域概念來談的話是不存在的。江南這個詞一直也在發生變化,最早是在先秦產生的,指的是湖南、湖北和江西的一部分,演變到現在大江南的范圍已經很大了,浙江可能是全部,還有上海啊,包括蘇南、皖南、江西、湖南、福建,甚至包括貴州一部分。大江南是吳語區和徽語區,小江南就是吳儂軟語的江南水鄉,太湖流域的浙北和蘇南這么一個概念。同在江南內部,個體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寫作之間的豐富性和差異性非常大。浙江文學占了半部現代文學史,其中魯迅和豐子愷,我很喜歡,都是浙北人,但是他們之間的寫作風格包括性情相差太大了,魯迅寫作中的勇猛鋒利和豐子愷身上的溫暖慈悲完全是兩極。還有前面曉渡說到的南人北相和北人南相問題,在座的曉明和劍釗就是南人北相,飛廉是北人南遷、北人南相。人的個性的一半是地域性,說明地域性很重要,我的家鄉、出生無法選擇,但是我可以選擇我的第二故鄉,甚至第三故鄉。我認為人性大于其他,我的觀點是詩歌寫作既是地域的又是不地域的,既是江南的又是不江南的,既是風格化的又是不風格化的,就是個人的獨創性和地域性與普遍性的一種結合、一種創意。

王家新:對江南我沒什么發言權,我出生在湖北偏北,生活在北京,從個人的氣質上來講也是冷一些、硬一些、廣闊一些。我對江南是很向往的,中華文明之精華后來集中在南方。中國人對江南也是寄予了文化鄉愁,一兩千年來在詩歌中呈現和創造。關于江南風格問題,有沒有江南風格?如果說有這樣一個江南風格,在古代經典中主要由哪些詩人體現的,對于這一塊我缺少發言權,也缺少研究。但從直觀意義上來講,江南充滿水氣,水氣又帶來靈氣,這影響詩歌的風格、創作靈感等等。江南植被物產豐富,江南詩歌中有豐饒性、細膩性、感觀性,還有一個修辭性。我記得布羅茨基寫的《給明朝的一封信》有一句:“稻米匱乏,宣紙卻源源不斷”,說明了對江南文化的一種推崇。另一方面江南過于發達,也有可能形成一種頹廢,對于江南我只是從直觀上來發言。在坐中有曉明、飛廉、江離等我比較喜歡的幾位,比較具有江南的特色,有一種喜悅之情,修正、刷新、擴展江南。泉子寫的詩歌,許多是他圍著西湖散步寫出來的,另外他更注重一個內在的修煉,他也從他自己方式對江南和江南風格作了一個刷新。在坐的飛廉帶來了北方的因素、中原大地的因素,但他肯定也是受惠于江南,帶著江南的靈氣,詩歌簡約靈動,也富有功力。結合他們的創作來考查江南的風格在今天的時代可能性等等,如果空談是很難來談的。最后我覺得江南比我們想像的是更豐饒、更豐富。像河南省是中原大地,似乎比較單調;浙江比較豐富,比如寧波、溫州人的方言,這種豐富性需要我們深入考察。我們需要打破這種習慣性的認知,需要親身的體驗、考察,在這些前提下來談今天的江南性。另外,在這個時代江南也在變化。再補充一下,江南有一種古典性,文明高度發展,風格優雅,江南與古典密切相聯,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東西。

