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攻擊性行為是在社會領域中常見的行為問題之一,其中氣質是影響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選擇對不同氣質類型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差異進行研究,以氣質為主要切入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具體將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與幼兒氣質相結合,分析不同氣質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特點以及個體差異、變化,以便于早期發現和干預攻擊行為傾向的幼兒,為實際解決方案提出參考。
關鍵詞:幼兒;氣質;攻擊性行為
本人主要運用觀察記錄法、CBCL行為問卷調查法、氣質問卷調查表以及文獻綜述法,對上海市某幼兒園大班隨機抽取的30名幼兒進行觀察與調查。
A.研究結果顯示,大班兒童的攻擊次數是男孩攻擊總次數多于女孩的攻擊總次數;攻擊的目的主要是敵意性攻擊;攻擊方式大多采用言語攻擊;其中主動攻擊要多于被動攻擊;攻擊的終止方式大多都是自動終止的方式。
B.膽汁質幼兒攻擊性行為明顯多于其他氣質,攻擊次數也是最多的,而抑郁制的攻擊次數最少;膽汁質幼兒主動攻擊次數最多,抑郁質幼兒則被動攻擊較多,這兩個氣質都具有典型性;而當出現被欺負行為時,抑郁質幼兒明顯無還擊動作產生。
一、提出假設
本人所研究的是關于不同氣質類型幼兒攻擊性行為差異的研究。氣質和攻擊性行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兒童攻擊性行為可受先天因素(氣質類型等)和后天社會文化環境及其受交互、教養方式等的影響。兒童的困難型氣質與各種心理障礙間存在顯著相關,某些氣質特征與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關系密切。本研究以大班兒童為研究對象,探討攻擊和氣質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了解不同氣質兒童在攻擊性行為上的特點,以往對于攻擊性行為的研究大多在中小學生、嬰兒期這些時間段的較多,關注攻擊性行為與氣質方面的較少,本人以氣質為切入點,分析出兩個變量的關系,而不同性別幼兒攻擊性行為是否與氣質有關以及對攻擊性行為幼兒的攻擊意圖、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與幼兒氣質相結合,研究分析不同氣質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特點以及個體差異、變化,以便于早期發現和干預攻擊行為傾向的幼兒,為實際解決方案提出參考。
由于兒童的個體差異明顯,有些幼兒社會化程度較低和抑制功能較弱,很難控制自己的攻擊性行為,有些幼兒有很好的抑制能力,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又有些幼兒性格內向,比較安靜,那么這類人的攻擊性行為又會是什么樣的?本人研究的年齡段是在大班,所以相對于小班抑制能力較強。
本人根據已有文獻資料,提出假設:
a.推測較少會出現沖動性的攻擊行為。
b.推測膽汁質兒童與抑郁質兒童的性格特點相差明顯,攻擊性行為差異較大。
c.推測男孩可能攻擊性行為要多于女孩攻擊性行為。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徐匯區某示范幼兒園大班的幼兒,為了確保研究樣本的有效性,本人在該幼兒園的三個大班班級里隨機抽取,每班各抽取男孩5名、女孩5名幼兒來進行研究,三個班級共計30名幼兒進行研究。調查的對象是幼兒的父母,觀察對象是幼兒本身。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
(1)氣質調查
本人采用的是陳會昌等編制的氣質調查量表來對幼兒進行測試和評定,但由于量表題目涵蓋內容豐富,測試形式不適合大班幼兒,難度過大,所以該量表是由被試幼兒的家長進行測試的,讓家長根據被試平時的表現,對被試進行評估,并仔細地填寫問卷。
該量表共60題,每種氣質類型15題。采取5級評分法,根據得分確定氣質類型,可將被試分為4種氣質類型,分別為膽汁質型、多血質型、粘液質型、抑郁質型。
計分標準是:如果某一種氣質的得分比其他三種的得分明顯高(高出4分以上),則可定為該種氣質。如兩種氣質的得分接近(二者之差不超過3分),而又明顯高于其他兩種(高出4分以上),則可定為二種氣質的混合型,如果三種氣質均高于第四種的得分且相接近,則為三種氣質的混合型。
(2)攻擊性行為調查
本人采用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簡稱CBCL),是一個測查兒童行為問題的量表,包括兒童版、父母版和教師版,適用4~16歲兒童。其攻擊性因子測量兒童的外顯和內隱攻擊行為。內容分為三部分:一般項目、社交能力、行為問題。
