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肖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14-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如何上好會計專業第一堂課,對會計專業今后的
知識傳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上好第一堂課,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能對會計專業產生濃厚興趣,為更好學習會計專業技能作好充分準備。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走進會計》是中職會計專業課改新課程的專業必修課,筆者在第一堂課將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嘗試。
一、了解“錢途”,展望會計行業的職業前景
本著第一次與學生接觸就要讓他們對這門課產生興趣的思想,筆者嘗試在開學第一節課,先不急著講課本內容,而是先讓學生知道會計專業是很有“錢途”的,分別從會計工作的重要性、目前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狀況,中職學生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做分析,同時還例舉了身邊成功校友的例子,如大家熟悉的溫州市工商銀行營業部個人理財室主任金穎穎,在校期間苦練技能的故事。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也有說服力。同時告訴學生世界五百強企業中的首席執行官(CEO)中大約有29%的教育背景是會計專業,有35%的人是由財務執行官(CFO)升任的。說明會計在現代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地位,特別強調了會計行業誘人的發展前景。根據某網站調查指數,在2015年中財務人員的平均每月收入起薪在2500元至3999元之間。這對于剛剛從初中畢業走向職業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也許已是一個誘人的薪金。通過這一系列的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對會計專業產生美好的憧憬,從而產生學習會計的直接興趣。為學生以后職業生涯規劃立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二、數字書寫,體驗會計職業的規范要求
寫字是人人都會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能,可是會計要寫的數字與我們平時寫的有所不同,它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僅每個字都要傾斜一定的度數,字的大小也有著嚴格規定。為此,筆者在開學第一課并沒有急于組織教學,而是嘗試在會計專業第一堂課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
課堂上給每個學生下發賬頁一張,然后請學生用事先已準備好的中性水筆在第一行的金額欄內認真書寫一遍0到9的阿拉伯數字。對于這個簡單的任務,所有的學生都很認真地參與了,這些已經寫了10來年字的中學生第一次在專業的會計賬頁上寫出了阿拉伯數字,除了一部分學生寫得“工工整整”,還有些寫得 “歪瓜裂棗”。這時不急著做點評,而是通過實物投影儀出示以前幾屆學生經過練習后而書寫的會計數字,他們看了之后發出了驚嘆聲。接著,筆者又出示這幾位學生以前入學時寫得歪歪扭扭的阿拉伯數字,告訴學生只要按規定的標準去反復練習,他們也同樣能做到。那到底會計數字應該如何書寫呢?接著筆者在黑板上一一做示范,學生們都認真地邊聽邊試著寫,逐漸地從最初的歪曲不一變成了標準的整齊一致,只是還需要后續不斷地練習。像這樣的會計第一堂課,既起到了一定的過渡作用,又能讓學生們從入學開始就養成規范書寫會計數字的好習慣,從而培養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學生感知學習會計必備的職業素養,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三、觀摩視頻,了解會計專業的專業技能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也就是單位的會計、出納, 甚至是收銀員, 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 同時為了能讓在就業競爭中本就處于弱勢的中職學生有一技之長,增加就業機會,在校期間會計專業技能的學習和練習更突顯其重要性和價值性。
筆者曾采訪部分報讀我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他們中大部分并不知道會計包括哪些專業技能。為此,筆者曾在會計課堂第一節課做過這樣的嘗試:讓學生觀看我校“校園創紀錄”所拍的微視頻,內容包括珠算、點鈔、小鍵盤、傳票翻打、模擬做賬等等。珠算有“人機比賽”、“蒙眼盲打”等,點鈔有“單指單張”、“多指多張”等,這些都讓學生體會到會計專業原來也有很多生動有趣的一面。當然,第一堂課不能簡單地成為觀看影像課,筆者還給學生準備了算盤和練功券,在學生每看完一種技能視頻后,再親自動手進行嘗試。他們嘗試中都自嘆不如,這時便借機在一旁鼓勵引導,盡管我們現在和視頻中展示的水平還相差甚遠,但只要大家下功夫也一樣能達到這種水平,于是學生的積極性也隨之被調動。從“觀摩視頻”開始上好第一堂課,能讓學生了解會計專業的專業技能,為今后學生努力的方向明確學習目標。
四、模擬游戲,培養會計學生的職業素養
如何上好第一課,既讓學生產生興趣又不能跑題。填鴨式的書本教育作為教師的我們早就體會到了眾多的弊端,而到了我們教書育人的時候又怎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其中,同時又能達到教育教學的雙重目的呢?于是,筆者試從以前看過的一部膾炙人口的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之“一桶(統)姜(江)山”中得到了的啟發。如果老師在第一堂課上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小紅包,這無疑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驚訝和疑惑。由此,筆者想在第一課讓學生從練習“穿針引線”開始,通過親自動手去體會本專業認真細致的態度。其具體做法:上課時,給每名學生發一個小紅包,內裝一根小號型的“繡花針”和一根略粗于針眼的棉線。為增加難度,在準備時故意挑選了小號型的針和略粗于針眼的棉線。接下來,學生開始動手操作“穿針引線”。在學生“紉針”的過程中,觀察到有的學生很有經驗,發現棉線很粗,就先是把棉線一頭捻成針狀,再仔細的對準針眼一次性就成功了;而有的學生(男生居多)急于求成,不注意觀察,一味的往針眼猛穿,結果既沒有穿上線反而把棉線折騰得不成樣,自己也滿頭大汗狀,有的甚至把針也給折彎了,真叫人苦不堪言。看著學生操作之后,筆者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學習會計技能的過程,就好像紉針一樣。開始入門的時候很難,就好像我們要想盡辦法要把線穿進針眼一樣,一旦穿進去以后,輕輕的把線一拉就順利的完成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一旦會計入門后,感覺就非常簡單,一氣呵成。但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你馬虎了,不認真了,后果會是什么?(輔以動作:把紉好的線抽出來)前功盡棄,要重新開始做到“認真(紉針)”。生活中穿好的針線可以縫衣服等等,正如我們的會計知識,學好它會讓你受益終身。
這節課一方面讓學生再一次認識到了“認真”的重要性,意識到作為一名財務人員需要認真、嚴謹、細致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也為下一節的會計課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