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華

摘 要:簡要論述了高速公路事故應急救援體系與機制,分析了事故救援組織體系,提出了事故緊急救援體系的構造與運行,說明了緊急救援的思路、方式、流程和管理方法,并描述了在智能交通的背景下如何構建救援保障體系,組建高效救援隊伍,以期為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救援體系;救援組織;救援隊伍;救援案例
中圖分類號:U491.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2.077
1 緊急救援體系的管理體制
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救援第一。在工作中,要及時獲取交通事故信息,迅速提出相應的緊急救援方案,協調涉及到的救援單位,盡一切可能為遇險者提供救援,盡快恢復公路的通行能力。
根據我國政府建設的要求,緊急救援管理體制分為以下幾部分。
1.1 地方緊急救援管理機構
地方緊急救援管理機構主要為事故發生區域內的交通管理部、救援單位和支援單位等,包括市、縣級交通管理大隊,地方公路局,路政隊,消防隊和醫療隊等。
1.2 省級道路事故緊急救援管理機構
省級道路事故緊急救援管理機構為省一級的救援機構,涉及到一個更大的區域,參與單位已不僅限于事故發生區域內的救援機構。交通事件可能會導致意外惡性發展,影響多條高速公路的通行,或是事故發生在公路、鐵路等運輸的交匯點,事故現場環境復雜,協調部門多,救援難度大,所以,需要由省一級地方政府協調工作內容,即省交通廳應急管理部、省醫療緊急救援部、公安廳消防救援部門等。
1.3 國家應急救援管理中心
如果有關部門不能及時控制公路交通事故引發的危害,使其進一步蔓延,就會威脅周邊環境、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的發展。此時,要積極響應國家應急救援管理中心的號召。中央應急管理中心應該做到統一管理和部署,集中調度救援物資、醫療保障隊伍和清障隊伍等,確保指揮系統工作的有效性,做到有序、有效、準確。
以上各級緊急救援管理體制的實施程序如下:①高速路段發生交通事故,地方縣、市要先響應,在有效的范圍內自救。②如果當地政府的能力不足,無法單獨完成緊急救援任務,則需請求省級道路事故緊急救援管理機構支援。③當省級政府的救援機構感到工作時的困難比較大,無法確保緊急救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時,可以請求國家應急救援管理中心。國家相關部門依據有關救援法規宣布緊急狀態,并協調聯合成立現場辦公室,在應急響應小組的協助下實施應急救援。
2 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組織機構
應急救援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職責明確、高效統一、運轉靈活的應急救援組織體制和機構是其應該具備的功能和特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管理作業涉及到諸多業務部門,而協調工作則是處理各種事故的基本條件。如何讓政府、專業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軍隊和社會公眾能在這個系統中發揮各自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1 緊急救援中心
無論哪個管理體制下的緊急救援中心,都處于該區域內控制單元的核心位置。它協調事故緊急救援期間各個機構的運作情況,統籌安排整個緊急救援行動。
2.2 監測、監視系統
該系統是高速公路應急反應的“耳目”,能快速辨別出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規模、當前的交通狀態等,為后續的緊急救援指揮提供可靠的依據。
2.3 醫療救援組織
醫療救援組織是由事故現場人員、就近醫院、急救中心或軍隊醫院組成的,主要負責建立事故現場醫療急救站點,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和急救處理。另外,可以根據傷員的情況和區域內的醫療水平將他們轉送醫院救治。同時,要對現場救援人員進行醫學監護和保護,以免救援人員受到二次事故的傷害。這也是醫療救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
2.4 警戒與疏散組織
警戒與疏散組織可由公安部門、交通警察、聯防、民政部門等組成。它們的主要任務是:①負責對交通事故發生區外圍的交通路口實施適當的定向、定時封鎖,防止事故區域外的無關人員進入事發現場;②根據指揮中心發布的指令和防護措施指揮事故發生區域內的相關人員和車輛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區或安置區,及時疏導交通,并保護重要目標,維護社會治安。
2.5 后勤保障機構
后勤支持保障系統是確保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行動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交通部門、電力部門、民政部門、物資供應企業、人力組織、車輛燃料和潤滑油保障、后勤服務、周邊援助保證和通信聯絡等多方面的內容。保障設施包括應急車輛、通信工具和應急操作人員的防護設備、醫藥等后勤保障。
