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勇 范曉林
?
泰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駱勇 范曉林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如何在現有的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下進一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是我市需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從秦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特征、趨勢和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行因素分析,提出促進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具體對策建議。
總體發展現狀
在全國、全省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泰州市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區位優勢,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1+3+N”產業體系。這一體系立足新一輪區域競爭制高點,以發展新興產業為取向,全力構筑具有泰州特色、支撐未來發展的戰略優勢。2013年,全市“1+3+N”產業共有1684家,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27%;“1+3+N”產業實現現價產值6049.61億元、產品銷售收入5787.87億元、利潤445.58億元、利稅734.19億元,同比增長18.69%、 18.12%、14.25%和19.5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71.16%、71.02%、73.64%、71.82%。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泰州市“1+3+N”產業利潤、利稅占比高于產值、銷售占比,主要經濟指標占比高于企業數占比,相對盈利能力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
各產業發展現狀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裝備制造產業是泰州的核心產業,主要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124家,實現產值516.49億元,同比增長20.56%,銷售收入495.76億元,同比增長21.09%。
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是泰州市支柱產業。多年來,我市堅持把加快醫藥產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多措并舉,推動其不斷壯大規模、提升發展層次。濟川醫藥、江山制藥、蘇中制藥等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醫藥企業百強行列。
電子信息產業。目前已形成以市醫藥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主,海陵區軟件園和高港區、姜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園區為輔的“一基地三園區”。
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涉及光伏、高能電池、風電零部件和核電配套等領域,已形成以中盛光電為核心,匯能新科技、優能科技、璞瑞電池等企業為集群的產業集聚區,以雙登工業園為中心的風光互補太陽能光伏系統集聚區,以姜堰經濟開發區非晶合金變壓器為主的輸配電產業和高效能源材料裝備產業集群,以曙光集團為龍頭的石油裝備產業集群。
新材料產業。新材料產業具備較好基礎,主要包括新型金屬材料、絕緣材料、納米材料、氟材料、硅材料、高分子化合材料等。2013年213家新材料企業的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利稅四項指標增速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節能環保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2013年,泰州市節能環保產業74家企業,實現產值205.94億元,同比增長33.81%,是所有產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

表1戰略性新興產業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

表2各級指標權數匯總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通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影響因素的分析,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層次排序。根據上述指標權重計算與檢驗結果可得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影響因素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權重。
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
CI=0.076*0.0046+0.157*0.0092+0.494 *0.0171+0.235*0.0069+0.037*0.0018=0.01 19
RI=0.076*0.58+0.157*0.58+0.494*0.9 +0.235*0.9+0.037*0.58=0.8127
CR=CI/RI=0.0119/0.8127=0.0147<0.1
從一級指標的計算結果來看,五類指標影響權重從大到小分別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市場需求、金融支持、政策。從二級指標的計算結果來看,金融支持指標中的二級指標金融支持效率的權重,顯著超過金融支持規模和金融支持偏好的權重,表明金融支持的效率比規模更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支持;市場需求因素中,市場需求增長率高于市場規模,表明在市場需求因素中,市場需求增長率是比較重要的,更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市場增長潛力雖然重要,但是對于當前可把握的市場需求看,潛在需求風險大,不確定性因素多,因此潛在的市場需求權重僅為0.016;行業發展指標中,配套產業發展最高,權重為0.548,其次為產業發展周期,權重為0.2,產業發展層二級指標評價表明,配套產業發展與產業發展周期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構成直接影響,需要重點關注;科技創新指標中,科研經費的投入和科研人員占員工比例權重分別為0.354和0.161,說明對科技創新直接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占有較大比重,而研發技術與能力和科技專利所占比重較小,說明對科技創新的影響評價主要要停留在物質投入層面;政策因素評價層中,政策推進與實施權重顯著大于財政支持與產業發展規劃,說明政策影響因素中,政策的推進與實施比制定政策與規劃本身更重要。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增加技術研發投入,重點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擁有創新產品的骨干企業;促進產學研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同時還需重視創新和人才的培養。
完善金融市場。強化金融市場競爭機制,優化金融結構,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發展風險投資,完善投融資環境,適時創新金融技術和產品。
積極培育市場。創造市場需求,擴大市場應用規模;規范市場制度,完善市場供給環境;健全產業服務機制,完善市場消費環境。
優化產業結構。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進行技術、市場、金融多資源的整合,不斷提高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同時考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發展與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相結合,通過注入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完成傳統產業順利改造。
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制定和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計劃,加強產業統籌規劃和政策導向。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對于企業開發的試制品或首次投向市場的產品,政府要進行首購。完善財政稅收政策,通過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創新。
(作者單位:泰州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