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雨
摘 要:如今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也使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上,生活情趣教學法是非常獨特的,其優勢也逐漸顯示出來。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部分抽象問題需要進行細致講解,生活情境教學符合了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思維方式。不但從教學上幫助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而且還使學生可以有效掌握數學知識。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將原本枯燥、抽象的數學變得活潑有新意。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教學上我們得知數學與其他基礎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生活情境教學的融入可以保障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在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也會加深對于其他課程的理解,在學生認知基礎上,結合生活情境教學,幫助學生解決了很多數學問題,甚至也可以消除學習數學過程中產生的抗拒心理。因此,本文進行了具體分析,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教師需不斷創新,利用生活情境加強教學效果,積極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
一、生活情境教學法優勢分析
1.讓數學知識具體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很多圖形和抽象定義的知識,在講解過程中需要進行細致解釋。例如,學習“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章的時候,如果通過單一的口述形式是無法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因為在這類知識講解過程中沒有直觀、具體的圖像作為參考是不可行的,尤其在小學階段,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通過生活情境教學使學生掌握這一章的知識要點,利用生活情境把原本抽象的事物和圖形進行生活情境的導入,即使不采用某種模型也可以形象展現在學生腦海里,這就將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使抽象的定義和圖形能夠形象展現在學生心里,更加便于小學生理解。
2.提高學習興趣
轉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定向的思維方式,避免了一味的定向思維灌輸,由于固定的學習模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也無法達到實際效果,而在生活情境教學引入教學時,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生活情趣的融入,也緩解了上述問題的出現,生活情境教學獨有的動態化與情景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也還原了具體數學知識中容易理解的另一面。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進度和質量,也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日后學習和成長。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1.生活情境營造學習氣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全面掌握十分必要,也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一步研究每個學生不同階段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學生學習特點制訂符合學習能力提高的生活情境教學方式,營造符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氣氛,因材施教。生活中引入數學學習,并進一步聯系。讓學生熟悉數學學習問題,營造輕松的數學學習環境,這樣具有生活情境化的課堂也必然受到學生的喜歡,不會因為緊張而厭惡數學的學習,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符合學生發展特點,在營造氣氛上數學教師也要合理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把握學生學習角度,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全面積極地面對問題,不斷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2.教學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中的很多習題和定理非常枯燥,生活情境教學方式就是要利用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語言,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如,“認識時間”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比較困難的一個部分,在教學上,每個數學教師都應該盡量簡化自己的語言,在講述時刻表的時候告訴學生:“同學們可以聯想一下自己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之后再讓學生帶著這些聯想來將時間衡量得更加精確,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例如,“同學們請列舉一下一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最后,在課程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留下一些課后作業,例如讓學生記錄一下一分鐘能夠呼吸多少次,一分鐘能夠寫多少個字,一分鐘能夠走多少步等。這些要求學生都可以完成,并且對于這種任務學生也會積極配合,這些簡單的問題以及切合生活實際的小活動,能夠讓學生輕而易舉對時間的單位進行掌握。
在義務教育中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使學生思維提高的重要科目之一。小學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小學生思維能力受到自我約束能力的影響,學習過程中是無法長時間集中的,生活情境教學方式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也為日常提高數學能力奠定基礎,通過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小學生特有的模仿學習能力等特點,即使在課下或者家里也可以繼續為學習數學而提供參照,所以培養數學生活化學習能力也尤為重要,科學地引入生活情趣教學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再加上進一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和周邊環境入手,進而全面提高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玉環.淺談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學周刊,2015(6):125.
[2]曾碧珍.巧妙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5(2):182.
[3]吳建慶.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時代教育,2015(6):243-24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