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胡建金
?
《處州晚報》:傳播核心價值,努力成為城市“文化墻”
□ 文/胡建金
內容提要 作者認為,當前都市媒體應該努力從新聞信息傳播向核心價值傳播轉型,讓報紙回歸到文化高地的位置,讓其成為城市的文化坐標、市民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都市類媒體 城市 文化坐標 處州晚報
在經濟下行及新媒體挑戰雙重壓力下,都市類媒體集體思考突圍之路,近兩年來大江南北都刮起了“改版風”,精減版面,精準定位,朝著深度化精致化方向發力,試圖避開新聞信息服務的時效短板。與之不同,近幾年來,《處州晚報》在推進媒體融合的探索中,做足鄉土文章,努力讓報紙成為有高度、可親近、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文化墻”,助推社會的和諧發展,提高了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增強了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時代文化是一代人的共同價值追求,也是媒體必須積極弘揚的主旋律,時代文化歸根結底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早在五六年前,《處州晚報》就開設了“麗水好人”欄目,始終以百姓視角敘述溫情故事和典型人物,引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努力打造向善的城市文化。欄目開設至今報道了220多位麗水好人,這些好人分為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五大類,報道對象包括沖進火海勇救兩鄰居的17歲“最美姑娘”葉宵雯、十余年不辭辛勞的 “為民村支書”徐東興、在冰冷的河水中托起“生命扶梯”的消防員吳盛向、身患癌癥卻用生命守護光明的電力工人呂維新、誠信比500萬更珍貴的彩票店雇員李菊妹、激流中救起兩歲男孩的農村婦女阮用芬等等,這些人中,不少人列入中國好人榜或成為省級道德模范。在這些“麗水好人”身上,體現了鮮活的時代特色和社會主流面貌,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麗水的實踐,促進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弘揚了 “傳承淳樸、崇尚生態、共享和諧”為主要內涵的當代麗水人共同價值觀,是麗水當之無愧的“時代標桿”。這一欄目也成為城市的品牌,文明的符號,受到領導的高度贊揚,得到市民的由衷點贊。
為了讓這些好人成為城市摸得著的標桿,麗水市文明辦還根據晚報報道,將相關人員的照片掛在中心街道和公園。2015 年12月,《處州晚報》牽頭,與市文明辦、教育局、關工委、婦聯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 “好人一條街”大型公益活動,篩選出《處州晚報》“麗水好人”欄目報道過的人員中的150位,將報道他們的版面制作成展板,在市區最繁華的中山街進行圖文并茂的展出。展出期間,開展“好人幫好人”眾籌活動,志愿者在現場縫補衣服、義賣、免費檢查身體、接受市民咨詢。通過“好人一條街”大型公益活動,進一步體現媒體的社會責任,擴大 “麗水好人”欄目的品牌影響力,積極宣傳麗水大地上的好人好事,營造人人學好人,人人做好人,好人幫好人的良好社會氛圍,獲得廣大市民一致好評,市委書記、市長、宣傳部長等領導紛紛表揚。讀者認為,這一欄目的報道及活動成風化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落小落細,潤物細無聲,營造人人學好人,人人做好人的良好輿論氛圍。這一活動開展后,一些學校與社區主動聯系我們,將“麗水好人”展板進行展出。
公益都是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它最能觸及人性的柔軟之處。《處州晚報》熱衷公益事業,努力打造城市的“愛心匯”。《處州晚報》每年都舉行愛心助學活動,至今已幫助近千名學子步入大學校門。每年都會開展一系列助困活動,幫助社會特殊群體:開展晚報相親會,幫助大齡青年解決婚姻大事;開展年貨節,幫助農民賣年貨;開展幫助貧孕產婦活動,上萬群眾捐款……讀者對這樣的活動,總是一呼百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也凝聚了一大批的愛心人士,因為信任所以成為晚報忠實的讀者。
為了積極推動向善溫暖的城市品牌,2015年6月,晚報積極籌劃成立“麗水幫幫團”公益聯盟,倡議發出后,迅速得到了廣大愛心組織和人士的熱情支持。目前,先后有5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企業成立幫幫團,總人數達到1000多人,已開展上百項公益活動。比如到敬老院幫助老人理發,為困難群眾送到數百件棉衣,在市區送出下萬份臘八粥,與孤寡老人過節,等等。通過這樣的組織形式,倡導讀者互幫,社會互助,匯聚愛的力量,傳遞社會正能量,“麗水幫幫團”公益聯盟成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城的愛心公益符號和社會亮色,共推社會和諧進步。
