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芳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后,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么”。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生命能否延續,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語文教學實效。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實現的目標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對于后進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例如在學完《天窗》一課,對課后習題一提出不同的要求,后進生只需背誦五、七自然段,優等生可全篇背誦,其他學生可背自己喜歡的部分,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每個環節都要設置好,環節之間銜接好,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教師的“導”與學生的“練”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特點。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的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后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又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的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否則事倍功半。例如,某老師在課堂上學生自讀課文后,問:“你學懂了什么?”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云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考慮學生已經獲得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素養提高要加快
“活到老,學到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更新的步伐更緊湊,時代對老師的要求更嚴格。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適應時代的要求。老師的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對待人生的態度等都影響學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工夫。準確的教學目標準確制定是高效課堂的導向,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師素養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課堂的后盾。
總之,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體驗場,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