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聰
摘 要: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的注入式為主,這對于學生而言,已沒有吸引力,且使學生產生了厭倦感和抵觸感,課堂教學也一直處于高付出、低效果的狀態,所以,改變這種教學狀況,實現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師正在廣泛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高效課堂;興趣;體驗;多媒體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化一直是令很多老師都頭痛的問題,究其原因,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固定單一,令學生逐漸覺得厭煩和抵觸,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語文學習質量也一直提高不上去。所以,積極探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此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下面,筆者就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說明和闡述。
一、采取興趣性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錯,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是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源泉。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以達到我們預定教學目標,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中《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了你們都喜歡玩什么?”“喜歡,下雪了到處都白茫茫的,可好看了!”“下雪的時候我喜歡跟小伙伴一起堆雪人!”“還有打雪仗!”“下雪了媽媽會給我拍好多漂亮的照片。”……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紛紛說著自己的看法,“在動物王國,下了一夜的雪,早晨推開門后,它們可高興了,有四只小動物,它們高高興興地出去玩了,開始在雪地上畫畫,那你們想知道是哪四只小動物嗎?它們都在雪地上畫了什么?”“想!”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好,下面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看看。”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并提出有趣的問題,一下子喚起了學生對下雪的記憶,同時有趣的問題也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引起了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從而聚精會神地傾聽我們對課文的講解,有利于提高本節課的教學質量,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二、采取體驗式教學法,促進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積極主動參與
有趣好玩的教學形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筆者認為,廣大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即給學生創設一種體驗式教學情境,這樣就能一改傳統語文課堂呆板無趣的教學局面,讓語文教學變得精彩有趣,做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積極主動參與,進而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因為是一篇童話,有著有趣的故事情節,所以,在學生基本了解了這一課的內容后,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活動,即給學生分配好故事中的角色,如小蝌蚪、鯉魚媽媽、小鯉魚、烏龜、青蛙等,然后讓學生將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真實生動地演繹出來。這樣,有趣好玩的活動形式立即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讓學生產生了興奮愉悅的心理,從而興致勃勃地參與到這一體驗活動中。這樣,我便做到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三、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創設形象生動的語文教學情境
小學低年級學生一大特點就是喜歡形象生動的事物,因為形象生動的事物能夠刺激他們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而現代多媒體技術,恰好能夠為學生提供這種條件,因為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兼備、動靜結合的教學特點,它可以將語文教材內容以優美鮮艷的圖畫、動聽悅耳的聲音等方式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輕松而又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
比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中《黃山奇石》這一課時,二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課文中的文字描寫,難以讓學生對黃山奇石的形貌有正確的想象和認識,所以,我就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展現了多張黃山景色的圖片,特別是黃山的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等,做了重點介紹,這樣,學生就以直觀的方式體會了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了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同時也能結合圖片去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培養了學生對黃山的向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這就達到了我們既定的教學目標,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和總結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習并不是枯燥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并以此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張霞.改變教學策略,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12(7).
[2]葉瑩.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