2.6 信息發布機構
信息發布機構主要是由道路交通宣傳部、新聞媒體、交通廣播、微信和微博等大眾使用較多的平臺組成的。它主要負責交通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統一發布,及時、準確地向公眾發布受交通事故影響的路段,包括目前交通事故的處理進度、交通繞行方案、周邊道路的通行能力、預計恢復公路的通告能力時間等。另外,要及時、準確地引導受事故影響的高速道路段上的駕駛者,為事故路段創造良好的救援條件,避免發生大擁堵和二次事故。
3 組建有效的救援保障體系
3.1 體制、法規保障體系
在具體工作中,要從上層建筑和法律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一方面,建立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管理體制就是針對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采取迅速、有效的應變措施。通過響應的級別及時確定應急救援的方針和原則,允許救援部門直接接管或授予其一定的權力,按照特定職權處理緊急情況;另一方面,規定交通事故救援的部門在緊急救援工作中的職責,清楚劃分響應級別,明確應急預案編制、演練要求、資源和經費保障、索賠和補償、法律責任等,從法律上給予緊急救援體系一定的支持,讓各個部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將職責與權力明確化。
3.2 信息通訊保障系統
信息通訊平臺是緊急救援體系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它能保證事故緊急救援過程中救援組織內部以及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通訊網絡通暢。應急信息通訊系統要保證所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以實現信息共享。
3.2.1 道路監控系統設施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可以迅速發現交通事故,及時將其反映給救援機構用于制訂救援方案,清理事故,為合理引導分流提供依據。
3.2.2 通訊系統
道路交通事故緊急救援指揮中心與各個部門的通訊效果直接影響高速公路突發事件的處理效率和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復雜的信息傳遞可以簡化為圖1所示的流程。
3.2.3 公告系統
公告系統可以通過交通廣播、新聞媒體等大眾平臺及時向受事故影響的駕駛者發出緊急公告,準確傳達交通事故信息和必要的注意事項。同時,還要提供受道路事故影響而無法正常通行的駕駛者改線、繞行方案,最大程度地減少路段堵塞情況的發生,讓出行的人們能夠盡早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3.3 技術支持保障系統
技術支持保障系統主要包括3部分:①建立緊急救援信息平臺。該平臺包括開發緊急救援信息數據庫和決策支持系統。②建立緊急救援專家組。這項工作能為現場緊急救援提供必要的知識信息和技術支持。③救援方案決策系統。該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編制交通管控方案、突發事件現場的調查與管理方案、交通的迂回誘導與控制管理方案。
3.4 宣傳、教育及預案保障體系
通過各種宣傳和教育活動加強公眾對應急知識的重視度,提高人們的應急意識,比如應急救援政策、基本防護知識、自救與互救基本常識等。同時,設立應急救援培訓也是提高應急隊伍作戰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是緊急救援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緊急救援管理部門應根據可能發生的各種類型的交通事故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應變計劃和救援預案。按照區域分類,預案的編制可以分為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按照功能分類,有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預案等。緊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后,應該組織模擬學習,培養救援管理人員的應變能力,并借鑒實踐演習研究出最佳的處理方案。
4 完善公路事故緊急救援隊伍
常說的“緊急救援”主要包括2層含義,即緊急的或急需的幫助,搜索與救治。
高速公路事故緊急救援隊伍必須滿足以下2個條件才能達
到緊急救援的目的:①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為了能夠為人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各個交通事故救援隊必須明確各自的服務范圍和巡邏區域。當所管轄的范圍內發生交通事故需要緊急救援時,相應的緊急救援隊要準確判斷,快速出動,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爭取寶貴的救援時間。②交通事故救援隊伍必須掌握相應的救援知識和技能。對救援人員來講,具備現場救護知識是份內之事。這就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救援隊進行培訓和演練,使其熟練掌握常見的事故救援技能和知識,并配備體積小、便于攜帶、性能可靠、機動性強的特殊工具,可用于破拆、擴張、剪切、支撐、托舉等的工具。
