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何悅
摘 要:小微企業構成了我國經濟最主要部分之一,為市場經濟輸入了一股清流。科技型小微企業主攻創新研發,提升了就業率,拉動了經濟增長,促進了社會穩定,為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貢獻重要力量。如何提升合作研發績效是當務之急。本文從相關度量維度調查研究適合當前科技型小微企業提高研發能力與效率的主要合作戰略,做出評價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
一、引言
據估計,我國現有小微企業數量在700萬左右,加上個體工商戶,有3700萬左右,占全國企業數量的87%,貢獻了全國 46%的GDP,54%的稅收和70%的就業崗位;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例,科技型小微企業對其經濟增長貢獻率近 30%,專利數占比超40%,引起了國家重視,曾在多次會議時提到要大力發展科技型小微企業。因此探析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較多問題。據報道,大量小微企業擔負著較重的資金成本和人才壓力,期待政府對科技創新提供更多支持,從而更好實現合作研發。2012年4月國務院明確提出“提升小微企業創新能力”是當前工作的重點。由此可見,是否具備一定的研發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與發展的標志,研發能力不足也成為當前科技型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困境。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小微企業集聚及發展迅猛的地區,本次調查主要在此進行取樣,基于上述實際背景,以科技型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以進一步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為主旨,以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為落腳點,研究提升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能力和改善合作研發效率的方法。
對此,本文將研究:
(1)通過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實地調查與訪談,從宏觀層面掌握目前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現狀及問題;
(2)探析影響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能力的因素;
(3)采取相關度量維度調查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進行相應評價;
(4)為政府開展推動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對策建議。
本文余下結構為:
第一部分是文獻綜述,分析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的不同做法;
第二部分介紹數據、方法以及指標的選取;
第三部分先進行宏觀層面的實地探索與訪談,然后在實證結果基礎上結合相關維度調查進行比較分析;根據初步分析開發新的適合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提高績效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結論,提出一些可行建議,為我國科技型小微型企業提供前路指引。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運用多樣研究方法分析。Nankervis和Stanton(2010)發現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在企業管理影響方面大相徑庭。由于企業規模,管理效力等因素,小微企業的高層的人力資源管理對于企業合作研發績效的影響更大。徐斌(2008)建立了創新模型,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通過比較兩個企業在相互競爭及不同合作模式下的科研資金、研發規模和盈利結果,分析不確定性對合作研發績效的評價研究。
黃波等(2010)研究在外部環境擁有較大技術風險情況下,相同與不同行業內競爭對手合作在不同合作盟友模式及利潤最終分配下的科研績效評價研究,得到了不同環境下的最有利合作研發策略,設計相應的員工激勵模式,激發盟友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提升合作研發績效。孟衛東等(2011)認清了技術風險是存在于研發之中的,從而建立了合作研發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不同政策及研發補助對于小微企業合作方式及績效的影響。范波等(2012)研究了不同行業在面對不同經濟環境時采取的各種組合模式的合作策略。最終提出在技術風險較大或市場收益率較低時,行業內合作研發采用比例分配是最有利于績效提升的方法。
三、方法和數據
1.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首先要確定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涵蓋范圍,在此基礎上,利用變量與不變量結合研究其合作研發的戰略選擇及績效評價。本文將基于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相結合方式研究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最終本文將提出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績效建議。
(2)理論研究與實際研究并舉
首先將依據企業合作理論、中小企業理論等基礎理論界定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合作的相關概念問題。因此,理論研究是本文的基礎。對于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績效界定,評價結果來自于統計數據。所以,本文將有目的的選擇部分行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利用隨機抽樣來獲取大量源數據。
(3)總體研究和部分相結合
首先確定調查范圍是長三角地區,將當地小微企業看成總體進行抽樣,礙于時間緊迫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提取部分企業精密調查研究,從部分推及整體,得到研究結論。
2.指標的選取
(1)利息保障倍數,該指標為定量指標,是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值,由此判定小微企業能夠用于科研的經費數量。
(2)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值,界定公司規模與年營業收入。
(3)公司所有制形式的頻數與創新收入的比值,分析出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創立形式對創新收入的影響程度。
(4)不同行業類型每年貢獻的科研成果,以論文和專利數為指標。
(5)市場導向的引導力,該指標為定性指標,考察經濟環境對績效的影響。
(6)公司管理層的決策力與變革度,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衡量研發成果。
(7)企業員工的研發能力與技術領先和產品服務創新的關聯度,是定性指標。
(8)技術工人與研發人員的數量比例,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合作研發效率。
(9)外部創新環境與政策激勵對小微企業科研態度的定性考量。
(10)企業間技術合作程度,和高校,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程度,是定性指標。
(11)銀行的貸款條件,民間融資的難度,企業信用保障等為績效保駕護航。
四、調查分析
本項目對長三角地區科技型小微企業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研究數據表明部分科技型小微企業關注市場導向,善于決策,勇于變革,強調研發能力,技術領先以及產品或服務創新,趨向于合作研發各種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在盈利與虧損風險之中,選擇利用賭徒思想放手一搏,用提升研發效率的方法獲得更多機會,迎接外部挑戰。此類企業相對合作研發績效高于消極面對風險,固步自封的企業。根據與員工訪談,企業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交流合作,建立信任關系,帶動公司其他人一起學習新知識,達到提升整合與運用知識的能力,這點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合作研發績效的提高,讓每個企業人得到提升,公司更好發展。測量項目不僅包含人文主觀因素,外部客觀更是影響著績效的發展。
調查問卷反饋中表示當地的科技水平,企業間技術合作程度,與科研院所技術合作程度這三個要素起著關鍵性作用。細致地來說,技術工人與研發人員的易得性,人才教育培訓條件都對研究結果產生重大影響。關于銀行貸款難,民間融資難,信用擔保難均阻礙績效上升。
以上因素對企業產生積極推動作用的企業,與同行相比,盈利水平增長更快,市場份額增長更快,銷售收入增長更快,員工人數增長更快。
五、結論
本文從系統論角度出發,對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研究進行闡述,從相關度量維度分析做出評價研究。指明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研發績效評價方面的影響因素,闡述科技型小微企業如何借助內外部助力形成并實現自身的優勢為國內科技型小微企業競爭優勢的形成提供較新的研究視角,具有一定意義。
以下提供幾個措施:
1.創新員工工資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評價,將員工激勵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將研發成果與每月考評掛鉤,一旦員工創新想法得到采納,公司應當給予相應獎金鼓勵與職位的提升可能。評選先進,創新爭優的激勵有利于員工良性競爭,加強科研氛圍,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總體實力的效果。
2.增加企業之間合作項目,拓寬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渠道。積極響應國家科研政策,提升企業信譽度,減少民間融資的難度。與銀行保持友好合作關系,獲得更多貸款優惠力度。加大科研創新投入,取得更高合作研發績效。
參考文獻:
[1]劉繼兵,王定超.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能力與績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
[2]李霞.科技型小微企業合作創新界面協同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24).
[3]吳松強,孫路,陶嫻婷.基于改進層次分析法的小微企業橫向戰略聯盟創新績效評價,以中國軟件谷南京為例[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