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云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火災形勢變得更為復雜,用于撲救火災的消防裝備的技術性能和科技含量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執勤滅火過程中,“管”和“用”逐漸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音符。結合工作實際,分析了消防執勤器材裝備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消防執勤器材;管理和使用;人員編制模式;滅火救援
中圖分類號:D63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2.069
消防裝備的配備受地域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影響,管好、用好現有的裝備,使其發揮最大效能,是當前裝備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火災的形勢和性質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的常規器材已不能滿足撲救各種復雜火災的需要。
1 目前器材裝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工作人員缺乏裝備維護保養等知識
管理和使用人員欠缺裝備使用性能、維護保養等方面的知識,導致裝備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能或受到非正常的損壞。高科技含量的特種裝備不同于常規器材,使用時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常規器材,但特種器材內部構件復雜,維護保養程序的專業化要求高,特別是一些進口的特種裝備,更是讓普通的維護人員無從著手。基層部隊擔任裝備管理的人員大多是初級士官,有的還是上等兵。這些管理人員的軍齡短,臨戰經驗少,對裝備性能不是很熟悉,在火災現場就談不上應用自如,有時甚至受心理素質的影響臨陣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特殊狀況,因此達不到“平戰結合”的保障要求。
1.2 基層人員編制模式制約了人才的使用
在基層中隊,一般士官服役到二期大多都復員了,而這些人員在部隊期間大多是訓練骨干,是火場使用特種裝備的專業戶。讓每個人都達到會正確使用、維護保養所有裝備的程度,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器材的保管上,是很不現實的。另外,受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要購進一批特種裝備,籌集資金非常不易,一些高科技含量的裝備價格昂貴,因此在供應與使用方面又出現了一些問題。
1.3 管理人員不專業制約了裝備管理和使用
裝備管理人員不專業制約了管理和使用發揮最大效用。對于常規器材,裝備管理人員維護和保養都沒問題,但對于一些技術含量高、操作復雜的特種裝備,他們就束手無策了。一般中隊士官大多文化底子薄,對使用說明書似懂非懂,大多依靠在平時的操作中摸索經驗,經過一段時間好不容易弄清楚了又面臨復轉。另外,上級在配備一批新型器材的同時缺少必要的維護和保養集中培訓,導致各基層單位在維護和保養時“各唱各的調”,沒統一的標準。
2 強化執勤器材裝備管理和使用的對策
2.1 提高消防器材和裝備的保障能力
從經濟角度加強消防裝備的配備和革新。我國公安部對不同類型的消防器材的配備數量和種類均有明確的規定。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狀況、所處的地域不同,而消防站所轄面積卻相同。這樣,勢必導致滅火救援的對象與次數不同——發達地區滅火救援次數多,任務艱巨;而欠發達地區滅火救援次數少,任務相對較輕。因此,我們應對器材裝備的適應性作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以使裝備在自身適用的范圍內發揮一技之長。為避免浪費,節省消防資金,消防部隊應與生產廠家聯手對原有裝備進行改造,使其滿足現代化滅火救援的需要,從而提高滅火搶險救援能力,克服因個人防護裝備和各種破拆、救援裝備放置空間不足,部分隨車裝備技術含量低而導致出動效率低,戰斗展開慢,不能迅速開辟滅火救援通道,滅火效能差,貽誤最佳戰斗時機,事故損失大的現象發生。
2.2 制訂切實可行的裝備發展計劃
隨著各地消防特勤隊伍的建設,特種裝備逐步配備到位。當前,消防部門在處理超過使用期限的器材裝備時一般使用以下兩種方法:①為保證安全,將過期裝備棄置不用,重新購置新型號的裝備;②向供應商購買配套產品。
由于現在大部分特勤裝備都是“進口貨”,因此,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大量引進特勤裝備會制約國產特勤裝備的發展。為此,在配備特勤裝備時應堅持發展的觀點。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兩種:①加大科研力度,成立“裝備科技攻關”小組,把握購買時機,盡量進口先進裝備,并保證裝備配件在一定時間內的期權和連續性;②國內生產廠家要開展“強聯合”,迅速成立具有一定規模的消防特勤裝備生產廠。
2.3 提高器材裝備的使用功效
為了充分發揮器材裝備的效能,除了加強裝備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外,還可通過對配備的裝備器材地進行綜合訓練,加強對消防部隊執勤器材裝備技術性能的掌握,實現人員和裝備的有機結合,真正發揮裝備的整體效能,體現“練為戰”的訓練指導思想,提高實際綜合技術應用能力,滿足滅火救援需要。有些裝備平時放置時不允許折疊,更不允許反復穿戴訓練;有些裝備由于經常參與訓練,造成靈敏度下降;個別裝置磨損變形,提前退出執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消防執勤器材裝備數量少、價格高,難以靠管理和使用人員自身的技術維修。這樣,勢必造成訓練效果差。一些基層單位將特勤裝備束之高閣,輕易不使用、不訓練。這樣,特勤器材就成了一種擺設,起不到特種器材的特殊作用。鑒于此,消防部隊可以使用耐磨的特勤仿真代替品,用以解決訓練問題,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比如組織消防廠家聯合研發重型防化服、下水道阻流袋、有毒物質收集袋、木制堵漏模具、金屬封漏套管和現場標志、救生衣、移動電纜等器材的仿真替代品。這些產品在訓練實踐中通過了檢驗,基本上達到了特勤器材訓練同等效果,既節省了資金,調動了指揮員的訓練積極性,又在滅火救援現場充分發揮了特勤裝備的特殊功能,提高了消防部隊的戰斗力。
3 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立足實際,學習他人更為先進的經驗和做法,加強消防部隊執勤器材裝備管理、使用的建設與革新,提高隊伍抗御火災和搶險救援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政,范樺,金義重.對我國消防部隊裝備管理及建設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12).
[2]徐燕.淺析消防裝備管理[J].科技創業月刊,2012(06).
[3]李宗祥.對消防部隊裝備管理及建設的思考[J].科技傳播,2013(1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