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燚,劉進軍(.智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國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0033)
吸收塔除霧器優化設計和運行維護
王燚1,劉進軍2
(1.智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國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除霧器是濕式石灰石/石膏法煙氣脫硫系統的重要設備,本文從葉片形式、空塔氣速、整體設計以及沖洗過程設定等方面進行了討論。結合一些工程實例,提供了在設計和運行維護中的一些建議,可通過選擇合理的參數,權衡相關制約條件,從而確保除霧效率,避免設備結垢和堵塞,維持設備的良好運行。
煙氣脫硫;石灰石/石膏法;除霧器
除霧器是煙氣脫硫的重要設備,如果設計不當,除霧效率低下,極易導致煙氣帶水,嚴重時會出現“石膏雨”,霧沫夾帶較重時還會進一步影響系統的水量平衡。除霧器如果維護不當,會引發設備堵塞結垢,造成設備損壞,嚴重時會發生坍塌。
由于建成項目的除霧器改造存在各種限制,經濟上又有劣勢,使人們逐漸把注意力轉向如何通過選型與優化設計,合理的運行維護,來確保設備的良好投運。
除霧器是化工設備中常見的氣液分離裝置,根據煙氣脫硫系統中霧滴分布情況一般選用的是擋板型除霧器。這類除霧器的工作原理以慣性碰撞為主,氣體在曲折的傾斜通道中以一定的速度向前流動,由于流向多次被改變,致使液滴在慣性力作用下,撞擊在擋板表面而被捕捉,并受重力作用,逐漸向下聚集到擋板底端并流出。
除霧器的葉片參數包括:流程數、流程長度、片間距、高度和傾角等。技術性能指標包括:空塔氣速、除霧效率、操作壓降和防堵性能等。脫硫系統采用最為普遍的形式是平板式和屋脊式。安裝位置多位于吸收塔上部,也有位于出口水平煙道中。除霧器普遍采用波紋板組件組裝而成。為防止液滴在除霧器波紋板上結垢,需周期性進行沖洗。
脫硫除霧器葉片最為常見的是兩種形式:正弦波型(在葉片拐彎處設集液溝),三個流程的折流板型。這兩種形式在脫硫項目中都有廣泛運用,除霧效率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正弦波型的葉片設置集液溝的初衷,主要是防止二次夾帶。集液溝能夠有效收集板面上的液滴,從而阻止液滴被氣流再次吹走。但集液溝在遇到含固氣流時會失效,因為它很快就會被堵塞。山西兆光二期2×600MW煙氣脫硫工程,采用了兩級都是正弦波形帶集液溝的葉片形式,其除霧效果與同容量的項目不帶集液溝的葉片相比,在煙氣條件和塔內運行差異下,由廠家的測試得出,出口液滴含量分別為68.32mg/Nm3(標況,干態)和55.86mg/Nm3(標況,干態),可見集液溝優勢并不明顯。因為氣流的含固性質,反而是葉片光滑、平整的葉片更易避免結垢。建議在工況較好的二級除霧器上采用帶集液溝的葉片。三流程的折流板葉片的優勢在于流程數的增加,提高了它的分離效率。但同時它的操作壓降也較兩流程的葉片要大。因此在工程中,較多的是采用以兩流程葉片作為一級除霧器,而將三流程葉片作為二級除霧器。這種聯合使用,既考慮了除霧效率,也避免了較大的操作壓損。葉片采用PP塑料,最高耐溫小于85℃,葉片厚度一般3mm,片間距20~40mm,二級除霧器作為精除,片間距也會相對小一些。
塔內氣速是影響除霧器除霧效率的重要因素,二者的變化規律:在臨界流速以下,效率隨氣速的減小而下降;超過臨界值,氣速增大,效率會急劇下降。臨界點的原因,是產生了霧沫的二次夾帶,即分離下來的霧沫,再次被氣流吹走。
設備的臨界氣速能夠達到6m/s,吸收塔的空塔氣速可選擇3.5~5m/s,一般在4m/s左右,既考慮利于反應的流速,同時又兼顧塔的經濟性。通過除霧器的氣速產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結垢堵塞,降低了通過面積,也可能是煤質變化,煙氣波動。由于受電煤緊張的影響,煙氣實際情況要比設計煤種和校核煤種存在較大差異。在運行中,氣速的波動,應作為除霧器狀態的跟蹤參數。
除霧器的性能和系統的整體設計密切相關。在塔的構造上,除霧器最低的沖洗層距離最上的噴淋層距離為3~4m,且必須大于2m,這段距離主要為了使液滴能夠充分沉降。近年來為壓縮塔成本,某項目將此高度減少至1.8m。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一級除霧器即出現了堵塞。因此該高度還需在設計中嚴格控制。吸收塔液氣比受脫硫效率和運行能耗兩大因素的制衡,大型石灰石/石膏煙氣脫硫一般選取8L/ Nm3以上的液氣比。為追求高的脫硫效率,越來越多的項目選擇了液氣比上限運行,導致除霧器負荷過大,除霧效率下降。實際上,液氣比一味追求上限,只能有限提高脫硫效率,選取適當的液氣比,可改善除霧器的運行工況,減少煙氣帶水。
除霧器后夾帶水分的最小保證值,一般在75mg/Nm3左右。吸收塔運行中,除霧器沖洗水受水量平衡和除霧器防堵兩方面的制衡。在工況波動的時候,諸如SO2濃度上升,機組低負荷運行,吸收塔常會處在高液位運行,除霧器沖洗受到制約。
如果停止除霧器沖洗,結垢和堵塞很快就會造成操作壓損的急劇上升,一般除霧器的壓損須控制在200pa以內。如果此時強行對除霧器進行手動沖洗,勢必會引起吸收塔溢流,造成水量的浪費??刂七壿嬌?,一般選擇延長沖洗周期。以河南某電廠除霧器沖洗為例,正常工況下,一天有12個沖洗周期,每次間隔2小時,每次沖洗持續2小時。但在低負荷工況下,每天只能進行3次沖洗,沖洗間隔達到了8小時,除霧器的運行工況十分惡劣。這樣的處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個制衡矛盾的沖突,仍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除霧器的損害。因此在低負荷運行時,應密切關注除霧器的壓差變化。通過適當加大廢水排放,確保除霧器沖洗不能停止。
除霧器作為吸收塔的重要設備,其設計選型和運行維護都對設備具有關鍵影響,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在設計和維護上給出了一些建議,包括:(1)將帶集液溝的葉片和三流程葉片作為二級除霧器,一級除霧器盡量選擇平整光滑的葉片。(2)空塔氣速為4m/s左右,并在運行中記錄氣速波動,作為除霧器的一項跟蹤指標。(3)應適當選擇塔結構和液氣比的參數。(4)確保沖洗有效,尤其是在吸收塔高液位運行時,通過增加系統排水,保證除霧器沖洗程序不能停止。
[1]郝吉明,陸永琪.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手冊[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04).
[2]董誼仁等.塔設備除霧技術[J].化工生產技術,2000(07).
[3]宋長清.大機組濕法煙氣脫硫系統用水分析[J].水利電力機械,2006,28(02):11-14.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0.040
王燚(1978-),男,山東濟南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工藝系統設計和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