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藥征收重稅害死多少中國病人
關于增值稅,中國目前有17%、13%、11%、6%、0%等,5個等級,而中國目前對大多數藥品增收的增值稅稅率為17%。除此之外,中國還會對部分進口藥品征收關稅。也就是說,病人花2萬塊錢買藥,就要交3400元的增值稅。
住房、教育、醫療可以說是人們頭上的三座大山,最近莆田系事件牽動著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神經,醫療再次成為中國人關注的焦點。其實人們除了關注藥品的質量之外就是關注藥品的價格了。生病了,藥價很高,就算藥的質量和療效再好,買不起藥,最終的結果還不是一樣!
據騰訊財經報道,藥品的價格構成一般包括四部分:出廠價、批發商利潤、藥房利潤、稅收。對于對藥品征稅,世界衛生組織的態度是:“政府應該對影響人民健康的物品征稅,而不是對有益健康的藥品征稅。”
但是由于每個國家的福利制度和稅收制度不同,許多國家對藥品是征稅的,比如挪威對藥品增收的增值稅稅率高達25%,德國藥品增值稅稅率為19%,韓國對藥品增收10%的增值稅,瑞典對部分藥物不收增值稅。歐洲平均藥物增值稅率為8.8%左右,中國按照17%滿額征收藥品增值稅。
面對大多數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對藥品增稅,世界衛生組織在藥品定價指南中提出了2個建議:第一,基本藥物不應該征收營業稅和增值稅;第二,如果有些國家選擇對基本藥物征收銷售稅或增值稅的話,那么對這些稅收的設計要非常小心,不應增加群眾的負擔。
關于增值稅,中國目前有17%、13%、11%、6%、0%等,5個等級,而中國目前對大多數藥品增收的增值稅稅率為17%。除此之外,中國還會對部分進口藥品征收關稅。也就是說,病人花2萬塊錢買藥,就要交3400元的增值稅。

據騰訊財經報道,肯尼亞取消瘧疾治療產品的關稅和稅收后,2002到2009年嬰兒死亡率和致病率下降了44%;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者Goldman的調查,雖然處方藥是患者治病救命的必需品,但是患者對于處方藥價格的敏感性不亞于一般商品。當處方藥價格增加10%之后,藥品的使用就會減少2%- 6%,慢性病患者也變得不太能夠堅持用藥,治療往往中斷,通過藥物治療慢性病的起始時間也會推遲。同時,因為貧困人口收入更低,他們對藥物價格更加敏感,放棄治療的可能性也就更高。降低對藥品征收的增值稅將會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提升國民整體健康程度。這2個事例足以說明免除藥品關稅甚至增值稅的價值。
而中國對醫藥行業的征稅不僅沒減少,反而還增加了。據國家稅務局數據,2015年全國醫藥制造業稅收增長13%,領先制造業整體稅收增速7個多百分點,而2015年中國全國稅務部門的稅收收入比前年才上漲6.6%。對于醫藥制造業任何一個環節征收的稅,都會在藥價中體現出來,最終還是病人埋單。
經合組織健康委員會和歐洲制藥工業協會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國家對藥品征收的增值稅率非常低,還有一些國家標準增值稅率雖然較高,但卻對藥品實行了減讓。
除增值稅之外,中國對進口藥品征收的關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品價格。除了抗艾滋病藥物和激素類避孕藥物免除關稅之外,中國對于大多數進口藥品普遍征收5%- 8%的關稅。中國免除藥品進口關稅的對象多是東盟國家和南美洲國家,但中國進口藥品主要來自印度和歐美,并不能享受免稅。關稅加增值稅已經超過20%。進口藥品還沒有達到醫院,價格就已經上浮了五分之一。
增稅除了對藥價有影響,對于新藥的開發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稅收政策規定,新辦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三年減半征收,但是由于在醫藥企業的總成本中,研發投入和人力成本的比例很高,生產制造成本偏低,因而藥企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極少,企業進銷項稅率差異巨大,增值稅稅負極高。醫藥制造業平均稅率為8.5%,創新型藥企的稅負率甚至高達16%,但一般行業的平均稅率卻只有3%- 6%。如此懸殊的稅負差距,嚴重影響了藥企自主研發的積極性和行業發展。如果不能在稅收方面予以支持的話,醫療企業很可能放棄自主研發,轉而選擇仿制。
綜上可見,如果缺乏制度上的調整,盡管國內藥品研發能力有所提升,中國對進口藥品的依賴度也不會必然降低,自主研發的藥品對國內藥品價格尚不能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并且久而久之,著力于自主研發的醫藥企業很有可能會因為進入市場困難、成本回收不易而失去研發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針對這些情況,國務院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治理藥價虛高。
“兩票制”,即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從國內目前情況來看,不排除一些以直營模式銷售的企業自身采用“兩票”,但主流的開票方式還是以多票制為主。
有專家表示,實行“兩票制”能有效減少藥品從藥廠到醫院的流通環節,不僅提高了效率,也保證了用藥安全。更重要的是,“兩票制”可以從源頭上治理長期困擾醫藥衛生行業的藥品價格虛高、商業賄賂屢禁不止等問題。
另外,據騰訊財經報道,導致中國藥價偏高的原因,除了稅收因素外,還有醫院“以藥養醫”和藥品流通的秩序混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2年,中國公共醫療衛生支出僅占GDP的3.03%,而大多數歐美國家公共衛生費用占GDP的比例在7%以上。由此可見,我國在公共醫療支出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外,我國醫藥的流通秩序混亂,藥價的形成機制不透明,這給制藥商、藥品經銷商有了操縱藥價的空間。
醫藥關乎每個普通人的生命和生活,藥應該用來為普通人的健康保駕護航,藥價不能成為普通人看病買藥的攔路虎。我們在完善社會醫療福利制度、保障醫藥質量的同時,也應該規范醫藥流通和醫藥的定價機制。這樣做還不夠,關乎人們生命的基本藥品應該實行低稅率甚至零稅率。只有這樣普通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
(中國經營網2016.5.5、網易2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