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yne Isigi Ishuga 陳能英
摘 要: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是高校實現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評估高校科研實力的重要標準,也是國家科技創新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加強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從而實現高校科研又好又快發展和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刻不容緩。本研究分別從高校的戰略決策、管理機制和具體的操作實施三個層次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和分析,并就發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通過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現存問題的認識,利于提出更有效的對策,從而積極地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進而促進國家科技創新的發展。
關鍵字: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策
1 引言
隨著新知識觀和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高校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國家為了鼓勵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科技創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激勵措施。然而,從總體上來看,雖然這些措施使得高校科研項目數量和科研成果數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比較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1]。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高校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數量增加了近20%,但在這些科研成果中,有近79%擱置不能轉化,中試投資率更只有49,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只有不到10,形成產業化規模的更是不足5%,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本文分別從高校的戰略決策、管理機制和具體的操作實施三個層次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并就發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通過本研究可以使我們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更清楚全面的認識,從而針對現存問題提出積極有效的相應對策,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顯性地提升高校科研能力。
2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主要問題分別從高校的戰略決策、管理機制和具體的操作實施等三個層面進行分析[2]。其中,戰略決策方面的問題主要指高校對科研成果轉化重視不夠;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主要指高校科研評價機制不合理;具體的實施操作方面問題主要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缺乏良好的環境支持和高校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等。
(一)高校對科研成果轉化重視不夠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很少主動尋求科研成果的轉化,缺乏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和積極主動轉化科研成果的熱情。在科研項目結題之后,往往將其歸檔處理,并未對結題項目取得的成果進行分類管理,搜集可轉化的應用性成果并向外推廣。這些都是對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不夠的表現。同時,我國高校大多數的科研都停留在理論探討的層面,對科研成果的轉化缺乏足夠的重視。這無疑會使高校的科研成果缺乏可操作性,很難在合理的時限里轉化為直接利益。由于高校在戰略上忽視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性,導致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在一開始就缺少直接動力,因此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速度緩慢,轉化率低下的現象就十分的普遍了。
(二)高校科研評價機制不合理
我國高校科研評價機制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已經滿足不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需要。首先,在高校科研實力和社會地位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更重視課題、經費、論文以及成果的數量,這種評價機制忽視了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相關方面的問題。其次,高校對科研人員進行評價的標準比較片面。高校對科研人員評價主要是看其所獲得的項目,以及與項目相關的論文、獲獎,以及申請專利的數目等,很少考慮其科研成果能否實現產業化。這種片面的評價標準導致高校科研人員對科研項目重申請、輕轉化的現象較為嚴重。這種不合理的科研評價機制不僅導致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而且使得創新、嚴謹和務實的科研氛圍變得功利和浮躁。
(三)科研成果轉化缺乏良好的環境支持
高校科研成果的成功轉化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與科研成果轉化相關的外部環境主要有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首先,從政府方面來看,目前我國政府關于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政策、法規還不夠完善。例如,沒有健全關于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出臺保障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強有力的政策。其次,就企業方面來說,企業對于高校的科研成果需求不足。一方面,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普遍認為高校科研成果的技術水平不高,成熟度低,風險大,加之大型企業自身科研力量強,因此對高校科研成果需求不大。另一方面,中小民營企業雖然很需要高校的科研成果進行技術支持,但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決策上的短期行為,沒有中長期發展計劃,科研投入少,因此難以解決高校科研成果成熟度較低,需要大量風險資金的問題。
(四)高校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與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不足是分不開的。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研人員的市場導向意識不足。高校科研人員缺乏對市場現狀、需求和變化的了解,研究僅僅停留在“論文層次”,而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正是由于沒有足夠的實踐,以及市場導向意識不足,導致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進行轉化。二是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不足。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員往往只對自己研究的領域熟悉,與其他領域的專家交流少,導致知識面比較單一。另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員缺乏與科研成果轉化相關的一些知識。以上兩個方面的缺陷導致高校科研人員沒有開闊的視野和發散性思維,導致其在科研中創新能力不足,進而導致科研成果不能順利的轉化。
3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
當今世界,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科技發展水平的聯系愈來愈緊密,高校科研的核心問題已不僅是追求科研成果的數量,更是追求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高校作為我國目前科技創新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考慮到經濟競爭的需要和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的實際情況,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都要提高對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和認識水平,徹底改變那種僅重視理論研究,忽視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的觀點。高校領導要增強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要意識到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也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高校領導應該把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工作放到其發展的戰略高度上去考慮,將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工作放在與教學基礎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配備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來具體組織和實施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規劃和建設,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營造良好的環境,并通過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來推動學校更好更快的發展[3]。
(二)完善高校科研評價機制
完善高校科研評價機制有利于提高高校科研人員的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完善高校科研評價機制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提高評價指標中的高校對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權重,并盡量反映出社會、高校、個人三者需求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增加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效率的評價指標,改變目前科研人員專注于論文、科研成果,高校專注于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而將國家需要、地方經濟和市場需求拋在一邊的局面。其次,完善高校科研人員考評標準,將科研成果的數量、學術水平和實際應用的經濟效益等評價指標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形成重視科研成果實際應用的風氣,提高高校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4]。通過完善科研評價體系,在科研評價體系中增加與科研成果轉化相關考核指標,將極大的提高高校科研人員對科研成果轉化意識,從制度上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保障,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成果聯合轉化
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不單只與高校相關,而與高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的有機整體有關。建立和健全高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互動共贏的合作機制,促進高校與政府、企業形成長期、穩定和緊密的合作關系,有利于高校進行科研成果轉化[5]。為了給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政府要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通過創設寬松的政策、法律、制度環境,采取財稅及金融等扶持政策,營造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環境,構建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同時,由于專業領域或資源的限制,很多科研成果會呈現單一性,該特性不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科研成果聯合轉化,將企業和高校的科研成果進行融合使科研成果商品化更加容易。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高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的合作機制,鼓勵科研成果的聯合轉化,對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構建科研創新團隊,加強科研人員實踐培訓
面對高校科研人員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不足,導致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現象,高校應該積極加強高校科研人員的實踐培訓,組建具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團隊。首先,就加強科研人員的實踐能力而言,高校可以組織科研人員進行實地觀摩和舉行交流會等,加深科研人員對實際的生產過程和市場需求的了解,從而增強高校科研人員的實踐能力,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切合市場需求,讓科研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就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而言,需要優化科研人員配比,也就是對科研人員進行一個精細化的管理,讓一個科研團隊中的人具有一些不同的專業知識或擅長不同的領域,這樣不同知識和思想的碰撞將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意識。同時,可以增設一些各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俱樂部或網絡交互平臺,這樣增加不同領域科研人員的交流,將大大提高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從而將極大的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4 結論
本研究從高校的戰略決策、管理機制及具體的實施操作三個方面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總結。研究發現,科研成果轉化中主要存在高校對科研成果轉化意識不強,科研成果轉化相關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良好的環境支持和推廣平臺,資金來源不足及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如加強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完善成果轉化相關的管理機制,建立有效的成果轉化推廣平臺,為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建立多渠道融資體系以及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等。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從而有效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效率,促進高校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立雙.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 43(03):54-56.
[2] 徐小欽,施永紅.影響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教育導刊, 24(03):15-17.
[3] 唐陽.運用風險投資推動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機制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 2012.
[4] 黎暉,梁多煦.構建科研創新團隊,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J].大眾科技, 14(6): 284-292.
[5] 翟天任,郭寧生,魏海燕.基于產學研模式下的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分析[J].科技和產業,12(10):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