由于高速公路比較長,距離比較遠,而且是全封閉的,所以,專業救援隊伍在監測到事故發生后需要救援時才能及時出動。這樣,就存在時間差的問題。在這段時間差內,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常常是沒有受過正規救援訓練的人,比如同路段的駕駛員。因此,建議為車輛駕駛者講解基礎的救援知識和救援措施。這樣做,在這段時間差中,能夠提高受害者的存活率,減少受害者二次受傷的情況發生。另外,在此項工作中,還可以考慮讓快速發展的民間緊急救援隊伍、救援協會和國際上不同的緊急救援隊或組織參與其中,進一步壯大和完善緊急救援隊伍的建設。
隨著我國公路的發展和機動化進程的加快,能夠提供充分的緊急救護技術的醫務人員和醫院也在不斷發展,以利用專業的搶救知識和技術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
對于一些發達國家,建設緊急救援隊伍必須要有完善的運作機制、決策程序、救助程序和作業準則,并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責任及其在任務中扮演的角色等。美國的都市搜救應變機制與系統、日本的緊急救助組織及作業準則、新加坡的搜救組織及作業準則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5 救援案列的啟示
漳州“4·6”古雷PX企業爆燃事故的突發性強,爆炸強度大,救援難度大,影響范圍廣,但事故中僅有2人重傷,12人輕傷,無人員死亡。古雷周邊區域的空氣、水、海域等未發現異常狀況。雖然不同于道路事故緊急救援,但是,卻給公路事故救援帶來較多的啟示。
5.1 地方緊急救援部門快速反應機制
爆炸發生3 min后,漳州各縣(市)區近300名官兵、78臺消防車接到調度指令整裝奔向古雷,并快速監測,將結果上報管理部門。這對于緊急救援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2 省級救援部門統一協調、組織
福建總隊緊急調集廈門、龍巖、泉州、福州、莆田、三明、寧德、南平等支隊增援。廈門、龍巖、泉州300余名官兵連夜冒雨趕赴現場救援。對于地方救援力量不足的問題,省級救援部門迅速協調,組織大范圍的救援調動、配合,防止事故擴大,惡性發展。
5.3 高效的救援保障體系
事故救援現場有公安干警350名、邊防官兵105名執勤,防化部隊、海防官兵、民兵預備役共300多人在現場待命。能短時間內調動公安、邊防、海防、民兵等到達現場說明,信息通訊保障體系暢通。另外,在完善應急預案保障體系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啟動相應的預案,同時,用技術支持保障系統,使其更加完整。有官兵現場執勤,專業防化部隊等現場待命,能夠確保救援技術、知識、方案的準確性。
5.4 暢通的信息通訊保障體系
針對這次事故,公安部消防局通過遠程指揮系統為一線官兵提供戰術指導。這充分體現出信息通訊平臺是緊急救援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它保證了整個事故緊急救援過程中救援組織內部,以及內部與外部之間通訊網絡的暢通,使救援活動的信息傳輸順暢、準確,從而實現共享。
6 結論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體系是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提出了事故緊急救援體系的構造和運行,并說明了緊急救援的思路、方式、流程和管理應用等,為有關部門和機構在道路救援方面提供支持。特別是在強調一體化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該體系能夠做到步調一致,行動迅速,從而保證緊急救援系統的有效運轉。
參考國內外成功的研究結果和實際經驗,以我國高速交通建設框架為指導,提出了構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緊急救援體系的方法。
參考文獻
[1]Farradyne,P. B.Traffic incident management handbook.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and Office of Travel Management,US,2010.
[2]關利平,劉偉明,尹翔源.高速公路事故管理系統框架的設計[G]//第八屆中國物流與交通專業國際會議論文集,2008:1875-1880.
[3]劉清,陶存新,張存保.高速公路應急管理系統總體設計[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24(3):21-24.
[4]Zografos,K.G,Audroutsopoulos,K. N,Vasilakis,G.M.公路網絡事故響應物流實時決策保障系統[J].交通研究,2002,10(1):1-18.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