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娟
以學為中心,以人為本,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提升技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使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題。在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不能再走老路,用舊觀念、舊模式,而是要以新課改為指引,加強理論層次的認知與實踐層次的探索,對教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勇于破除舊觀念,加強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這樣才能讓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教堂變成以學生探究為中心的學堂,才能讓學生在獲取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得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發現者與創新者,實現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現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以學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談談如下體會:
一、以境導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以情感、興趣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相互促進的統一過程。可以說以學為中心首先就要實現以興趣為主,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的認知活動才能取得學生的心理認同,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展開一系列主體而快樂的認知活動。為此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向學生灌輸教材上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成為學生情感的激發者與學習的引領者。而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運用學生所喜歡的方式方法展開教學。情境將情與境結合在一起,不再是孤立而機械地講解,而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場景之中,讓學生入情入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跨越文字的界限,與文本展開直接對話。如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圖文處理與演示功能,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來為學生創造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以達到以情激趣的效果。
如《觀潮》文質優美,生動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來前的風平浪靜與大潮來時的驚濤浪吼,二者形成鮮明對比,重點描述了潮來時潮水由遠及近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小學生沒有親眼見過,也沒有類似的經歷,單純的閱讀是無法深刻體會的,為此在閱讀前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直觀而動態地展現潮來時的宏偉壯麗,并配以相應的背景音樂。以緩慢來襯托潮來前的平靜,用激昂來襯托潮來時的磅礴,以歡快來襯托觀潮人的喜悅,聲像同步,視聽結合,將學生帶入觀潮的真實情境之中,這樣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強烈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二、以問啟思,誘發學生探究主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學生探究的動力、發現的基石,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巧妙提問能夠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探究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與思維活躍度,這樣學生就不再是機械而消極地接收,而是在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的基礎上自主構建,這樣才能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課堂,以學為中心的探究課堂。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在學生的認知基礎與具體的教學內容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提出貼近學生、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富有探索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跌宕起伏的探究中逐個攻克重難點,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
如《觀潮》一課,潮來時的壯觀宏觀是本文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可以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這樣的問題:作者是以什么順序與方法描寫潮來時的壯觀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主動的閱讀與積極的思考,進而得出作者是按照“極遠—漸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從聲音、形狀與顏色這三個方面描述潮來時宏偉壯觀的景象。這樣學生所獲取的就不再是浮于字面的記憶,而是從寫作技巧、寫作特色等方面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思維,這樣的學習是主動而富有成效的。
三、關注差異,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學生雖小,但有獨特的情感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與思維思考方式,在閱讀中思維的角度與深度不同,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見解與感受。在以往這些不同被視為教學的干擾,被教師強行壓制,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只能是在教師所允許范圍內同一化的理解。要實現以學為中心,就要尊重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鼓勵并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產出更多的獨特見解,并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交流。這樣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就會多元化,實現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
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師講詞釋義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理清文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就文中的科學知識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為學生提供寬廣的能夠展現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學堂。這樣的教學以文本為中心向外延伸,引導學生就太陽離地面的遠與近來積極地收集資料,發表個人見解,進而在更寬廣的空間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學習。
四、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是構建以為學中心的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
1.展開探究性閱讀。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閱讀,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樣通過學生的質疑與釋疑展現思維全過程,從中領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不僅要讓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更要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展開對比性閱讀。對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開展對比性閱讀更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自主學習。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對教材文章順序進行調整,或是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展開對比性閱讀,讓學生自主地去揣摩、去思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與理解水平,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
總之,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的構建是新時代教育的主題,有利于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全面發展。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對傳統教學進行全面改革,著重從興趣的激發、思維的啟迪、個性的尊重、方法的指導等方面入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課堂,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