本人采用的是CBCL父母問卷,由幼兒父母填寫。計分方法很簡單,只要存在相應的行為問題,即記1分,否則記0分,最后計算各因子得分。問卷的形式根據所研究的內容進行篩選和修改,檢測攻擊性行為問題,按CBCL中國標準化般的篩查常模,凡有一個因子或一個以上因子總分超過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被定位有行為問題的兒童,沒有超過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該兒童被定位為行為正常兒童。測完后,在正常的范圍內再細分,判斷幼兒的攻擊行為特點。
攻擊性行為問卷中的題目共計22題,其中按因子將其分為四個部分:言語攻擊、身體攻擊、憤怒和敵意。各個因子具體題目分布為:言語攻擊為1、12、17、18、21、22題;身體攻擊為2、3、8、9、11、19題;憤怒為10、13、14、15、20題;敵意為4、5、6、7、16題。計算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幼兒所測各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到最終分數,然后對得分進行分析。
2.文獻綜述法
通過對以往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分析,并對其進行整理,在本研究提供大量的參考依據的同時,吸收原有文獻的經驗和研究結論,找出本研究的意義所在,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分析出氣質與攻擊性行為的重要關系,從而對本研究提供導向作用。
3.觀察法
觀察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人主要采用觀察表的方式來進行觀察。運用現有的文獻資料,根據所要的研究內容,編制了觀察表。觀察由本人進行。本人運用自然觀察法深入幼兒班級,觀察的情境選擇了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這兩種情境。每種情境各進行20分鐘的觀察。主要是以幼兒的攻擊性行為表現作為觀察視角,分別觀察幼兒的性別、行為反饋、目的、起因、攻擊類型以及最終終止方式,來進一步對幼兒攻擊性行為進行具體、詳細的分析,了解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狀況。觀察前做好觀察表格準備。觀察期間,考慮到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夠同時觀察所有孩子的表現情況,以免疏漏,故采用了錄像,根據幼兒不同的活動時段進行記錄,再分析幼兒的情況,填入觀察表,使觀察更具可靠性。
三、結果
通過氣質問卷調查表,可以將幼兒分為五種氣質類型,其中包括: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以及混合型五大類型。再通過攻擊性行為調查表、攻擊性行為觀察記錄表,分析不同的攻擊者性別、不同的攻擊反饋情況、不同的攻擊目的、不同的攻擊起因、不同的攻擊類型以及不同的最終終止方式,對幼兒在室內和室外活動中的攻擊性行為狀況進行統計,從而了解幼兒氣質與攻擊性行為的狀況。
(一)不同氣質兒童性別、人數狀況分布
在表1不同氣質兒童性別、人數狀況統計表中,從研究對象的性別——男生、女生來統計兒童五種氣質分布狀況。在表1中體現,大多幼兒屬于混合型氣質,男女共占14人,男孩和女孩氣質類型無明顯區差異,但膽汁質和抑郁癥幼兒所占人數較少,占總體人數的6.6%,混合型幼兒所占人數最多,占總體人數的46.7%。
(二)不同氣質兒童性別、攻擊次數狀況
在表2中的符號代表本人所算得不同氣質兒童性別、攻擊次數狀況的平均數;()中內容代表人數。然而在兒童不同性別、氣質的攻擊次數統計表中,根據表中合計數據顯示,男孩的攻擊總次數多于女孩,男孩總體有34次,女孩總體是12次。數據還顯示,膽汁質幼兒男生平均攻擊次數為3次攻擊,女生為2次攻擊,平均攻擊次數最多;多血質攻擊次數多于混合型和粘液質;抑郁質幼兒男生有1次攻擊,女生有0次攻擊,所占攻擊次數最少。表中還顯示,男性與女性都是膽汁質攻擊性多于其他氣質幼兒,攻擊次數最多,從表中得出氣質對攻擊性行為次數有明顯影響。
(三)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方式得分狀況
在表3的符號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方式的平均數。在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方式的得分統計表中,將研究對象根據攻擊性行為的問卷,以攻擊方式分為言語攻擊、身體攻擊、憤怒、敵意四個部分。混合型幼兒行為得分共計107分,膽汁質幼兒行為得分較多,總分數為33分,出現攻擊行為情況也較多;多血質和粘液質兩者攻擊方式沒有明顯差異;抑郁質幼兒攻擊方式得分較少,總分數為12分,此類氣質攻擊性行為出現情況較少。根據幼兒不同氣質得分狀況,對大班幼兒進行分析,大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總體趨勢是言語攻擊多于身體攻擊,而且敵意性攻擊多于憤怒性攻擊,四種攻擊方式數據所占總平均分體現了膽汁質類型比其他氣質類型的攻擊性行為更多。
