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敏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創設語境,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打牢語言知識基礎。從對話交際、看圖說話、聽—口—筆訓練、教材—生活、半句翻譯—全句翻譯—造句等五方面研究語用活動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英語課堂;語用活動;語境創設;語境遷移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096-01
夸美紐斯認為,一切語言通過實踐去學比通過規則去學來得容易。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學習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一、語用活動的前提
(1)注重語境創設。任何語言的學習都不是紙上談兵,沒有情境語境,話語就沒有意義。創設切實有效的語境,可以提升語用活動的適用性。第一,教材語境再現。英語教師應該深入研讀教材,準確發現教材所蘊含的語用真實目的。以牛津英語教材八上為例,其主要圍繞“青少年生活內容”展開。Unit4 Do it yourself 契合了時下青少年一代的興趣,My cousin Andy 的趣事更是讓人過目難忘。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再現教材語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學生的鑒別評判能力,彰顯語用活動的生命力。第二,生活語境遷移。在英語教學中,真實的語用環境有助于學生感受和運用真實的語用,并且語用的得體也會讓學生在語境中真實地交流。將生活語境有效地搬到課堂中,既增加親切感,又能讓學生融入到真實的環境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2)打牢語言知識的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優美的語言,巧妙的修辭都離不開語言知識這塊基石。任何語用活動的創設都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語言知識既是教學目標,也是語言實踐和提升能力的前提。因此,一節課語言知識點的選擇——即相關詞匯及語法如何“踩點”問題相當重要。首先,要與課標相符。詞匯學習貫穿著語言學習的全過程,維系著語音、語法、語篇,是語言的建筑基石,是一切語言技能形成的基礎。因此,一節課語言點的選擇要考慮課標中的“四會”詞匯、必考詞匯。第二,要與語境相關。語言的學習是不斷輸入和輸出的過程。語用活動的開展,要建立在前期大量輸入和鞏固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語用活動的需要,甄選一些與本課語境密切相關的語言點作為教學內容。將本節課所要學習的詞匯等語言點放到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中,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并掌握,做到有效學習。第三,要與教師對整個學段教學的把握和理解相聯系。以牛津英語教材八上為例,教材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模塊1側重學生自己的日常生活,模塊2將學生引入社會,培養他們關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因此,教師應該對教材仔細研讀,深刻體會編著意圖,理解內容及內涵,有效地選擇語言點,增強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二、語用活動的實施途徑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運用實踐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必經途徑。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借助真實性、體驗性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第一,對話交際。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語言教學的特征就是教學過程交際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相關話題,在課堂中再現生活場景,進行交際運用。實踐運用的活動,不應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外學習和生活中。第二,看圖說話。由圖片設定情境,學生根據圖片提示加入自身的理解,再轉換成語言表達出來,既能融入到語境中,提升表達能力,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彰顯他們的鑒賞能力。第三,聽—口—筆訓練。在語用活動中運用多重方式輸入和輸出語言點,既增強了趣味性,避免了單調乏味,又加大了語言思維量。第四,教材—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教材內容的教學輸入,形成特定的教材語境,以此為基礎,結合社會價值觀和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語境和語用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的言語表達就有了環境的渲染。第五,半句翻譯—全句翻譯—造句。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發展綜合語言技能。新課程標準要求避免單純地傳授語言知識,盡量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參與。因此,在創設語用活動中也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能造句的情況下,盡量不翻譯;二是能夠多用幾個詞組,幾個語言點,說一段話的情況下,盡量不說一句話;三是盡量創設語言點、語言思維量大的語用活動。
三、結束語
新課改強調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經驗。語用活動的內涵就是“學而用之”。總之,有效的語用活動,確保了學生學會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用學到的語言點去表達、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和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真正實現了課堂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新課標要求。
參考文獻:
[1]唐靈芝.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0.
[2]滕家慶.在語用活動中積累知識提升能力[J].江蘇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