何言宏:昨天在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一個紀念先鋒文學三十年的論壇會議,因為今天要參加這個江南會議,我特別注意了昨天會議上的四位江南作家:蘇童、余華、格非、艾偉。四個作家都是我們江南的作家,他們一方面出生在江南,在創作上體現了江南性。特別是蘇童,他就說喜歡南京的頹廢,甚至死亡的氣息。南京有很多的墳墓。江南風格在小說界有許多體現,甚至得到了很多人喜愛。在我們詩歌上也應該被更多人所熟知,我對江南詩歌充滿期待和信心。關于江南詩歌的討論,鐘鳴用北峻和南糜來概括南北詩歌的巨大差異。關于南方的詩歌,很多學者都有談論過,古代就有上海的董其昌,在藝術界和文化界,南北的差異和對峙是非常明確的。我認為討論這個話題還是很必要的。2008年我還在南京工作,當時第一次討論的主題叫當代詩歌中的南方精神,四川的柏樺寫了一篇文章。再過幾年,在廣東佛山也開了一個會議,他們成立了一個南方詩歌研究中心,但都沒有進一步去深入。我們今天叫首屆江南詩歌論壇,最經典的福地就是江南。另外,談到江南的詩歌,實際上地域性的問題一旦把它本質化,就會成為一個囚籠,一個詩人就很難超越。我覺得應該辯證地看待,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辯證性的地方性。不管怎么說,江南是存在的,它的地域,它的文化,它所培育的人的精神氣質和品味是很難改變的。江南存在著一個廣大的、松散的詩歌群體,只是讓詩歌界知道有江南這么一個詩歌群體。當時在考慮,江南到底以什么地方為區域呢?我覺得在明清時期,江南存在著一個可靠的概念,官方確定為八府一州地域。我認為每個地方存在著自己的一個獨特風格,但也不能夠局限于八府一州,因為交通發達,獨特風格可以互通,可以擴大八府一州地帶。大家對江南詩歌的活躍這一認知度很高,但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看江南詩歌的活躍和復興,而應該放到更廣闊的背景當中。整個世界文學的地方性和本土性都在復蘇,在中國內部不同區域的地方性本土性,現在都特別強調。我們可以專注于我們的認同,但我們的精神空間、文化空間應該更廣,應該是一個全球的空間。剛才談到文明、傳統,江南詩歌與傳統文明的對接十分明顯,江南文化是我國古代文化最經典、最精彩、最燦爛輝煌精致優雅的地區。江南詩歌對古代文明的一種眷戀之情,是江南詩人、江南的作家對我們本土文明的一種把玩。這些年江南大地上到處有詩歌活動、詩歌研討,有很多文人雅集,都有詩、有酒、有茶、有古琴,這是對文明的沉醉。

梁曉明:江南風格到底存不存在?江南風格如果存在,到底該怎樣去界定?首先有一點需要確定的就是曉渡提出來江南首先不應該是一個地域概念,如果是地域概念是很荒唐的。去年我去了一趟金華,金華有一座樓叫八詠樓,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詩《題八詠樓》。李清照算不算江南的?因為李清照她雖然是個女的,但是她的文章有一種尖銳性、攻擊性和戰斗性。就像剛才講到的揚州一樣,一講揚州就肯定是江南,那么李清照詩歌到底算不算江南風格?這個怎么來論,確實是比較難的。第二,當年鐘鳴辦南方詩刊是有一個構想的,他是一個搞策劃的人,搞南方詩刊就是與北方對著干,當時詩壇上北方的勢力太大了,南方被壓得沒話說,因此要尋找一種傳統來拓展南方自身的空間。中國文學古典也好,都是一個天然的傳承性,江南有一種文學傳承的驕傲感,天然的詩歌就應該是在南方,而不應該是在北方。北方的政治性和概念性的東西,確實在我們的寫作中是不屑為之的,是比較空泛的,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而南方概念最起碼在寫作上應該還原到個人寫作,詩歌寫作的正道應該是個人性,李白是李白,杜甫是杜甫。很久以來我們的文學是事件性,小靳莊也好,甚至四人幫粉碎之后,一首詩能夠全國上上下下共鳴,這是中國十年文革背景下事件性的,我們應該撥亂反正。85還是86年我在杭州,朋友問我在西湖邊怎么從來沒有寫過關于西湖的東西,才突然發現我真從來沒有寫過西湖的詩,我自己都一愣,而我也特別討厭說自己是杭州人,因為杭州的文化是小富即安,當時還年輕,認為這沒有什么理想,所以我不愿意認可這種。到89年底90年初,我到小書店里買書,突然意識到我所有的文學和詩歌語言全部都要重新來過,重新開始一個新的篇章。當時還有圣瓊佩斯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在有的一切基礎上都是錯的”,突然覺得天靈蓋都打開了。所以我回來之后就寫了《開篇》一詩。我雖然人在杭州,但我在這里找不到我的家鄉,我感覺這里不是我家鄉,誰講到可能以后的家鄉會找到月亮上去,很湊巧,我在88年寫了一首詩,叫《月亮,我只有一把開門的鑰匙》,很凄涼,大地上找不到家鄉,我認為在這里我沒有家鄉。我既懷疑江南,又喜歡江南,因為一個寫作的人就是這樣比較糾結。

