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 1949,云南大理人,國民黨陸軍上將】
1949年9月19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創始人之一的楊杰,在香港友人家中被刺身亡。次日,消息不脛而走,一時舉國震驚。那么,楊杰因何遭此毒手?
楊杰,1889年生于云南省大理縣。1913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本時加入了同盟會,回國后參加了辛亥革命隊伍,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總參議,隨軍北伐。此后歷任師長、軍長、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長、長江要塞總司令、陸軍大學校長等職。
楊杰原是蔣介石親信,他在軍事戰略上很有一套。曾在1928年蔣介石的二次北伐、蔣馮戰爭、中原大戰中為蔣介石出謀劃策,瓦解敵軍,扭轉了危局,深得蔣介石信任,成為蔣最親近的幕僚,號稱“智囊”。楊杰在擔任陸軍大學校長、教育長時,為蔣介石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才。抗戰初,楊杰以軍事學家的身份出任駐蘇大使,積極為抗戰爭取國際支援。
1940年,楊杰由蘇聯回國后,對蔣介石的專制獨裁、親美反蘇不滿,常常公開加以指責。特別是“皖南事變”,他認為這是“破壞國防的健康,抵消國家的作戰力量”,是“足以致命的危機”,因此更被蔣介石所忌恨。楊杰在重慶隱居于海棠溪時,一直處于特務們的嚴密監視中。
1945年10月,楊杰與譚平山、陳銘樞、郭春濤、王昆侖等人組織了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發動民主人士投入反內戰的民主運動中去。此時,他已是一位不屈不撓的反蔣斗士了。
內戰打響后,總參謀長陳誠在記者招待會上躊躇滿志地說:“只要3個月時間,可以擊潰共軍主力,5年內可以完全肅清殘余。”對此,當記者問及楊杰時,他坦誠地說:“共產黨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我認為十年打不垮,百年肅不清。”在重慶時,楊杰常往返于重慶和昆明,與各界民主人士密切合作,在國民黨軍政界上層人物中進行組織宣傳工作,幫助他們認清形勢,明辨是非,走愛國的道路。他的一言一行,影響所及,至為重大。蔣介石當然恨之入骨,必欲殺之而后快。
1948年1月,國民黨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社會民主革命同盟等國民黨民主派和民主戰士何香凝、柳亞子等,聯合組織了中國國民黨委員會,楊杰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負責“民革”西南執行部。他在昆明表面上從事商業經營活動,并沉溺于吃喝,實際上除了繼續進行民主運動外,也成了當時云南省政府主席盧漢不可少的座上客。起初盧漢因他反蔣,對他敬而遠之,以后由于形勢的發展,盧漢不得不經常向他請教。而楊的主要意圖,就是策動盧漢起義,對此他是滿懷信心。
然而,令他沒有估計到的是,不久,云南風聲驟緊,形勢突然變得嚴重起來,原來此前盧漢被蔣介石叫到重慶去了兩天,為了麻痹蔣介石,爭取起義時間,盧漢答應了蔣介石一些反共反人民的條件,回來后于9月9日晚搞了一個“九九整肅”的大逮捕,共抓捕昆明進步人士400多人(后又全部釋放)。事先,蔣介石曾當面命令盧漢要逮捕楊杰,盧漢回昆明后即通知楊杰快逃。
9月9日上午,楊杰由其佳婿朱健飛秘密護送到機場,人不知鬼不覺上了飛往香港的班機,于上午抵港后,入住了灣仔軒尼詩道302號友人李焜寓所。誰知不久,即在該寓所被殺害。
楊杰遇刺真相如何,很長一段時間眾說紛紜。1950年,我公安部門終于捕獲了殺害楊杰的兇手。原來楊杰9月9日逃離昆明以后,毛人鳳從楊杰家中抄出的日記及來往信件等親自一一翻閱,知道楊與共產黨人李宗理等常有往來,便由保密局行動處長葉翔之找人模仿了李的筆跡寫了一封信給楊,葉翔之親自帶著保密局人員陳家慶、李宏繼、吳其寧趕到香港,設法打聽到了楊杰下榻處,即布置了謀殺計劃。19日晚10時,他們偷偷來到楊杰住處,吳在門前監視,李守在住所樓梯掩護,陳則帶著偽造的李宗理給楊杰的信,徑直上前扣門,當傭人一開門時,陳佯稱有信要面交楊杰先生,傭人引入后,楊杰即由內室來到客廳,陳忙稱李宗理有信交楊先生過目。楊杰毫無戒心地取過信,坐在藤椅上拆閱,此時陳家慶突然拔出手槍對準楊杰胸部就是一槍,緊接著又對其頭部補了一槍,一位杰出的民主戰士就這樣犧牲在特務的槍口下。
(摘自《文史月刊》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