(四)不同氣質兒童攻擊目的狀況
表4的符號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氣質兒童攻擊目的平均數;()中內容代表人數。在表4不同氣質兒童攻擊目的狀況統計表中,將攻擊性行為目的分為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兩大類,根據五種不同氣質類型與攻擊行為目的作比較,數據顯示,大班幼兒整體敵意性攻擊多于工具性攻擊。其中敵意性攻擊總體多于工具性攻擊,根據不同氣質類型數據顯示,膽汁質幼兒攻擊次數最多,抑郁質幼兒攻擊次數最少。
(五)不同氣質兒童攻擊行為起因狀況
1.不同氣質兒童攻擊行為起因狀況
表5的符號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氣質兒童攻擊行為起因的平均數;()中內容代表人數。在表5不同氣質兒童攻擊行為起因的狀況統計表中,將不同攻擊行為起因分為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兩大類,根據氣質類型進行數據分類,數據顯示大班幼兒主動攻擊與被動攻擊兩者間有著明顯差異。
表5中數據還顯示,幼兒攻擊行為的主、被動性形式。表中體現膽汁質幼兒主動和被動攻擊次數總體較多,平均次數為3.5次;抑郁質幼兒主動和被動攻擊次數總體較少,其中無主動攻擊,平均次數為0.6;其他氣質的攻擊起因分布無顯著性差異。
2.不同氣質兒童攻擊行為起因次數狀況
將研究對象攻擊性行為攻擊起因分為八大部分:A.獲取他人物品B.保護自己物品C.爭奪空間D.幫助好友或受人指使E.游戲或其他活動的糾紛F.他人違反記錄和行為規則G.無故挑釁、欺負 H.報復還擊。根據起因與攻擊次數分類,在表6不同攻擊行為起因次數狀況統計表中,將攻擊性行為起因分為八大部分與其攻擊次數進行分類、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八個起因,與次數之間都有著明顯的數據差異。
(六)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性行為終止方式狀況
在表7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性行為終止方式狀況統計表中,攻擊性行為終止方式一般分為兩種情況:自動終止和他人終止。其中,膽汁質自動制止有12人,多血質和混合型幼兒有7人,沒有明顯的差異,相對膽汁質幼兒終止方式較多。而在主動制止的情況下,膽汁質、多血質和混合型主動制止的行為較少。根據氣質類型統計數據,數據顯示自動終止方式與他人終止方式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七)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性行為反饋狀況
在表8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性行為反饋狀況統計表中,數據體現了幼兒兩個不同的工具目的,分為兩種攻擊方式,將攻擊行為反饋分為有還擊和無還擊,膽汁質幼兒采用了8次對別人的進行攻擊,然而當別人攻擊他時無還擊行為有1次。其中混合型幼兒有還擊4次,無還擊2次。抑郁質幼兒有還擊次數為0次,無還擊次數3次。數據總體顯示幼兒行為反饋有還擊部分顯著多于無還擊部分。
四、分析與討論
從研究結果的整體來看,幼兒氣質與攻擊性行為兩者的關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膽汁質幼兒的攻擊性行為普遍高于其他氣質,可見膽汁質氣質幼兒攻擊性行為要重點關注。
(一)不同氣質兒童性別、攻擊次數的差異
根據CBCL行為問卷對大班幼兒進行調查和觀察后得出,對男女性別差異問題的結論和本人提出的假設相符合,男孩攻擊次數的總數多于女孩攻擊總數,表明男孩的攻擊性行為的確比女孩的攻擊性行為多,表現更明顯。膽汁質的幼兒攻擊性行為較多于其他氣質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然而研究發現學前兒童攻擊行為男童明顯多于女童。因為兒童的性別差異與先天因素有關,同時受到后天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男童在日常接觸攻擊性行為較多,如家庭成員的攻擊行為及大眾傳媒的暴力行為都能加強兒童的攻擊行為。所以男孩的攻擊次數多于女孩,也說明了男孩的攻擊性行為多于女孩。
然而其中將男孩、女孩分為五種氣質類型,其中膽汁質、抑郁質為主要兩個典型。由于膽汁質幼兒有極明顯的外部表現,而抑郁質幼兒內隱而不外露,內心世界豐富。再加上膽汁質幼兒的行為抑制能力要比抑郁質的差,通過分析表看出膽汁質幼兒的攻擊次數多于任何氣質幼兒的攻擊次數,所以膽汁質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在五類氣質中是最為明顯的。
