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章紅
摘 要: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組建一支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重要課題。教師團隊文化,是學校教師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其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師之間互相理解和包容,教師與學校的同步發展。從建立人文性管理制度、搭建專業化成長平臺、構建梯隊化合作同盟等三方面談了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團隊文化。
關鍵詞:管理制度;成長平臺;合作同盟
學校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場所,學校的管理制度、學習氛圍、組織形式等都對教師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持。而構建一支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又是推動學校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學校要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建立人文性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學校目標在工作規范上的具體體現,建設良好的制度文化是學校長遠發展的要求。科學的制度對教師的工作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教師是推動學校發展的主要力量。教師工作的質量決定著學校辦學的質量。一套制度,也只有得到教職工的理解認同,并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效地起到激勵作用。因此,學校制度的建立必須經過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反復討論、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這樣的制度才能更科學、更有效,充分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人文性管理制度,即制度的制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學校管理要堅持以生為本、以教師為本的理念。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隊伍的建設都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任務,鼓勵教師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專業水平,給予教師充分發言權,激勵教師改變自身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從而促進自身發展,也促進學校發展。
二、搭建專業化成長平臺
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長遠發展的重要內容。學校要扎實開展校本培訓,為教師專業化成長搭建平臺。
1.實施“五個一”活動,搭建學習平臺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持續的學習,教師的業務培訓要常態化。做到“五個一”,即日學一時:每天不少于1小時集體學習或個人自學;周聽一課:每周至少聽一節課;月讀一書:每月至少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或雜志;季寫一文:每季度至少完成一篇千字左右的教育文章;年會一技:一年至少學會一項新技能或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2.舉辦學術沙龍,搭建交流平臺
集體備課是學術沙龍的初期模式,基本流程為:個人鉆研—集體討論—形成教案—個人補充—個人反思,讓教師之間彼此分享經驗和智慧,共同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術沙龍,是學校教師開展理論研討、爭鳴思想的重要平臺。年輕教師在學術沙龍中亮相、磨礪,逐步成長為學校的骨干、社會的名師。
3.深化四課活動,搭建展示平臺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徑,更是廣大教師展示個人魅力和業務素養的重要窗口。學校可以通過教師素養大賽和青年教師擂臺賽等多種形式,以新教師的過關課、備課組的研討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全員參與的競賽課為載體,潛心打造活力課堂和經典課例,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加快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4.建好校園網站,搭建溝通平臺
校園網站的建設是校園生活的延伸。通過網絡,增進學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同時也開拓了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
搭建四大平臺,有效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熱情,促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三、構建梯隊化合作同盟
教師的專業理論、專業素養的提升以及青年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梯隊式成長的過程,需要持久激發平等友善、取長補短特性的合作同盟才能產生互相學習的強大驅動力。所以,構建梯隊化合作同盟尤為重要。
1.以點帶面,培養專業的領頭人
建立以骨干教師為主導的教師團隊,發揮其引領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幫扶,讓骨干教師成為教師成長的輻射源,激發教師的學習動機,促使每一位教師都向“優秀老師”邁進。
2.著眼發展,建立校際合作同盟
通過學校之間的合作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同研究、共進步、齊提高、共發展”的研究格局,使教師團隊素質整體提高。
總之,在教師團隊文化建設中,要根據每個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建設高效的領導班子,從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具有人文性的管理制度,使每個教師不能懈怠而又激勵其不敢落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學校要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就要積極搭建專業化成才的平臺,讓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能動性,實施公平的獎勵機制,更要促進校校合作,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王銀燕.構建多元化教師團隊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9(2).
[2]王曉玲,張曉鑫.構建團隊文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4(5).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