嵇亦工:江南風格,我認為江南風格肯定是有的,北方的詩,比較粗獷豪放,而江南的詩就是比較精致細膩。不講地域的時候,回到人,個人差異總是很明顯的,一個南方人到了北方,因其自身的因素寫的東西肯定還是比較有內涵、比較細膩的。詩是人寫的,應該歸到人去,環境雖然是有影響,人的身上他的經歷、閱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總體來說詩是詩人寫的,好詩就是各種不同的風味,地域會影響一個詩人,北人到南方也會吸收到南方的好文化,同樣南方人到北方也會吸收到不同的文化。

胡 弦:江南風格以前在我腦子里沒怎么出現過。我反顧自身,算不算江南詩人?這不是一個江南風格確認的問題,而是身份尋找的問題。我老家徐州,我以前寫詩是用徐州話打腹稿,但現在都用普通話,而普通話并不是江南的。我到南京十年了,實際上我祖籍倒是南京的。南京的一些詩人,像朱朱、韓東,好像南方特征都不是很明顯。南京這個城市紙上江南的感覺遠遠多于現實,雖然南方和北方以長江來劃分,但長江黃河這種大江河是代表國家象征的,南方真正的感覺應該是秦淮河,但是一去秦淮河你會發現只是個商場,一點感覺都沒有。我覺得現實的江南不如紙上的江南。我覺得江南正在消亡,在城市中正在消失,特別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城市一模一樣,河流污染,詩情畫意的鄉村消逝。還有移民頻繁,像看江蘇昆山一年在省級刊物上發表的作品很多,基本上當地沒什么人寫,你說這些人是不是江南詩人?江南概念的形成在歷史上是有淵源的,北方的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衰微構成了南方的興起,南方的強必然是北方的弱。現在隨著工業化的發達,城市整齊劃一,地域性在消失,這個從美學的傳承上可能就是畫龍畫虎。從過去無論是人在江南寫的還是什么,寫詩剛開始可能是一種經驗,后來帶有一個江南的風格。現在許多江南詩人經常以詩唱和,是不是有一個江南文化的自覺性。在歷史上許多時期,所謂江南文學,就是中國文學。江南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巨大寶庫,還是應該去保護,現在這個東西越來越危急,現在的小孩很多不會說方言,因為學校里講普通話,家里也講普通話,如果地方性語言在一個地方消亡了,那么就是為了一個國家的劃一。江南風格的形成可能還是需要依靠個案,一些人成為國家一個重要的高標性的人物,這些人會有什么共性。在一個地方,比如說在仙居,如果土生土長,接受了地方性文化的,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可能會更純粹些。

