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
留戀精彩到民間,恰是源頭覓風情
——“到民間采風”綜合探究創新設計
□徐飛
唱著熟悉的京腔,追尋京畿幽深的胡同足跡;駕著輕巧的小舟,探訪荊楚大地歡快的佳節氣息;和著腰鼓的節拍,領略黃土高原雄渾豪邁的風情;掀起高臺的帷幕,欣賞吳越之鄉婉媚的生旦魅力……浩瀚如煙的中華文化中,有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民俗風情。今天,讓我們去探尋這些民俗風情,你,一定會滿載而歸。
中華民族是充滿智慧的民族。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眾多民間工匠藝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創造的民間工藝,造型獨特,想象奇妙,意蘊豐厚,讓人贊嘆與留戀。
1.正確列舉工藝。你知道哪些民間工藝呢?請寫出兩個民間工藝的名稱。
2.準確識別工藝。下面四幅圖片分別是四種民間工藝,你知道各是哪一個民間工藝嗎?

A.______

B.______

C._____
3.努力傳承工藝。近年來,黨和國家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中國民間工藝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教育部門倡導下,一些學校開展了“民間工藝進課堂”的活動。
(1)下面是某學校對七、八、九年級學生進行的“民間工藝進課堂”活動的調查表,請你寫出你的探究發現。

年級結果對象__________ ___學生___老師___家長七年級贊成_ ___贊成贊成__八年級贊成__ __較贊成保留意見___九年級較贊成_保留意見反對__
(2)針對“民間工藝進課堂”這一活動,有一種意見認為:將民間工藝納入原有的音樂、美術、勞技等課程中,不能增加學識,意義不大。針對這一觀點,請你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理由。
中華民歌、民謠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了由群眾口頭傳唱到專業藝人創作的漫長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民歌、民謠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不但題材新穎,而且音樂格調更加活潑、熱烈、開朗、明快,充滿了向上的激情與樂觀主義精神。1.經典民謠來識別。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民謠,不同的地域也有各自極具特色的民謠,你知道下列民謠是哪一民族或哪一地域的嗎?請正確選擇。
A.《康定情歌》——_________
B.《美麗的草原我的家》——______________
C.《山歌好比春江水》——______________
D.《月光下的鳳尾竹》——______________
2.精彩民謠大家唱。下列各句的開頭都是中國極具地方特色的精彩民謠,請你補充出下一句,并作準確而流暢的吟唱吧。
(1)樹上的鳥兒成雙對,_____ _____。(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
(2)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___________。(民歌《茉莉花》)
(3)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______________。(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
3.動聽民謠我賞析。《唱支山歌給黨聽》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產生的一首優秀民歌,經農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瑪再度演繹,很快流傳全國,幾十年久唱不衰。下面是其中的幾句歌詞,請你從修辭或情感上作賞析。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舊社會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奪過鞭子抽敵人……
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年歲歲節日相似,歲歲年年情景不同。從春節的團圓開始,走過熱鬧的元宵,迎來踏青的清明……這一個個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習俗內涵豐富,具有濃郁的中華文化韻味。過好中國傳統節日,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傳承。
1.節日對聯展覽。請任選一種中華傳統節日,仿照上聯的結構和內容,寫出下聯,組成一副對聯。
上聯:粽香端午,聲聲鑼鼓賽龍舟;
下聯:________,________。
2.節日內容存盤。請寫出與下列節日有關的內容,如傳統習俗、故事、傳說、詩句等。(每個節日至少寫出兩項內容)
(1)春節: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節:________________
3.節日活動設計。每次傳統佳節,都是與親人的一次溫馨團聚,都是親情的一次沐浴。請你選擇一個傳統節日,設計一種活動項目并說明活動目的。
4.節日情景會話。端午節的中午,小明一家人團聚在—起熱熱鬧鬧地過節。可是弟弟卻一直低頭玩著手機。爸爸媽媽批評他,他卻說:“年年都圍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還不如玩手機呢!”此時,小明該怎樣勸說弟弟放下手機,與父母一起快樂過節呢?
【參考答案】
一、1.示例:剪紙、刺繡等。2. A剪紙;B臉譜;C泥塑;D皮影戲。3.(1)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老師、家長對“民間工藝進課堂”的贊成度隨著降低。(2)示例:我覺得把民間工藝納入音樂、美術、勞技等課程中挺好的,這樣能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能接觸與認識民間工藝,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1. A.藏族;B.蒙古族;C.壯族;D.傣族。
2.(1)綠水青山帶笑顏;(2)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3)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3.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黨比作母親;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再現了黨的溫暖與舊社會的無情,充滿了對舊社會的仇恨與對黨的無比熱愛。
三、1.示例:月圓中秋,家家團圓吃月餅。2.(1)吃年夜飯、貼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等;(2)掃墓、踏青,“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等。
3.示例:項目——中秋詩詞朗誦會;目的——增加古詩詞的積累,激發家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4.弟弟,一家人一起過節,融洽了親情,拉近了距離,爸爸媽媽多想和你聊聊天呀,不要再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