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科
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普及,為平臺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郵政企業作為傳統的實體網絡平臺型企業,應擴大平臺的功能和作用,尤其要重點加快縣域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努力打造縣域平臺核心競爭力,發揮全程全網的優勢,為郵政業務健康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郵政;縣域;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F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9-0005-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平臺型企業迅速崛起,平臺經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模式和經濟結構變革的重要推動力。目前,郵政企業正處于業務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攻堅階段,深入研究平臺經濟模式,加快縣域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對郵政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郵政企業平臺的運營現狀
(一)郵政平臺的基本構成
郵政平臺由營業網絡平臺、分揀運輸平臺、物流配送平臺、信息系統等平臺組成。本文主要就營業網絡平臺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中“郵政平臺”指營業網絡平臺)。郵政平臺是郵政參與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化郵政業務轉型發展的基礎平臺。郵政平臺是以自有營業網點為基礎,社會代理渠道為補充,線下實體與線上電子渠道相結合的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其中,郵政自有平臺包括自有營業網點、投遞網絡、報刊零售網點、小包自提點;社會代理平臺包括便民服務站、金融助農服務點、村郵站、農村電商服務站等等;電子平臺包括郵政11185和11183呼叫中心、郵政網站、郵樂網商城、金融機具、手機微信平臺等。郵政綜合服務平臺是連接上游合作伙伴與客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郵政拓展業務市場的核心資源。
(二)郵政平臺的優劣勢
優勢:一是有成熟穩定的業務系統作為支撐;二是城鎮郵政平臺業務種類多、功能齊全;三是平臺搭載的業務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頻繁的服務項目,客戶到便民服務站辦理業務,能夠享受到郵政便捷的“一站式”服務。四是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了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受到了政府和城鎮居民的廣泛認可和贊譽,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劣勢:一是縣域郵政平臺網點數量少,尤其是縣域以下農村地區更少,未能形成明顯的渠道優勢,在與政府部門爭取相關項目和優惠政策時,得不到政府的充分認可和支持。二是縣域平臺搭載業務和項目少,經營效益低,有的只開辦代收話費、票務等少數幾項業務,加盟戶的分成費率低于其他社會渠道的代辦費率,對加盟商戶的吸引力不大,平臺推進難度大。三是對平臺的管理和維護不到位,平臺運營效率低,加盟戶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業務和技術支撐。
二、縣域郵政平臺建設的重要性
(一)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十八大以來,政府更加關注民生工程、服務三農、公共服務均等化等社會問題。郵政作為承擔社會普遍服務的國有企業,建設便民服務站,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把公共服務延伸到社區、工廠、學校、農村等社會末梢,不僅能夠解決城鄉居民“繳費難”問題,助力政府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需求,而且能夠將郵政的營銷渠道延伸到鄉鎮農村市場,對拓展郵政業務發展空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統計,近幾年全國縣域GDP總和已占全國GDP總量的一半左右,縣域經濟已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加快縣域郵政平臺建設,一方面能夠助力政府服務三農,切實解決縣域地區尤其是農村偏遠地區居民生產和生活需求,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需求;另一方面還可以發揮平臺信息交換和產品流通作用,促進縣域農村物流配送和金融業務快速發展。
近年來,各類平臺企業加快了縣域農村市場的開發。阿里巴巴上市后,第一筆100億的投資大單就瞄準了縣域農村電商物流配送市場,顯現了縣域農村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農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企業也紛紛加快農村助農取款、惠農貸款、轉賬結算、代收代發等金融業務開發和POS、ATM等機具的布放。縣域農村市場競爭加劇,郵政企業如不加快縣域平臺建設,將會逐步喪失農村市場。推進縣域郵政平臺建設,增強縣域郵政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郵政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業務轉型的一個必然途徑。
(二)建設平臺的可行性