地域文化是城市魂,是滋養市民的精神要素,也是一個地域特色的標識,傳播好地域文化,是都市報的重要任務,也是報紙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報無文化不立,報紙脫離地域文化,也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麗水地處浙江西南,歷史悠久人文薈萃,4000多年的積淀,形成了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麗水廊橋等傳統工藝文化,黃帝、劉基、杜光庭、湯顯祖等名人文化,畬族、華僑等區位特色文化,攝影、巴比松油畫等藝術文化……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麗水市委常委、蓮都區委書記林健東代表200位學員第一個發言,在談到古堰畫鄉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時,總書記插畫說他還記得那里曾經有一個油畫流派—巴比松。正是這句話,讓大家對巴比松油畫有了很大興趣?!短幹萃韴蟆樊敿匆运膫€整版的規模,推出了“讓總書記印象深刻的麗水巴比松”,向讀者介紹了“巴比松”這一油畫流派,進而推出一系列關于萌芽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麗水巴比松油畫的發展狀況和一批知名的麗水畫家,這期報紙被眾多市民收藏,并被許多網站轉載。人們通過這一報道,更加了解了麗水的地域文化。
攝影文化是新千年之后麗水城傾力打造的一項特色文化,麗水被稱為“東方的阿爾勒”,全市常住人口210萬左右,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近兩百人。2015年麗水國際攝影節,吸引了52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名攝影愛好者在麗水舉行個展,參展人數達到1628人,圖片5278幅。為宣傳好麗水的攝影文化,每年的攝影文化節期間,還刊出專版。2012年7月,晚報推出《攝影百家》專版,刊登麗水知名攝影家的作品及簡介、攝影技巧,讀者戲稱晚報成為攝影教科書。2015年攝影文化節期間我們還推出英文報道,報道攝影節的盛況,受到讀者好評。
2004年,為展現麗水風土人情,《處州晚報》推出“詩畫麗水”欄目,每周一個版面,至今一直堅持,并先后將這些作品收集成冊,出版了《詩畫麗水》《城讀麗水》《風雅之城》等書籍,這類欄目有一批固定讀者,每當版面推遲出版,他們就紛紛致電編輯詢問,這些作品出版后,受到讀者好評。2014年又推出了《一個村莊的人文地理》,目前已刊發99期,接下來也將結集出版。
當前,雖然報紙發行面臨壓力,但是在地市級城市中,一份都市報還是有發展空間的。設置好欄目,選擇好主題,確定好報道范圍,形成連貫的報道節奏,讓讀者跟著我們走。
本土名人是一個地方的代言者,也是勵志者,他們有著強大的粉絲團,對這一群體的關注,會讓讀者更喜歡這份報紙。2015年下半年,《處州晚報》推出“人物志”欄目,每次以大封面加一個通版的規模報道了麗水籍名人,棋王柯潔、羽壇皇后李玲蔚等人的報道刊發后,讀者紛紛收藏。

為展示麗水的區域文化特色,2015年下半年,晚報成立了藝術展覽中心,針對麗水的文化藝術人才量身定做,采用以作品換版面的形式,對青瓷寶劍大師及書畫藝術家進行專訪,宣傳他們的作品和創作經歷,然后由報社收藏他們的作品,這一活動,取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不僅團結了麗水的廣大藝術家,使晚報的文化朋友圈越做越大,而且通過他們,吸了不少的“藝術粉”,不少藝術愛好者稱晚報是一本本土的人文雜志。
為團結麗水的文學藝術界人士,提升報紙品位,2014年以來,晚報還專門開設了《連載》欄目,刊登麗水本土的作家,到目前為止,該欄目已刊登了30多位作家近年來在全國知名刊物發表的作品,形成了較強的文學氛圍,也將本土作家在報紙上一一展示。除每周一期的副刊之外,還專門開設“南明詩會”???。通過一系列的欄目及板塊的開設,強化報紙文化品位。一些學校老師,專門將連載的作品給學生閱讀,并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分析藝術特色,增強了學生學習動力,也提升了晚報閱讀率。
一直以來,《處州晚報》十分重視數字報開發,同時也堅持建設閱報欄,在公園及小區中開設閱報欄。此外,還推出了6+1官方微信,除官微之外,還開設 “悅讀麗水”“詩畫麗水”等子號,推出了麗水民間故事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內容。通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強化報紙品牌,促進了融合式的傳播,形成多元化的讀報氛圍,讓讀者不離不棄。
(作者是麗水日報社副總編輯、《處州晚報》總編輯)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