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龍(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孔莊煤礦安全監察科,江蘇 沛縣 221600)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隱患預防探析
楊 龍
(中煤集團大屯公司孔莊煤礦安全監察科,江蘇 沛縣 221600)
摘 要:煤炭資源是目前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主要能源,因此我國對于煤礦的生產經營有著嚴格的規定,近幾年,由于煤炭生產的事故頻發,使煤礦企業逐漸認識到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對煤炭機電運輸安全的管理,但是,當前我國煤炭機電運輸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而要想實現安全生產,企業必須要及時發現這些隱患,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煤炭機電運輸;安全管理;隱患預防
近年來,煤礦生產中的事故屢見報端,讓全社會一邊使用著煤礦資源,一邊又對煤礦的生產憂心忡忡,而煤礦生產企業在安全事故頻發的壓力與生產效益的權衡中,逐漸提高了安全生產的意識,為我國煤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煤炭的需求量也是有增無減,而隨著煤炭開采規模的不斷擴大,機電運輸設備在煤礦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如何保證煤礦機電運輸安全以及如何對安全隱患進行及時的預防成了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工作重點。
煤礦生產過程中應用的機電運輸設備種類非常多,其主要包括井下運輸設備和井下供電設備。
井下運輸設備主要包括礦井排水設備和提升機電設備。由于礦井挖掘會使地下水涌入其中,因此,礦井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設置完善的排水設備,否則極容易發生煤礦透水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礦井中常見的排水設備有水泵、排水管道、水倉等;提升機電設備是連接井上與井下作業的紐帶,它通過機電運輸,完成人員、煤炭、材料、設備的升降,提升機電設備的主要構成有提升容器、提升線纜、提升機、天輪、井架、裝卸及裝載設備和電氣設備。
井下供電設備主要有高壓控制設備,即保證礦井內的電壓控制在可用范圍內的配電設備;變電設備,即通過改變交流電壓,以適應煤礦生產中對不同電壓的需求;低壓電氣設備,即利用手動或電動合閘的方式,對含有瓦斯、煤塵等危險物的礦井必須使用防爆型的電氣設備;線路,即礦用電纜,其主要包括鎧裝電纜、橡膠電纜、塑料電纜。這些電力設備在礦井內形成一個局部的供電網,以保證礦井中機電運輸設備的有效運行。
煤礦生產通常為井下作業,而井下這個密閉的空間里,各種線路復雜,如不進行科學的管理,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甚至引發安全事故,目前煤礦機電運輸管理中存在著如下安全隱患:
首先,電氣火花管理不善極易引發安全事故。井下電氣設備、照明設備、升降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因為摩擦或過電流極容易產生火花,礦井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同時礦井生產時產生的瓦斯、粉塵如遇明火便會引發爆炸,例如2015年10月9日,江西省上饒縣楓嶺頭鎮永吉煤礦- 200米西翼上山作業區域發生瓦斯爆炸事故,經調查發現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違規生產的情形,礦井下瓦斯管理混亂,且違反煤礦井下火區管理相關規定,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其次,供電系統不完善導致機電運輸設備無法正常工作。井下供電設備要根據不同的用電需求進行相應的改變,因此礦井下通常存在多個變電設備,以保證井下用電,例如,36V以下的交流電,主要用于控制回路和信號回路;127V的交流電主要用于井下照和信號燈;而6-10kV的交流電主要用于大型電機設備或輸電設備。而我國目前許多礦井中對各類供電系統的用途不明確,導致供電系統混亂,同時電力系統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對供電的監管不到位,導致礦井中出現隨意懸掛電纜,接地線不完備等亂象。
最后,運輸系統不科學留下安全隱患。煤礦由于開采地點的不同,其運輸系統通常也會發生轉移,但是我國一些中小煤礦在煤礦運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運輸方式,導致運輸系統在運作過程中不但資源的利用率低下,生產效率也無法得到保證,同時還對采掘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一定的威脅。
所謂“防患于未然”,在煤礦產業呼吁安全生產的今天,煤炭生產企業更應該將安全意識放在心中,加強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從源頭將危險截斷。
首先,企業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煤礦工作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才是生產的重中之重,因此企業要從全局出發,在保證生產的基礎上,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培訓,一方面提高其安全生產的意識,杜絕違規操作,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其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保證其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將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
其次,企業要做好特殊工種的制度管理工作。煤礦生產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工作種類,例如井下電氣設備的檢修工作、井下爆破工作、井下安全檢測工作、井下提升機操作工作等,這些特殊工種的責任非常重大,且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因此企業在對這些工種進行管理時,一方面要加強對人員責任意識的考核,保證該類工作能夠切實落實;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對這類人員的技能培訓,保證各類操作符合安全規范。
再次,企業要不斷完善礦井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煤礦生產的質量是保證企業生產效益的基礎,因此企業應該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基礎上,加強對煤炭質量的監測。煤礦機電運輸的管理是保證煤礦生產質量的基礎,因此,企業應該完善設備入井檢測制度,制定設備管理相關規范,以實現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全面管理。
最后,企業要從整體著眼,努力構造安全的井下生產環境。安全、良好的井下環境是保證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前提,安全的井下環境離不開通風設備,只有及時排出井下污濁空氣,并保證新鮮空氣的進入,才能夠有效地控制井下瓦斯的含量,并打破井下密閉的空間結構,從而降低瓦斯爆炸和粉塵爆炸的風險。
電在煤炭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保證煤炭機電運輸的安全非常重要,可以說煤炭機電運輸系統能否正常地發揮功能,對于煤炭企業能否實現安全生產,能否保障煤炭生產的質量,能否保證其生產利潤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機電運輸設備的管理,及時排處安全隱患,確保煤礦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李利勇.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隱患預防策略探究[J].知識經濟,2014(05):82.
[2]郝永勤.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隱患預防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4(08):70.
[3]張杰.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及隱患預防分析[J].科技展望,2015(11):170.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