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飛


有幾年了,社會上對虎媽之類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各有評判。孩輩教育已成為中國國情社會背景下一種特有的教育現象。卡通老媽用鄉鎮的純樸民風、祖輩遺留下來的諺語,教育她的孩子,給予他們善良、本分、堅定、濃厚的生命底色。
鄭春霞以前寫過《中國媽媽的親子課》,讓我一度以為她一定是位兒童教育專家,后來發現她不是教兒童的,而是在高校教書的。現在她又寫了一本非虛構散文集《卡通老媽》,是寫她的媽媽如何的卡通。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鄭媽媽是50后女性的典型代表,以前在農村擺水果攤,喜歡說話。
鄭媽媽是個做媒專業戶,我猜這一定和她喜歡說話有關。書中說鄭媽媽撮合了二十對夫妻,至今一對也沒有離婚,這令她感到無上光榮。她講:“這兩個人這么般配,自己都不識得,我只不過是在黑暗中把電燈拉拉亮。哪里想到,一拉就靈,一做就成。”所以,這位“拉燈”的媒人,是值得尊敬的。
鄭媽媽也是“教育專家”,她在水果攤前一邊賣水果,一邊免費給顧客們上教育課,大家都歡喜聽。她果斷地說:“依我講,‘教育就兩個字——放開。手腳放開,讓他自己飛,飛到哪搭算哪搭。人,只要一條看牢,千萬別走邪路。只要走正道,當官也好,做生意也好,自己開公司也好,給別人打工也好,都憑他自己。讀書會讀就讀,實在讀不好,也算數。路也蠻多,仔細忖忖,還是由他自己發揮最緊要。”
鄭媽媽愛看《紅樓夢》,能做出精妙而實在的點評。她認為:“黛玉太固執,欠放松,哭哭啼啼,這種性格不久長。老太太待你這么好,又是自己外婆,有什么好怕的?沒里外的呀。寶玉本身也中意你,自己心態放好,眼光放遠,大家庭上上下下都搞好關系,嫁給寶玉是遲早的事。多愁多病必然紅顏薄命。”
鄭媽媽把擺水果攤看成自己的事業,用賣水果賺來的錢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兒女工作之后,讓她不要再風里來雨里去地擺攤賣水果了,她說:“我有一顆事業心。”賣水果就是她的事業。她愛唱越劇,同她的女兒兩個人能湊成一臺戲,一個唱祝英臺,一個唱梁山伯:“(梁山伯)賢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寢食廢。”“(祝英臺)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她的生活是細碎繁雜,充滿著煙火氣息的。這樣的氣息,讓人感受到真實。她把生活過得像小說一樣精彩。
所以說,這位老媽是卡通的、開心的、爽朗的。翻著書稿,我都能聽到她從文字里頭傳出來的笑聲。在鄭春霞的筆下,老媽就猶如一棵匍匐而生的植物,堅韌、執著,朝著既定的方向,生長,老去。跟絕大多數母親一樣,她并沒有機會游走世界,也沒有過人的容貌和膽識。她普通得像一滴水一樣。但同時這樣的母親又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和無窮的智慧,這來自土地給予她們的啟示,來自生活本身給予她們的經驗。她們足以用鄉村或者小鎮的純樸民風,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諺語,教育她們的孩子,給予他們善良、本分、堅定、濃厚的生命底色。
比方說,鄭媽媽同女兒講:“逢貴則貴,逢賤則賤。”一個人既要會過好日子,也要會過苦日子;既能過高貴的日子,也能吃低賤的苦。她講“吃不窮,著不窮,劃算不好一世窮”(過日子要懂得謀劃,要生財有道),“日頭游游,夜頭花油”(白天不好好做事情,等到晚上浪費燈油),“自己稱花爛冬瓜,別人稱花像朵花”(自己稱贊自己沒有用,要別人稱贊你才行),“有得忙,有得嘗”(忙是好事,努力奮斗才能品嘗好日子)……
比方說,鄭媽媽是這樣教育自己孩子的。兒子穿衣服都要名牌,買自行車、照相機也要名牌,老媽講:“好,你要名牌,我就給你名牌。但是,你要名牌,我也要名牌。讀書要名牌,做人要名牌。中學要讀名牌中學,大學要讀名牌大學,做人也要做名牌人物。”
比方說,作者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冤枉了她,她把小板凳舉過頭頂,摔在爸爸面前。老媽講:“女孩子潑點好,敢闖敢干,一定有前途。不過呢,要內剛外柔,以柔克剛,這樣就更加完美了!”
比方說,老媽講:“一日到夜捧著本書讀的人也是死腦筋。就像大棚里栽的水果,總是野外的水果鮮、嫩。露水打著過,風吹著過,都不一樣的。人也要走親訪友,四圈八面,都見識見識。聽聽別人都在講什么、做什么,對自己也有啟發的。”
……
如此等等,洋洋灑灑,讓你覺得她就是同你拉家常的隔壁阿姨,那么本真又心懷善良。
這是一本有著不少家鄉方言的集子,在我看來,世界上所有的俚言俗語,本來就結實而生動。鄭春霞的文字,讓那個漸漸遠去的時代,又一次清晰地回到我們面前。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本書寫得既接地氣也通靈魂,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與瑣碎,甚至殘酷,又能讓我們在文字中重返往日的時光。
我私下里猜測,鄭春霞寫母親的筆觸如此準確到位,大概是和她太了解自己的母親有關。尤其本書中大量引用了人物的“原生態語言”,使得母親形象躍然紙上,如現眼前。
當然,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的母親,也有著千千萬萬寫母親的著作。我以為,每一條河流,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那么每一個母親,也各有各的母愛。她們有著不同的路徑來表達自己的愛意,但是卻殊途同歸,如人間草木,無論世事如何多變,都以有序有愛的方式存在于我們的身邊。
(本文圖片由何小玲提供)
[鏈接]本文系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鄭春霞《卡通老媽》一書之序,本刊對文字略作刪節發表,標題也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