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玲
摘 要:本文通過對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閱讀教學有效策略,探求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質量的策略,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標;教育心理;英語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16-02
引言: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更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陣地。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把文本作為單純地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而忽視培養學生積極思維以及深層次理解作者意圖和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形成一種“高耗低效”的現象。如何改變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將通過對英語課程改革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學習體會,結合心理學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英語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于學生改變傳統的被動記憶、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采用積極主動的、參與式和合作式的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接觸與社會、科技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比較真實和自然的語言材料,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語言學習的過程要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二、心理學和英語閱讀教學
教育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即認識和語言交際的過程,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理解的過程,是一種高級神經系統的心理活動,不是消極被動的認識,而是主動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心理學家則認為“閱讀過程主要包括符號辯認和文字理解兩個階段”、“是從文字系統中提取信息”、“再經大腦編碼加工,從而理解課文的意義”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閱讀能力的提高絕非易事,首先教師授課時必須注意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注意力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基本心理條件。
三、英語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探究
結合我多年的課堂閱讀教學, 我認為有效的課堂閱讀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即閱讀前階段,閱讀中階段和閱讀后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教學策略。
1、閱讀前階段。在這個階段應精心設計導入,提高讀前活動的有效性。在學生做好預習的基礎上,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再次學習新詞組、新句式,真正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活動。學生感興趣的具體導入活動有:相關圖片影像導入、講故事、諺語導入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激起他們探求新知的欲望。
2、閱讀中階段。在這一階段要注重過程,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側重學生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設置任務時要由易及難,引導學生進行由略到細的閱讀。合理安排步驟,體現讀中活動的層次性。閱讀教材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要求學生對語篇進行整體理解。一般來說,一篇閱讀材料學生要讀三遍左右才能徹底理解,每一遍的閱讀活動都應有推動理解向縱深發展及進一步獲取新語言信息的作用,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上。閱讀教學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有局部到整體,分別為快讀課文、細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快讀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整體理解所讀語篇的主要大意和篇章結構,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和培養在閱讀中快速捕捉有關信息并能找出文章主題、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上下文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的能力。細讀課文,突破難點。該環節旨在培養學生捕捉具體信息及重要信息的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加深對課文中細節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文章的體裁和結構,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讓學生提取、篩選文章中的信息,并進一步歸納、概括等以達到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的目的。精讀課文,綜合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輸出和綜合運用,在學生快速閱讀、細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安排一些練習進行訓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3、閱讀后階段。閱讀后階段是一個讀后輸出的過程,也可以叫做研讀課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要體現五維教學目標: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學習策略目標、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目標。在前三個步驟完成后,如何引領學生研讀課文,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課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學科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是每所學校體現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每個英語教師真正做到育人教書目的一個努力方向。該步驟可運用小組討論法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教師在充分肯定或評價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性的發言。也可采取辯論的方式進行,教師再加以概括,最終回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上來。同時,課后同步寫作是提高閱讀課有效性的保證,閱讀與寫作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體現。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一系列課堂活動的設計不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為相同話題的寫作做好了鋪墊。利用這些相關話題的大量素材,設計一些同步的寫作活動,就可以使學生逐步在語言訓練中學會使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這也是學習語言的又一中心目的。設計同步寫作活動,要力求做到小而精,既要考慮所寫內容與本單元話題的聯系,又要考慮所寫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四、可選用的具體活動
1、縮寫課文。讓學生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把課文寫成一篇簡短的文章,主要涉及如When?Where?How?Why?What?等一些重要的信息。
2、重寫課文讓學生根據課文結構和體裁的不同,把課文重新改寫,可以改寫成調查報告、書信形式、說明文或對話形式等。
3、仿寫課文模仿課文的結構對課文進行同類話題的仿寫,或根據課文話題內容仿寫成另一話題內容的文章,特別是指導學生對自身或周邊環境有著相關話題的事情進行闡述和提出自己的見解。
4、續寫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或改變其中的部分事實,進行課文的續寫。這一系列活動的宗旨是為了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使得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