雨 田:什么是江南詩歌精神,我想這是我們今天這個論壇比較重要的話題。剛才大家在談論江南詩歌的時候,我想到江南詩歌就是一種唯美,他這個唯美是與江南的山水有直接的關系。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詩人或者是優秀的詩歌,除了唯美之外,更多是詩歌的品質,詩歌的品質還與詩人的涵養、體驗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前面談到沈葦,即使沈葦比較粗獷,但他骨子里還是有江南的特征,我覺得沈葦過去的風格就是有他很柔的一面,我想江南詩歌除了有柔的一面還有陽剛的一面。我贊成胡弦的看法,詩歌是需要一批人來將這個概念變成現實,在我們提出江南詩歌這個概念的時候,需要有下面這種寫作的本身,呈現給我們和讀者一個大背景,包括江蘇、上海、安徽、貴州,這樣一個大江南的概念。在這個中間有一批人,包括他們的作品,像力虹的、潘維的、江離的,我們在聊的時候更主要是針對他們的作品,就是不說他的名字一看就知道是誰的作品,我擔心大家在討論江南詩歌和江南詩歌風格,會不會將這批人誤導進去,我就是擔心這點。

飛 廉:從中國古典詩歌來看,我認為南北詩歌還是有差異的,隨著南北的融合,差異變得越來越小。最早《詩經》和《楚辭》的差異,后來到了魏晉南北朝,南朝北朝的詩歌差異還是很大的,南朝的民歌和北朝的民歌差別是很大的。我一直覺得我們中國對南北朝詩歌的評價太低,我個人可能對南北朝詩歌比盛唐更看重,南方文人寫的詩歌也是被大大低估了,大家關注的幾乎都是陶淵明等人,對北朝后面一批詩人幾乎關注不夠。后來文化大融合,南北政權對峙,南北文化差異越來越小,很多人身上南北兼具,像老杜,像李白的宣城詩等,都是很江南化的詩歌。到了晚唐前期特別明顯,像李商隱、杜牧,南北風格融合非常明顯。到了宋朝之后,北宋詞和南宋詞差別也是很大的,到南宋這批詩人寫的就是繁復到了不能繁復的地步,而北宋蘇東坡等人寫得大開大闔。可能到了明清之后,我們南方商業文明的興起之后,南北詩歌可能在更小市民化上還是有些差異。

朱岳巒:這個論壇非常好,這個命題也非常好。我感覺風格就是品牌,談江南風格在當代新詩中的獨特性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深化下去的話,我感覺是非常具有促進作用的。

金岳清:我是寫小說的,也搞書法,對于這個風格的問題是否趨向單一化的問題,我就聯想到書法,江南的書法與北方的書法,江南的詩歌與北方的詩歌,南方的書法都是杏花春雨江南的風格,北方書法都是金戈鐵馬氣勢磅礴的風格。浙江、江蘇書法家的江南風格,無論怎么演變,在江南風格的總體的風格下里面還是千變萬化的。比如江蘇的林散之和浙江的沙孟海,同是江南人,但風格卻差很遠,說明這種東西在總的江南文化積淀的滋養下,風格不是絕對的直接反映,肯定是人文積淀的厚積薄發的綜合的結果。現在書法界都說,單一的江南的書法,和單一的北方書法都會走向狹窄,如果想走向一個高峰,必須南北糅合,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不知這一點用到詩歌上會如何,不知道會出現一個什么樣的味道。

柯健君: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江南風格是比較模糊的概念。我自己在寫作中也確實沒有想到過我寫的詩是江南詩,我要往江南的方向寫,可能是平時的地域不知不覺對自己產生了影響,讓你有了江南風格或是北方風格的定位。江南風格的一個定位究竟對一個詩人是好還是壞?可能是從一個風格上來講是一個封閉,可能對于一個江南風格來講,江南詩人以后的出路到底是好還是壞?從臺州詩人來講有些像北方,有些很南方,這樣不同性格的人,以后我們是不是就是往江南風格去寫,或者說我了解了江南風格之后再跳出江南風格來寫,我是不是完全忽略這個風格,我就寫身邊的地域的東西,北方人到江南可以寫江南的東西,江南人到北方可以寫北方的東西。

