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孫肖林
摘要:針對目前《光電子技術及其檢測》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結合本學院的特點,討論了教學內容和方式、實踐教學、課外科技活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光電子技術;教學內容;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光電子技術是由電子技術和光子技術互相滲透、優勢結合而產生的,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已經成為現代信息科學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光電子技術及其檢測》是本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重要課程,在授課過程中要把課程特點和專業性質結合起來,系統介紹光電子技術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然而對于不同類型學校的不同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要求、教學的方式以及授課的難易度都不應該完全相同。為了緊密結合本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拓展知識面,指導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教學內容和方法、實驗教學環節及考核方式做一些改進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學內容及方法
本課程介紹光電子技術的理論和應用基礎,介紹光電子系統中關鍵器件的原理、結構、應用技術和新的發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光源及光度學的基本知識,理解光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了解光電子技術的應用實例,了解光電子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對光電子技術有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和理解。
本課程安排在第五學期,學時數為32,由于課時較少,最初選擇的教材并不太合適,經過調整選用郭天太編寫的《光電檢測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其中基礎理論知識涉及到許多物理光學、晶體光學、半導體理論等基礎知識,講授過程中需要借助大量的新概念介紹、公式推導等,這樣會占用較多的課時,并且學生對枯燥的公式推導比較抵觸,很可能使他們從開始就失去對該課程的興趣;另外,光電系統和應用部分的內容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光電器件,如果僅僅依靠課堂上用板書或多媒體課件講授,很可能只讓學生對此只有一些概念上的了解而不是真正掌握,在實際應用中仍然比較陌生。針對該現狀,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強調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講解,盡量避免大量復雜的數學公式推導,講解時理論聯系實際,適當增加flash動畫、視頻材料,盡量調動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
二、實踐教學
本課程所對應的實踐環節為《光電子技術與器件分析實驗》課程,目前包含的實驗內容有:LD/LED光源特性測試實驗;COMS傳感器;線陣CCD原理及應用實驗;光電倍增管實驗;光纖數值孔徑測試實驗;太陽能電池綜合實驗;光電探測實驗;液晶光閥電光特性實驗。這些實驗內容相對應的實驗儀器一般為固定的實驗箱,這些實驗箱通常做成集成式的結構,也就是很多光電器件已經被固定在實驗箱上,只要按照實驗指導書的要求進行連線,按下相應的開關就可以進行實驗。這一類的實驗基本都是驗證性的,不能很好的服務于理論教學,不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另外,實驗室的硬件條件也是影響到實驗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光電實驗的特殊性,一臺實驗箱最多能滿足兩位同學做實驗,目前的實驗儀器的數量很難滿足所有同學同時開展實驗,需要分批進行,嚴重制約了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
針對實驗教學環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建設了相應的實訓平臺,增加實踐環節的就業導向作用,針對目前光電子行業的發展趨勢,增加“光伏發電實訓平臺”和“光電器件和光電技術綜合設計平臺”。其中,“光伏發電實訓平臺”是結合本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基地”項目進行,可開設的實驗內容有:光伏系統電氣裝配實訓、分布式發電技術、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電站電氣控制、現代電能質量標準與測量技術、光伏電站安裝調試實訓、光伏跟蹤PLC控制實訓、光伏電站運行調試實訓、光伏電站監造實訓、光伏電站檢測驗收實訓、光伏逆變與儲能控制實訓等。“光電器件和光電技術綜合設計平臺”克服了之前實驗箱的弊端,采用模塊化的實驗方式,可提供更多的同學開展不同的實驗項目。該平臺由光學導軌、光學元件、電學元件、光電傳感器組件、各種不同應用的電路模塊以及儀器儀表等部分構成,除了可以完成平臺自有的眾多實驗項目外,學生還可依托平臺的各種模塊自行設計搭建各種實驗,還可作為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平臺。這樣便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基礎理論,全面掌握綜合技能,使所學知識得到系統鍛煉,有利于開發開放性的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實踐研究與應用開發工作的進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思維。
三、課外科技活動
除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環節,適當的專業相關的課外科技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外能夠提高動手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結合學校的“科技節”活動,學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院開展了“光伏設計大賽”,學生參與十分積極踴躍,效果很好。另外,要開展校企合作,由相關光電子企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學生開設課程和專題講座,介紹一些前沿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的就業方向。
四、考核方式
考核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最關注的環節,也是教師們一直在嘗試改革的環節。對于本課程的理論教學環節,一直以來都采用閉卷考試,而實踐環節都采用考察的方式。閉卷考試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對理論知識及理論知識的掌握非常熟練,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考前突擊,并沒有真正掌握課程內容。因此針對教學內容的改變,考核內容也應相應的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應用領域,回避復雜的理論分析和理論計算。另外,考核方式也不應只靠最后一次成績定論,要結合平時課堂成績、實驗環節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的表現,這樣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重視理論知識,又不能忽略實踐環節和相關的課外環節。
五、結束語
以上就是對本學院《光電子技術及其檢測》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方式。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方式、實踐教學、課外科技活動及考核方式等環節的改革,以期提高學生對光電類課程的興趣,開拓視野,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真正對就業起到導向作用。
作者簡介:李 路(1983-),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太陽能電池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