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琳


認識您的時候,您大概35歲的年紀,是最豐盈又俊朗的時段。剛剛褪去“而立”之前的青澀,又未及“不惑”之后的疲態;既有年輕的青蔥,又不乏成熟的韻味。那時候,您已是學校的教導主任,與同為教師的妻子齊眉舉案琴瑟相諧,還有一雙小小兒活潑機靈,一家人住在綠樹濃蔭下的校園平房里,其樂融融。
印象最深的是籃球場上的您,高大矯健的您總是不屑于在籃下與人搶奪,遠遠投向籃板的三分球,以優美的節奏和弧度,從容命中。在四圍的掌聲和歡叫聲里,您淡定的淺笑和快速的跑動,成為那個簡陋校園里的一道風景。
在第一個教師節的時候,學校里一對年輕老師臨時起意喜結良緣,決定在教室里舉辦簡單的結婚儀式。當夜幕降臨,初秋的風吹進大榕樹下的那間教室,最出彩的亮點是黑板上五彩繽紛的“花好月圓”,那是您的作品!當主持人介紹您出場,您用這幅畫的意境給兩位年輕人以詩意的祝福,讓主持人感慨地賦予您“雙橋才子”的稱號!
就在這“雙橋才子”的光環下,您從教導主任走向校長的崗位,又從校長走向教委主任、再走到了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位置。
如您的名字一樣,您一直行進在一條很“正”的道路上,教師、校長、區領導,以及人大代表,都是您正途上的清晰步伐,而您對詩書畫的熱愛與執著便是這正路上開出的花兒。華者,花也。詩書畫的花兒讓您行進的正路多了靈動、色彩和芬芳。
美國哲學家麥金泰爾把人對利益的追求分為兩種:外在利益的追求和內在利益的追求。所謂外在利益,就是對實現成功目標的手段追求,按照工具理性的考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所謂的內在利益,則是與個人獨特的內在情懷和人生趣味緊密相連,是價值理性的判斷,按內心的興趣和召喚去生活。這樣的人生,用麥金泰爾的話來說,“按世俗的眼光,或許連成功人士都算不上,卻是幸福的,有意義的和有德行的人生。”
在現實世界中,追逐外在利益的錦標游戲比比皆是,知曉并追求自己那份不可替代的內在利益的人卻愈見稀少。回望您的人生履歷,您無疑算是“成功人士”,但在“成功”的光暈里,您從沒放棄自己內在利益的追求,并執著于內心的興趣和召喚,享受詩書畫帶給您的那份快慰和幸福,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曾經在某機關大樓的文化墻上,看到您與書法家雷仲文先生合作的書畫作品,以“誠”、“恒”、“信”為題,您用山石、青松、流水、云海為畫圖元素,表達著樸素里的雋永恒常。喜歡那幅“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原詩里的苦悶彷徨褪去了,余下閑逸的情調和牧歌式的山居田園。
您最愛畫的是青松:松柏長青,茂永松蒼,風清玉潔……陶鑄先生曾寫《松樹的風格》:“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你看它無論在嚴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總是精神奕奕,從來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憂郁和畏懼……它可能不如楊柳與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卻給人以啟發,以深思和勇氣……”畫如其人,您筆下的松柏皆高大茂盛,凌風出勁節,負雪見精神,其風雪不動的巍然和穩若磐石的堅毅,寄寓了您景仰并踐行的理想人格。
您的詩句里也延續著一以貫之的正念正途,感念父母的深恩,他們的慈祥、勤勞、樸實、忠厚和善良,以及“那千斤重擔壓不垮/千難萬苦撐得住的/寬厚、溫暖、堅強的肩膀……”不也是松柏的品性讓人心生敬意?感恩雙橋的山水,“巴岳山疊峰聳翠/龍水湖甜美清新/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碧水藍天水鳥成群……”您的筆下,“群山倒影,水天相映,如水墨丹青,似人間仙景”,沒有情深,何來巴岳山的寬闊龍水湖的浩淼?
在您發表的詩作里,更多宏闊的意象,關于黨、國家和經開區熱土,關于人民公仆,人大代表和環衛工人,正途里的正念,慷慨里的激昂,“在莊嚴的國徽下/左手舉起法律賦予的威嚴/右手舉起生我養我的父老鄉親/從夏到秋。從冬到春/探索著一方的發展和富裕/追尋著民主與法制的進程/沒有歇息/沒有停頓……”
不知不覺間,您即將邁入古稀之年,體弱多病的妻在您的照顧下康復,一雙兒子也早已成家立業多有成就。您在含貽弄孫之余,依然鐘情于丹青,鐘情于詩文,鐘情于內在的情懷和趣味。您已無法像三十多年前那樣,矯健地投出漂亮的三分球,但在人生的籃球場上,您用詩、書、畫的興趣和愛好,投出了不輸于三十多年前的“三分球”。投進的是自己的內心,是豐盈人生的“后花園”。
沒有什么比內心的需要更值得我們付出。21年來,我走遍了雙橋的山山水水。下農村、進工廠、到學校、訪民生,聽取群眾真實的反映和呼聲。現回想起來,為什么那么執著,因為我是農民的兒子,最懂農村苦、百姓難。21年的人大代表生涯,鑄就了一個農民兒子那顆拳拳為民之心和深深的代表情懷,這情懷在我的人生中已成永恒。
——蔣正華
議案建議
建小學
曾經的雙路中學,與雙路小學擠在一起,互相干擾,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在雙橋區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身為教育局長的蔣正華代表,領銜提出了修建雙路小學的議案,并作為大會的一號議案。之后,雙路小學建成。
修醫院
雙橋建區后一天天發展,原來的公社衛生院已遠遠不能滿足全區人民就醫的需要。在區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蔣正華代表領銜提出重新修建雙橋區人民醫院的議案。政府在辦理中,從市里爭取一點,政府撥一點,兩年內一座具有200個床位的雙橋醫院建成。
救助款
原來農村村民患了絕癥,民政局、衛生局要給予救助,但患者必須先花費十萬元以上,才能得到救助。蔣正華代表找到民政、衛生、人力社保局,幾家研究決定:只要得了絕癥,一開始住院醫治,救助款就及時送上門。
及時水
龍塘十里溝水庫,滿滿一庫水,但好水灌溉不了良田,原因是抽水機壞了。蔣正華代表找到農機局、農業局到現場察看之后,共同出資購買大馬力抽水機。建新、龍塘等五個村幾萬畝的水稻得到及時灌溉。
(編輯 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