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潔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
《老炮兒》:時代交替下的意識形態解析
張冰潔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400715)
【摘 要】電影《老炮兒》是對中國社會現代前進步伐下的文化思考和精神反思,塑造了一位舊時代逝去和新時代的更替中被歷史洪流遺落的典型人物,在影片主題和價值觀上詮釋老炮兒角色意識形態的困境和現狀。作品在歷史與現實的不平衡中,呈現了一種雜糅和突破性的取舍,歷史是無情的,而電影要給觀眾營造一個有情的世界。
【關鍵詞】導演藝術;意識形態;時代交替
管虎的電影經過不斷磨練,日趨成熟,從青年時期的感性沖動,慢慢變為中年時的沉穩,他的創作重點和初衷一直是各種各樣的底層小人物,代表作《斗牛》《殺生》具有明顯的黑色幽默風格,《廚戲痞》則是是典型的后現代風格。這些作品內容都具有一定的老舊感,卻使用了時代跳躍感非常強的視聽語言。第六代導演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于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始終在“叛逆與反思”中創作,可管虎在《老炮兒》中的主題設置有明顯的變化。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從時代的角度來觀察,這種變化具有必然性,可以說是超歷史的,歷史的趨勢無法改變,從這個角度說,歷史中的個人,因為無奈而終將變得有悲劇意味,歷史無情,而電影要營造一個有情的世界。
導演在主題設置上進行了大量鋪陳工作,圍繞“六爺”展開人物敘事,串聯起片中各個段落的回憶,隨著六爺生活軌跡展現出的胡同景觀,完整地描摹出了六爺的江湖世界。《老炮兒》的故事明線是“六爺救子”,這是一條很典型的戲劇性線索,圍繞新舊勢力兩方的較量展開。在電影敘述中是最簡單的懸念設置,有成熟鮮明的類型取向。中間穿插的是六爺的生活片段,眾多人物間的關系基本上是聚合狀,而非單一情節的意義聯系。另一動作線索則是電影的外在框架,僅僅服務于形式的完整性,借此呈現現代與老舊“兩個江湖的對立”。
影片通過相對完整的事件片段展現基本的生活狀態,也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及其觀念,言語動作豐滿了威嚴的老炮兒形象。在這些連接設計上,六爺與周圍人物、環境之間的互動,有時威嚴,有時智慧,充滿戲劇性,因而這個角色在觀眾感到陌生的瞬間又很快被受。影片本應升溫發展的父子情感,卻沒有展開富有層次的變化,只通過飯館的情節解釋了父子結怨的緣由,對整件事在情感上作了交代,但父子情感的收放結束匆忙,缺少基本的情感支撐。父子沖突在現實中是較為常見的熱點問題,影像世界的角色需要觀眾的共鳴而非同情。
就故事敘事而言,是兩個世界、兩個江湖、兩種秩序的碰撞。這種矛盾碰撞,形成了整個故事的外在架構。從導演設置來看,另一個世界是由小飛代表的新勢力,但他根本不能完全代表“新的江湖”,更像是新時代的破壞者,影片對號稱十三少的街頭飆車行為以及其父母權力背景的暗示,僅說明他們是坐享權勢的一代。因此,六爺與小飛的對立,實質是“底層與權貴的身份對立”,是“舊時代與新時代的對抗”。在當下中國政治文化語境中,這一對立指向的是正與邪、道德與反道德的博弈;在觀影者的閱讀接受中,這一對立所能呈現的無非是本土化的草根英雄形象,是意識形態的超載與繁復。因此,動作對決的雙方也好,六爺救子的情節線也罷,承載的是無法爆發的由新舊對立所導致的上一代人的落寞情懷,六爺的離開說明的正是不要癡迷過去,因為不得不前進。
電影設定了六爺基于父子親緣,重出江湖挽救脆弱的父子關系,暗示傳統父權的崩塌,在與小飛等官二代的對峙中,兄弟們的隱退和自己衰退的身體都象征傳統的父輩已經老去,老一代父權觀念受到新時代的挑戰;以六爺為代表的老炮兒被富二代們羞辱,個人的對抗轉變為兩個集體的對峙,個人命運和老炮兒們集體組成整體生存環境,老江湖恪守的規矩與新江湖產生了碰撞,六爺要替自己找回尊嚴,這是新舊兩代的抗衡;但關系到國家利益時,政治官員的腐敗已超越了兩個集體之間的矛盾,六爺在自己尊嚴之上選擇舉報,揭示小飛背后的政治黑幕。
時代交替之下,六爺父子代表的是兩代人的失散與和解。六爺經歷過一次父權的崩塌,他尋找兒子,企圖與兒子和解,是對父權的重建。細膩的人物塑造再現了底層人物、市井文化的樣貌,滿足了觀眾的想象;從基本的觀影感受來看,影片整體上呈現出的情緒感染力足以獲得良好的觀眾呼應。人物帶著情感和意志才能真正具有力量,這個故事以江湖沖突為框架,父子關系是最重要的情感線索,對中國社會特有的家道主義的傳承習慣來講,《老炮兒》的電影構思是當今社會泛本文結構所呈現或潛抑的政治無意識。
參考文獻:
[1]管虎,趙斌.一部電影的誕生——管虎《老炮兒》創作訪談[J].北京電影學報,2015(06).
[2]程波,劉馨培.《老炮兒》在時代裂隙中揚棄焦慮[J].電影新作,2016(01).
[3]趙斌.迷圖—影片《老炮兒》的敘事困局解析[J].北京電影學報,2015(06).
[4]周艷.論《老炮兒》對中國類型電影的突破和啟示[J].藝苑,2015(06).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124-01
作者簡介:
張冰潔(1993-),女,江蘇連云港人,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