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宙
【摘 要】去年冬季,中國華東區域出現大面積長時間極端低溫氣候,出現了較大面積的居民住宅小區水管凍結、凍裂現象,極大的影響了住宅小區的正常供水,并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流逝。為避免再次遭遇低溫所造成的自來水供水管道凍結以及水管凍結而引起的凍裂問題,從這次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必須認真分析低溫對居民小區住宅供水的影響,并及時進行相應的防凍措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避免相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關鍵詞】住宅小區;水道;防凍
0 導言
居民住宅小區的供水管道在遇到極端低溫氣候(外界環境平均溫度低于0°C)時,如無相應的防凍保暖包扎或采取其他應急措施,極易結冰。同時,夜間平均氣溫更低,加之供水管道內的水由于少人使用,缺乏流動性,更成為供水管道凍結的多發時段,出現居民住戶一覺醒來卻發現無水可用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認真分析居民小區供水管道夜間凍結的原因,及相應的防凍保暖措施的效果,對于極端低溫下的供水管道凍結防治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1 夜間低溫對居民小區供水管道的影響分析
1.1 夜間低溫對包扎處理過的居民小區管道算式建立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一般越細的供水管道,越容易結冰,成為防凍包扎的薄弱緩急。那么通過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在單位長度下,管道厚度不明顯變化的前提下,將供水管道本身視為絕熱層,隨著管道外徑D0的增加,絕熱層外徑D1也會相應增加,而熱損失量缺反而會減少。同時,結冰所需要的熱量隨著管道內半徑r的增加而增加。同樣的條件下,供水管道凍結時間隨管道內半徑r急劇增加。以最不利管段DN20口徑為例,目前,上海地區主要采取的防凍保暖材料多為黑色NBR/PVC橡膠B1級發泡海綿管,厚度為0.9cm。以管長1米的DN20口徑鋼塑復合管,管道內半徑r=0.01m,單位管道長度取h=1m。
單位長度(1m)的DN20供水管道結冰完全需要的熱量Q熔=106KJ。水結冰后體積會進行一定的膨脹,膨脹體積約為原體積的1/10,那么管道內10/11的水結冰,管道就可視為凍結,所需熱量Q凍=96KJ。
1.2 夜間低溫對經過防凍包扎處理過的居民小區管道的影響分析
可見完好的防凍包扎,可以有效的緩急居民小區管道凍結的現象,在極速降溫的情況下,平均氣溫要低于-11.2°C才會導致管道凍結。同時環境溫度低于零度時,溫度越高,管道結冰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
1.3 夜間低溫對未經過防凍包扎處理過的居民小區管道的影響分析
對未經過防凍包扎處理過的小區,同以DN20為例,視其管道為絕熱層,查表取λ鑄鐵=66,λPPR=0.24,鋼塑復合管/ppr管厚度δ=3*10-3m,管道換熱面積S=π·D1·h=0.082 m2代入公式1,計算可得未經過包扎的1m長DN20鋼塑復合管道單位時間換熱量為:
Q/T0=2.4KJ/(°C·h);未經過包扎的1m長DN20的PPR管道單位時間換熱量為Q/T0=2.4KJ/(°C·h)。不同材質的供水管道對管道換人的影響微乎其微,未經過包扎的管道熱損失量約是經過包扎供水管道的2.3倍。
2 結冰對居民住宅小區管道的影響分析
2.1 結冰對居民住宅小區管道的影響
根據大量的報修記錄顯示,在去年冬季小區水管報修中,由于結冰造成二次停水占據了相當高的比例,各種應結冰造成的水管,水表凍裂,接頭凍開而導致相關單位不得不應急關閉居民供水等待專業人員的搶修。
2.2 結冰對居民住宅小區管道的影響的成因
水結冰后體積會進行一定的膨脹,膨脹產生的壓力約為960~2000kg/cm2,常用供水管道的承壓等級為16 kg/cm2。顯而易見,想通過改變管道材質,提高相應物理性能,消除水結冰后膨脹對居民住宅小區管道的影響是不可行的。
3 結論與建議
3.1 上海市目前采取的黑色NBR/PVC橡膠B1級發泡海綿管已經可以有效的應對寒潮的突然侵襲,在寒潮來臨之際為應急搶險工作預留出寶貴的時間。但在長時間低溫侵襲的情況下,尤其長時間平均氣溫跌破冰點不能及時回暖的情況下,管道依然在不停的進行熱量流失這一行為,防凍包扎并不能根治該問題,仍要采取例如進行水體流動,輔助供熱等其他措施防止管道完全凍結。同時,上述計算結果是指供水管道完全凍結所需要的溫度,一旦環境溫度跌破零度,隨著跌破冰點時間的逐步增長,供水管道很可能出現部分結冰的情況。
3.2 本次計算結果是在包扎完好的不透風條件下得出,實際操作中門窗未關好,管道貼著墻壁,彎頭,閥門或其他供水配件處包扎松散、裸露等都會影響到結果,大大的增加管道的熱量流失速率,使得完全解凍時間大大提前。建議上述位置加厚絕熱層,極端氣溫來臨前應加強上述部位的巡視工作,避免防凍包扎老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裸露,應適當增加絕熱層厚度或及時采取其他輔助手段,確保管道處門窗完好密閉。DN20管道作為管道的末梢,居民用水在供水管道的時間也相對最長,當環境溫度低于冰點時,當水流到達該處時已經損失了一部分的熱量,在實際情況中,-11.2°C的極限溫度只能作為參考值,在寒潮來襲之際,切不可因此掉以輕心,保持水的流通,避免水在低于冰點的環境下滯留過程時間能有效的避免水管凍結。
3.3 目前無法解決管道結冰造成的物理形變,但選用彈性系數較大的管材能緩解管道凍結所造成形變導致的凍裂現象。同時,在寒潮來臨之際,提醒居民睡前放掉部分管道存水,也能極大的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
3.4 現在采取的防凍保暖包扎能有效的緩解突發性低溫侵襲對供水管網的影響,但是對于長時間大范圍的寒冷天氣,目前的防凍措施只能起到延緩供水管道凍結的作用,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現象的發生,應對此類情況建立應急預案。對供水管道進行供熱改造或采取集中式供暖或許能成為根治水管凍結的有效手段。或者,越細的管道越容易結冰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越是大口徑的管道同樣也是越不容易結冰,同時大管道中水的停留時間也相對較短,受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在遭遇長時間低溫情況下,停止使用小口徑的供水管道末端,采用集中式大口徑管網區域供水或許也是一種應急思路。
【參考文獻】
[1]GB 50264-2013 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設計規范[S].
[2]全國民用建筑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Z].
[3] 孔祥瑞,梁麗敏.管道及設備保溫層厚度淺析[J].暖通空調HV&AC2005年第35卷增刊:338-341[Z].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