(二)不同氣質兒童攻擊方式、目的和起因的差異
通過將CBCL行為問卷與氣質問卷和觀察記錄表三者相結合后得出,以膽汁質和抑郁質幼兒為例,由于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攻擊的方式方面,根據數據顯示,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言語比率增加了,而身體比率減少了,所以大班兒童更多采用言語攻擊,這也與相關研究相符合。相對膽汁質的兒童也更多地變現在言語攻擊上多于身體攻擊。而抑郁質的幼兒則很少出現攻擊性行為。
而在攻擊的類型方面,由于大班幼兒思維的完善,外顯攻擊動作的減弱,所以出現的敵意性攻擊要多于工具性攻擊,又由于膽汁質幼兒缺乏耐心,脾氣暴躁,也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很容易把別人都誤認為是敵人,自然而然敵意性攻擊越來越多,這與研究相符,攻擊性兒童容易把別人的行為判斷為具有攻擊性意圖,易對別人的行為作攻擊性的行為預期。
(三)不同氣質兒童攻擊終止方式、行為反饋的差異
由于膽汁質幼兒對事物缺乏耐心,不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所以導致他們注意力分散,在游戲活動的時候,自己的事情都沒有做完,就跑去別的地方,愛管別人閑事,增加了攻擊時間、事件,就更容易和別人發生矛盾。所以膽汁質幼兒的主動攻擊要多于抑郁質幼兒。而抑郁質幼兒具有膽小怕事的氣質特點,是他人有意欺負的心理,故常常成為被攻擊的對象,所以抑郁質幼兒的被動攻擊要多于主動攻擊。
表7、8數據顯示,不同氣質幼兒在終止方式以及行為反饋上也有著明顯差異。膽汁質幼兒與多血質幼兒都屬于較活潑、好動,外向、易怒類型,而粘液質幼兒與抑郁質幼兒則大多屬于思考、內向、膽怯類型,以典型兩個差異較大氣質做對比,在行為反饋的時候,當抑郁質幼兒受到膽汁質幼兒的攻擊時,由于氣質的原因,常表現出的是不進行還擊的行為。而膽汁質幼兒則與之相反,不但時常出現對其他幼兒的攻擊,而且當受到攻擊時的還擊行為要比自我攻擊更強烈,這兩者不同的行為表現就是受到氣質的影響產生的。終止方式與行為反饋有一定的聯系,當抑郁質幼兒受到攻擊時,他們不大出現還擊的表現,因此,就大大減少了他人中止矛盾的因素,然而膽汁質幼兒卻比其他氣質他人終止更多,原因在于,膽汁質幼兒自控能力弱,動作幅度大,易被他人關注到,所以,他人終止所占最多。
五、結論
A.研究結果顯示,大班兒童的攻擊次數是男孩攻擊總次數多于女孩的攻擊總次數。
攻擊目的是敵意性攻擊多于工具性攻擊。
攻擊方式以言語攻擊多于身體攻擊、敵意多于憤怒。
在攻擊的起因上,主動攻擊要多于被動攻擊。
在攻擊的終止方式方面,自動終止方式比他人制止更多。
B.膽汁質幼兒攻擊性行為明顯多于其他氣質,其中膽汁質的攻擊次數最多、抑郁制的攻擊次數最少。
膽汁質幼兒常出現主動攻擊別的幼兒,抑郁質幼兒出現的被動攻擊較多,這兩個氣質具有典型性。
當出現被欺負行為時,抑郁質幼兒明顯無還擊動作產生。
C.五類氣質攻擊性行為的強弱分布情況是:膽汁質氣質類型幼兒攻擊性行為最強,多血質及混合質氣質類型幼兒攻擊性行為中等,而粘液質幼兒和抑郁質幼兒攻擊性行為最少。
六、教育建議
本研究發現氣質為膽汁質的幼兒,各個方面的攻擊性行為都較多,由此推斷攻擊性行為較多,然而攻擊性行為傾向幼兒由于認知、情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若沒有正確的引導,可能會導致日后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犯罪行為,應該早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干預。
(一)對教師的建議
1.教師的正確干預和制止
教師應該及時制止幼兒不好的行為,給予相應的懲罰,可以運用冷處理,或者進行正確、適當的懲罰。
教師應該及時發現,與家長及時溝通,對幼兒的狀況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還可以及時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運用獎勵等手段,強化閃光點,弱化攻擊性行為。多關注幼兒,若發現幼兒與同伴正常交流溝通時,要給予大力的表揚,強化正面行為弱化不良行為。
還應該及時與幼兒溝通,知道他們的想法,也許有的時候,幼兒并沒有惡意,教師要走進幼兒的心靈、傾聽幼兒的聲音,了解他們的世界,這樣才能更好地改變幼兒,使其健康成長。
2.提供非攻擊的環境
攻擊性行為幼兒因性格特征、情緒、認知等影響,容易產生更多的攻擊性行為,然而教師應該給攻擊性行為幼兒創造非攻擊性環境,可以在不影響幼兒情緒的情況下,巧妙地減少與同伴之間的沖突,減少因身體碰撞、爭搶玩具等所引起的攻擊性行為。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利用資源,增加玩具等來減少攻擊性行為幼兒的攻擊起因,以免幼兒對別的幼兒造成攻擊。不要讓一些小事成為攻擊性行為幼兒與其他幼兒產生沖突的導火線。
(二)對家長的建議
1.做幼兒的好榜樣
