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知”創新成功,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創情激趣;生活實際;引導參與;生活現象;成功的感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76-01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傳授新知識時,普遍存在著一種固定模式,即先復習、或者就是講一下上次作業的錯誤之處,再就是來幾句不痛不癢的開場白,之后,就進入新知識學習了。這樣的進入方式是比較草率的,如果學生不是“被迫”學習,他們根本不會聽下去。還有一些老師在新知識的進入上,他們也作了一些研究,但常常會與生活失去聯系,與生活失去聯系,數學就成了沒有源頭活水的死泉。
一、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題目:相向而行(或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讓學生能夠搞清三者之間解題規律的聯系和區別,我組織學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中的三種情況作演示,表演場地在教室內外自由尋找,過5分鐘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學生們興致勃勃,個個洋溢著笑容開始了自己的演出。通過這次實際演練,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遇問題三種情況的理解。經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情激趣,導入新知
我們知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而兒童的思維是以“直覺和經驗思維”為特色的,缺乏這種思維手段就不會有兒童的探究性、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有意識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制造學生新的求知需要與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沖突”,刺激其感官,激發其情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通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定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沖動,使思維入路。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教學內容轉換成一連串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應是學生感覺和意識到的問題,是學生迫切希望獲得解答的關于教學內容的疑問,即能“觸景生疑”。對于這些疑問,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截給出,而要鼓勵學生敢于并善于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教學時要做到:①要激發學生參與的動機,提供給學生參與的機會,教給學生參與的方法。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看書自學、質疑問難、主動猜想、學生上講臺爭當小老師”等多種形式,變一言堂為多言堂,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②要著力展現兩個過程:一要展現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即將課本上靜態的知識結論變為學生動態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探索未知的領域中,付出與前人發現這些結論時,曾經付出大體相同的智力代價,從而有效地實現知識訓練智力的價值。二要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即引導學生展開思維,各抒已見,自由發揮,特別要注意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凡學生能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替代;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
四、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比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時,我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平伸長度的比大約也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店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是一個警察,只要發現罪犯的腳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來計算的,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通過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
五、通過現實生活,讓學生應用新知,取得成功的感受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于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在學生的練習中存在大量的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題材,諸如:糊紙盒、裝配機器等等。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教學完求平均數應用題以后,我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和整理來了解某家、某廠或某隊日常生活中的用電、用水的平均費用,自己班上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齡等。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知”教學創新,廣大教師必須在課前深入了解“新知”教學要傳授的內容,目的和意義,做到胸有成竹。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知”創新成功,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