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芳
摘 要:在十三屆五中全會上,中央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工作。國家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廣大教師一定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對中小學一線教師來說,開好公開課就是一種較好的教研形式,而公開課的評議又是其中的關鍵。本人就公開課的評議談談實踐經驗,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公開課;儀表;內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76-01
首先,評議的中心議題是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反對過多評議授課教師的素質能力等。具體就是,評議重點為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如何;學生間互助性如何;思維活動情況;三維目標實現情況等等。
某校有位數學教師不注重打扮,說話又有點口吃等,但在課堂上很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會啟發學生思考,很會巧妙化解口吃為說話恰當的停頓等(學生戲稱“趙本山老師”)。有一次上公開課《完全平方公式》,把“a 與b和的平方“跟“a與b平方的和”通過口吃式的抑揚頓挫的語言,使全體同學“再也不會混淆了”;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當堂就熟練掌握公式及應用。然而課后評議時,許多人把重點放在這位教師的“打扮像農民”,“加強普通話學習”等方面,很少對較好的教學效果作出肯定。這樣的評議肯定不恰當。
其次,評議要堅持找優點為主提缺點為輔的原則,反對“醫生診病” 式的評議。醫生會診病人時,都是指出不好的方面,以利于準確診斷治病救人。現在有人把醫生診病的方法用以公開課評議,專門挑毛病,找不足之處,這樣的評議也是不恰當。
俗話說“寸有所長“,一個最普通的教師的公開課都有自己的閃亮點,有以眾不同的風格,有獨特的經驗。一個真正有教研精神的聽課評議者,是能夠發現授課者的許多優點的。有一位教音樂的老教師,因為聲音”很老“(沒像歌唱家一樣保護聲帶),開公開課時大家認為”很差“,但有一位上級下來的教研員發現他的二胡拉得很好,建議他用二胡聲代替人聲教唱,以后他的音樂課上得很好。
當然“金無足金“,任何優秀的授課者也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肯定值得大家
學習的方方面面后,也要找出一些缺點來。
再次,評議要亮出各自的高招,反對“人云亦云”的學生態度。很多評課者過分謙虛,總是說“我是來學習的,你做的太好了”之類的話。特別是對領導、上級、名師等的公開課。其實,真正有教研意義的公開課評議,各位都要亮一亮自己的妙招,即自己上課的金點子:如果自己上這節課,教學目標怎樣完成,重點難點如何突破,使用何種多媒體,采用那些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設計方案。
參與 公開課活動的各方的“妙招”相互展現后,通過交流、比較、滲透、重構等,就能產生新的思想、靈感和智慧。并且這樣也真正有利于教學創新。這樣的教研活動肯定可以全面提升各位教師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