部分家長經常責怪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其實,他們并未發現問題的源頭其實是自己,有些幼兒因為常在家中聽到父母的吵鬧、爭吵聲,便以為這是一種正確與人交往的方式,或者也受其父母的影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這些行為。父母應該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爭論,若你平時說話有禮貌,孩子自然會學會,倘若你常出現暴力行為,孩子又怎么可能沒有暴力行為呢?父母應該減少沖突,給幼兒一個良好、積極、健康的形象,這有助于幼兒日后的發展。
2.教會幼兒如何正確地宣泄情感
其實,幼兒與成人是一樣的,也有自己的情緒,只是他們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要靠父母平時的努力了。易生氣、憤怒、情緒難以控制,這些都是攻擊性行為幼兒普遍的癥狀,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灌輸給幼兒一種正確的宣泄情感的方式以及正確的是非觀念;或者可以教幼兒學習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還可以讓幼兒大哭一場、睡一覺、運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他們正確地宣泄情感,相反,倘若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感,最后的爆發力攻擊更是可怕。所以,正確地引導幼兒宣泄,也是減少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智銀利,劉麗.兒童攻擊性行為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7):43-45.
[2]張明紅.學前兒童社會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但菲.幼兒社會個性發展與教育活動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陳秋燕.國外兒童攻擊行為研究綜述[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1).
[5]李興.淺析幼兒園兒童的攻擊性行為[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3(1).
[6]鄭雪.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學大學出版社,2006.
[7]竇維杰.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及對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10(4).
[8]游石瓊,宋麗娟,都萍.兒童氣質與行為問題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3(3).
[9]李俊.3~9歲兒童的攻擊性行為調查[J].心理發展和教育,1994(4).
[10]陳會昌,張拓基.關于編制氣質測驗量表及其初步試用的報告[J].山西大學學報,1985(4).
[11]陳麗穎,褚東升.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4).
[12]張文新,張福建.學前兒童在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6(4).
[13]楊志偉,萬國斌,蘇林雁,等.CBCL在我國應用結果的因子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2).
[14]焦艷鳳,淺談幼兒氣質差異[J].佳木斯:佳木斯師范學校,2011(9).
[15]陳昌凱,徐琴美.3~6歲幼兒對攻擊性行為的認知評價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1).
[16]鄔綺文.嬰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原因及對策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
[17]閆美麗.4~5歲兒童欺負行為與兒童氣質、母親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18]馮夏婷.3~7歲攻擊性兒童的攻擊性意圖認知和行為預期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1).
作者簡介:單俊怡,女,1990年7月出生,學歷:本科,就職單位:宛南實驗幼兒園。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