郵政企業具備平臺建設的經驗和基礎條件。近年來,各省郵政在城鎮推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探索和實踐,與合作企業實現了互利共贏,也贏得了各級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郵政企業品牌形象提升的同時,也使城鎮居民享受到了其提供的各類便民服務。加快縣域郵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國家各類惠民政策的陸續出臺,為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縣域的經濟發展速度超越了城市,有的地方出現了大批農民工返鄉潮。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為郵政建設縣域便民服務平臺,拓展業務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郵政有能力把縣域平臺建設好和運營好。經過十幾年改革和企業化運營,郵政業務體系不斷豐富,生產經營系統,金融網絡系統,營業、運輸、投遞網絡日益完善,便民服務站、金融助農服務站的建設和推廣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對縣域郵政市場拓展起到了極大的支撐作用。
三、加快縣域郵政平臺建設的具體舉措
(一)縣域平臺建設的定位
一要通過延伸和健全網絡渠道,建設好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發揮服務民生、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成為政府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優質提供商。二要依托平臺資源,豐富平臺業務功能,發揮綜合營銷作用,形成新的增值點和競爭優勢。三要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平臺建設向政府爭取更多項目和優惠政策,實現與政府、企業、個體戶、城鄉居民的密切合作、多方共贏,促進縣域郵政健康快速發展。
(二)縣域平臺建設的切入點
縣域平臺建設要以便民服務、金融助農服務為切入點,努力打造縣域平臺核心競爭力。當前,縣域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建設要以搭載代收代繳類(特別是農電)、農資分銷類、金融助農服務類業務為基礎,逐步疊加票務類、網上代購、報刊訂閱、郵件代攬代投等業務,不斷擴大業務經營范圍。縣域郵政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應采用加盟連鎖的經營模式,主要與縣域范圍內商場、超市、手機銷售店、小賣店、雜貨店合作,投入少、產出多,經營風險可控,是低成本渠道擴張的有效措施。縣域郵政平臺建設要采取分步推進、逐步完善的原則。對于有網絡覆蓋的地區要重點建設互聯網模式便民服務網點,盡可能搭載多項業務種類。對于暫時沒有網絡覆蓋的地區,可以先建設EPOS模式便民服務網點,搭載代收代繳、金融助農服務,待條件具備后再采取互聯網平臺模式,實現多項業務的疊加。
(三)持續提升平臺的經營效益
縣域便民服務平臺健康發展的關鍵是不斷疊加經營項目,確保加盟商戶的收益水平不斷提高,增強商戶對郵政的粘黏性。一要加強與電信運營商、電力、交警、稅務、民政、交通等部門的合作。對適合縣域平臺統一開辦的項目,區公司要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總部進行洽談合作,盡快將項目疊加到縣域綜合服務平臺上,確保縣域平臺收益最大化。二要以金融助農服務疊加為切入點,滿足縣域平臺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縣域平臺金融業務要以便民金融類和理財類業務為重點,根據縣域客戶的特點,提供助農取款、便民匯款、跨行轉賬、電子匯兌、信用卡還款、繳費、刷卡消費、游戲點卡等便民金融服務和各類保險、基金、國債等理財產品的代理銷售服務。三要依托縣域平臺加快與品牌電商企業的合作。通過線上信息系統以及線下渠道聯動,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滿足農村居民生產生活需求。
(四)做好平臺運營的支撐與管理
縣域綜合服務平臺運營的好壞,支撐與管理是關鍵。要加強對便民服務網點的培訓、支撐、管理、維護工作,具體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建立項目運營小組,保障縣域便民服務渠道的良性發展。成立便民服務站運營管理小組,負責便民服務站建設管理維護工作,采用“屬地化管理”加“專業化支撐”模式,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組織年度明星站點評比和日常業務交流活動,提高經營者的業務水平和營銷技能,促進網點效能不斷提升。二要借力政府抓好平臺建設。加強與縣域政府的聯系和溝通,將便民服務站、助農服務點建設納入政府惠民、服務三農等民生工程中,爭取政府補貼和項目優惠。三要遵循“五統一”的建設原則。即“統一品牌名稱、統一形象標識、統一資費價格、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對外承諾”。網點名稱對外統一為“?菖?菖?菖郵政便民服務站”。牌匾、業務標牌統一按照集團公司設計的標準制作。四要配備專職渠道維護管理人員,安排專人負責新建網點業務培訓工作,負責網點設備安裝、日常維護及技術支撐等工作,及時為便民服務網點結算代辦費。五要做好平臺業務拓展工作。要立足長遠,堅持“開放”“共贏”“大平臺”經營理念,不斷增強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線下實體與線上網絡相結合,積極參與電子商務運營,與電子商務公司合作,實現“O2O”營銷模式,使其成為線下產品體驗、農產品進城的便捷通道。
另外,加強便民服務網點的監督檢查,將便民服務站納入日常監督檢查考核中,發現違規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確保縣域平臺規范運營。
當前,平臺經濟已成為引領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郵政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認真研究平臺經濟的發展特征和商業模式,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綜合服務平臺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