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翀
學生是天真可愛的,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會經歷無數的酸甜苦辣。日記不但可以記錄下他們的成長經歷,而且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注重培養學生寫日記。
一、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學生只有對日記產生了興趣,才會去嘗試、去努力,所以,教師首先要培養他們對日記的興趣。
1.講解寫日記的重要性
為激發學生記日記的興趣,我告訴學生,日記有著悠久的歷史,然后給學生講講歷代的日記。比如,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魯迅日記》,還有《雷鋒日記》等都是我國優秀的文化,讓學生在羨慕、自豪之余也萌生自己寫日記的想法。
同時,我還告訴學生,寫日記是練習寫作的重要手段。每日一篇,天天練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長日久,你就會下筆自如、文字流暢,寫出的作文必定會有血有肉。經我這一番講解,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興致高昂。
2.以身作則,示范“下水文”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讓學生喜歡上寫日記,作為教師,如果能夠以自身的經歷寫一些下水文,與學生一同分享,那學生的興趣一定會高漲。
記得我第一次把我讀書時寫的日記讀給學生聽時,他們的興致是那么的高,時而為老師日記中有趣的事哈哈大笑,時而為日記中老師的傷心失落而露出難過的表情……那投入加崇拜的表情真讓我不僅感到自豪,而且也看到了學生對日記的渴望。因此,作為老師,和學生一起寫日記,這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批注學生的日記要尊重加鼓勵
學生日記不是作業,不是學習產品,無需老師把關驗收、評判優劣,所以教師要多肯定,多鼓勵,才能使學生充滿信心,學生才會輕松愉快地寫出好的日記來。
為此,我在批注學生日記時,盡量避免大手筆,下重語,并盡量保持日記原版原貌,不在日記上隨心信筆。面對學生的童聲稚語,我總會深深地感動,不忘寫下批語,如“你的家里好溫暖,歡迎老師去你家做客嗎?”“加油吧,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這樣,學生覺得受到了尊重,得到了肯定,寫日記的興趣變得更濃。
二、挖掘日記的內容
1.寫自己看到的
一天當中所見是很多的,可以寫一個人、一件事、一樣物品、一個活動,還可以寫看圖日記,記自己生活及家庭的變化等等。
比如,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她鵝蛋般的臉蛋,那么白凈;彎彎的一雙眉毛,那么修長;水汪汪的一對眼睛,那么明亮!她笑起來的樣子最為動人,兩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長長的眼睛在笑,腮上兩個陷得很深的酒窩也在笑。她真漂亮!”
2.寫自己聽到的
我們把從別人口中聽到的,從電視上聽到的最有價值的最新信息記下來,也是日記的內容。
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MH370飛機至今還沒有消息,多么期待奇跡會發生,飛機上的乘客都還活著。這樣,所有的人都會很高興!”
3.寫自己想到的
在日記中,我們還可以寫自己想到的。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產生一些思想,原來沒認識到的,現在認識到了;原來不是這樣想的,現在這樣想了。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在感情上也會發生變化,原來對某人感覺不大好,現在好起來了;原來對某件事總是有點煩,現在感覺不怎么煩了,而且漸漸喜歡做了。這些,都可以寫下來。
比如,有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媽媽,我錯了。這次考試我雖然名列全班第一名,但您說一次考試說明不了什么。可以看到,在我前面有很多強手,在我后面緊緊追趕的同學也很多。我應該以此為動力,向更高的目標發起沖擊。”
4.寫自己親身經歷的
可以把親自參與過的班里的事、家務事,各種參觀、訪問、瀏覽以及其他活動內容記載下來。
比如,有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媽媽叫我晾衣服,我本來不愿意,最后還是不情愿地答應了!來到陽臺里的洗衣機旁,里面的衣服真多啊!我拿起一件衣服與一個衣架,把衣服整整齊齊地套入衣架,再用衣叉把衣服晾在晾衣桿上。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很快就把衣服全部都晾完了。雖然這是累人的活,但看到晾得整齊的衣服,我也很高興。”
5.寫學習日記
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抓住課本這個載體,進行日記寫作,那里面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把從書本中看到或讀到的名人語錄、格言、座右銘或寫人物的優美詞句摘錄下來,寫在日記本上。
比如有學生這樣寫道:“今天,我從書本中讀到雷鋒的一句名言:‘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這讓我明白了要和同學們搞好團結,共同進步。”
還可以記自己的學習變化情況,如當天所學知識,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還不懂,這樣可以鞏固和加深記憶。也可根據當天學習的課文寫寫自己的讀后感,寫寫自己的收獲,可以模仿范文仿寫,變換文章的體裁等等。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一事物進行跟蹤觀察、了解,把每天了解到的現象、變化如實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分析、研究,獲得結論的連續日記。
讓日記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讓寫日記成為學生的日常愛好,讓日記像“諍友”一樣鼓勵、陪伴著學生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許卓蔚.怎樣讓學生愛上寫日記[J].教育科研論壇,201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