錢利娜:關于地域性我也在我的詩歌創作中思考過,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對于地域性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對于女性作家,激發她創作中的內在潛能應該是女兒性和母性,我也是將女性作家分為女兒性較強和母性較強的作家。男性作家對地域性關注一開始就比較強烈,而女性作家就比較弱。畢竟江南是我們的生命河流,流到我們的生命血脈中,是無處不在的。所以我們江南的女詩人與大西北的女詩人風格肯定是有區別的。

汪劍釗:前面各位從不同的角度對江南風格的特點、在新詩中的定位作了探討,內容很豐富。占春提出了詩歌寫作的上層與下層的區分,它的上層由社會的、歷史的、倫理的部分構成,而它的下層則由感受的豐富性、具體性來體現,江南風格以其沉靜、優雅、注重修辭以及敏銳豐富的感受力對詩歌寫作的下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曉渡則進一步建議將江南風格與提升到美學維度來看待。地域性的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只局限在這里是不行的,這意味著必須要超越,我認為沈葦是做到了這一點。但只有風格化也是不行的,因為有可能會封閉。家新這幾十年的寫作是比較成功的,甚至在國際上也是有所建樹的,家新講到的實際上是指江南本身不是一個靜止的,而是有一個流動性,有演變的,甚至外延也是有擴張的概念。江南風格我們姑且不作價值判斷,我們不將它的好壞來作一個判斷,比如江南的頹廢,但實際上江南在文學上是有一種很重要的特征。言宏把江南的概念從歷史的淵源,以及當代詩人如何向經典文化致敬上來考量,他特別強調了一點,應該從辯證地看待地方性角度來看待江南文化,我認為大家需要如何將劣勢變化成一個詩歌的正能量來思考。曉明提到江南詩歌是對80年代中國化語言的一個顛覆,特別是對北方語言的皇權顛覆。我認為咱們談論詩歌,離開語言是很不實際的,很不明智的,前面曉明也提到一個語言重建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看法。嵇老師剛才說到一個地域性,在一個大的江南風格下,作者應該有一個自己的風格,自己對語言的建設等等,還說到對地域的超越,可能一個非江南人也寫出江南的好詩,這也涉及到寫作上的距離感問題。過多地禁錮在自己的地域性問題上,可能屏蔽了自己的視野。胡弦提出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我們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們的江南文化是否還有持續的發展,提出了江南文化危機感問題,我們應該怎么面對危機,重樹江南詩歌,他提出一個觀點,需要個案寫作,成為重要人物、國家標桿之后發現有什么共性。從飛廉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七零后詩人的希望和對中國詩歌的關注。中國的古典詩歌七言、五言都是在漢朝奠定的,這為中國后來的詩歌起到了很好的歸納作用。我覺得江南詩歌柔情、女性的一面是很重的。另外金岳清老師從書法的角度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我覺得可能小說現在詩化也是一種風格。來自書法上的啟迪以后無論是對詩歌還是小說都會有一種幫助。利娜從一個女性詩人在地域性寫作中提出她的看法。雨田和健君則擔心過多考慮江南風格會導致大家千人一面,這引發了我的思考,每個人即便在這個大環境下,都還是會有自己的特點。江南詩歌自有其豐富的一面,既有似水柔情的一面,也有堅硬如冰的地方。我們將江南風格這面旗幟樹起來,但在這場戰爭中,每個詩人“作戰”方式和“武器”也會有不同,這是不用擔心的。江南風格的詩歌內涵也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具體。江南風格是具有流動性的,有巨大的吸納性,包括對北方文化的吸納和重新轉換。我認為今天受益最大的應該是我,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討論大家能夠對整個江南詩歌的地域性、個性化,以及在大江南的背景下如何追求自己的詩歌語言,用自己的語言來寫作有一個更深入的思考。感謝各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五月视频|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欧美日一级片| 久久熟女AV|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视频免|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色婷婷啪啪|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男女天堂| 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视频首页|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中文字幕va|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91蝌蚪窝|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乱强伦|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91精品视频| 成人午夜天|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国产在线专区|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片|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福利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精品国产www| 91伊人国产|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成人www|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