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桂蓮,武佳(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101300)
?
三年制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譚桂蓮,武佳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101300)
摘要:針對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各門課程教學內容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的現狀,建設三年制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基礎資源庫,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知識,促進其對現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掌握及知識的內化和建構,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實驗操作錯誤次數,最終提高中藥類課程學習成績。
關鍵詞:三年制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技術應用為主,以能力教學為核心。高等職業教育更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目前高等醫藥職業教育領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教學改革,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貫穿教學改革全程。我院在第四輪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以學生學習成長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信息及相關技術的應用,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2]。目前,我國關于藥學專業中藥資源庫的開發建設逐步興起[3~5],但有關中藥類實驗教學數字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研究很少。
我院依托校長基金和質量提高專項項目,迄今為止也開展了一系列中藥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和網絡課程建設。由于受到課程內容的制約,總體上課程教學內容相對獨立、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尤其不利于高職生對現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掌握以及知識的內化與建構。因此,建設三年制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實驗教學基礎資源庫有著重要意義。
應建立豐富的中藥類實驗課程資源素材庫。三年制藥學專業中藥類課程所涉及的植物、生藥飲片、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等數字化資源素材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必將促使教師不斷反思,提升教學水平。對于學生而言,有針對性地提供教學資源,必將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藥學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由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指導學習短期內還很難實現。因此,學生對方便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課程資源需求尤為迫切。如生藥學實驗中,學生需要熟練利用顯微鏡對中藥進行鑒別,但是像桑寄生中星狀毛、麻黃中啞鈴型氣孔等的鑒別和觀察有一定難度,如果我們完善顯微數字素材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預習和復習資源,提高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中藥類實驗技術涉及學科較多,相對獨立,知識缺乏系統性,學生對每味中藥沒有整體的印象。我們可以通過中藥類實驗技術的深度融合,打破藥用植物學、生藥學、中藥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學科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的界限,采取多學科實驗深度融合方式,以中藥名稱為索引,利用素材庫向學生提供該藥物直觀系統的知識體系(見圖1)。制作包括豐富的植物、藥材、顯微鑒別的圖片資源以及理化鑒別、中藥化學成分及提取分離實驗的微視頻,向學生提供系統的中藥類課程學習資源。該項目的建設必將促使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融會貫通,使其知識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得以提升,不斷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圖1 中藥類實驗課程資源素材庫
藥學專業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熟悉實驗課程的教學和實驗技術,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通過實驗課程基礎資源素材庫建設,全體項目組成員協同合作,不僅可以給各學科教師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拓展教師的視野,還可以促進實驗教師實驗技能、學習技能的總體提升,為培養高素質實驗教學師資隊伍提供資源幫助。
我們以中藥名稱為主線,根據圖1的課程安排方式,從植物識別、原藥材及其飲片識別到粉末鑒定、有效成分提取、理化性質鑒別,按照中藥藥性、藥理的認知順序,建立學生學習的系統結構,各知識點提供相應的圖片、微視頻及文本說明,然后進行資源素材整合,建立綜合實驗項目資源體系(見圖2)。
3.1圖片標本采集
(1)到藥用植物園、中藥種植基地、野外采集藥用植物,到中藥博物館、藥店等獲取原藥材和中藥飲片,并將素材拍攝成圖片,配以文字說明,制作圖片集,供教師和學生課內外查詢使用。
(2)制作藥用植物組織切片,并在顯微鏡下拍攝其組織細胞結構、局部特征,制作成圖片,配以文字說明,制作圖片集,供教師教學和學生課內外查詢使用。
(3)制作中藥粉末制片,顯微鏡下靜態拍攝粉末鑒別圖片,配以文字信息描述鑒別特征,制作圖片集,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3.2微視頻素材
(1)規范操作實驗儀器的微視頻制作:利用數碼相機拍攝教學過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課堂實錄或教師自行示教的方法,并進行后期處理與剪輯加工。

圖2 中藥類實驗課程項目資源體系
(2)中藥粉末制片方法和步驟的微視頻制作:包括水合氯醛封片法、甘油醋酸法等實驗方法。
(3)藥物理化鑒別類實驗、中藥有效成分提取類實驗操作過程的微視頻制作:利用數碼相機拍攝教學過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課堂實錄或教師自行示教的方法,并進行后期處理與剪輯加工。
(4)藥物有效成分檢測方法及含量測定的微視頻制作:包括薄層色譜鑒別技術、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分光光度法等微視頻的拍攝和制作。
3.3融合資源素材,建立綜合實驗項目資源體系
以藥物名稱為主線,按圖1中課程及中藥藥性、藥理認知順序,建立學生學習的系統結構,建設中藥類課程綜合數字實驗資源。
實驗教學內容的篩選、分類、確定、整合是教育教學模式的調整,根據課程教學基本規律,利用網絡學習特點,研究制定中藥類實驗課程網絡學習課件的框架模式、內容布局、學習方式、考評形式,建立特色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完善藥學專業相關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加快教學改革整體步伐。通過改革,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使教學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充分體現“以學生學習成長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呂冬梅.加快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改革[J].高職教育,2013(12):231-232.
[2]卑占宇,郭留城,王文寶,等.高職院校藥學專業虛擬藥用植物園的建立與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1):116-117.
[3]謝朝丹,李文彥.《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教育教學資料庫的建設[J].成都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3):25-26.
[4]王靜,劉石磊,吳濤,等.結合地方特色談高等院校中藥標本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醫藥,2011,24(5):762-764.
[5]毛春燕,牛彥輝.地方特色中藥標本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西部中醫藥,2012,25(8):48.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