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芹
評紅花活動是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的一種獎勵方法。在幼兒園,每周五下午,班主任都要進行一周工作總評,通過對幼兒一星期在文明禮貌、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等方面進行評比。老師會給表現好的幼兒獎勵一朵小紅花。通過評紅花活動,激勵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評紅花活動每周進行一次,有些孩子得到紅花后,會把小紅花撫平,拿回家張貼起來,每個星期都會數一數得了多少朵紅花。可是有些孩子紅花剛發到手,就撕破了。有的甚至無所謂得沒得到紅花。面對孩子對紅花的態度,我們老師將如何才能有效開展評紅花活動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經驗:
一、 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形狀、圖案漂亮有趣的紅花或其他獎勵品,刺激幼兒對獎品的渴望
以往,很多教師在評紅花時,獎勵品只局限紅花。我們不妨想一想:一個孩子,在幼兒園至少學習三年,一星期評一次紅花,三年一共多少次?如果每次都獎勵同樣的獎品,孩子們能渴望得到紅花的獎品嗎?
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我會經常更換獎品,有時是漂亮的小紅花圖案,有時是可愛的小動物圖案,有時是小星星的貼紙,有時是笑臉的貼紙,有時是小玩具,有時還會把我制作的小教具當獎勵品,每個星期都是他們不可預測的獎勵品。這樣,給孩子們留下懸念,讓他們都期待著我的獎勵品,激發了他們對獎品的渴望。
二、 評比的內容要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
教師要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制定出每周的評比內容,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等方面的內容。幼兒年齡不同,身心發展也有差異。小班應以幼兒入園的情緒和文明禮貌作為重要的評比內容;中班應以生活衛生習慣和愛勞動教育為主要評比內容;大班則以學習習慣和是否能與同伴相處并合作為評比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在周一的上午,把本周評比的要求向幼兒交代清楚,在每天的一日活動中提醒并督促幼兒,讓他們養成以“紅花”的要求約束自己行為的習慣。
教師還可以根據近階段幼兒表現得比較突出的問題,生成評比的內容。比如:在大班,孩子大了,說話的嗓門也大了,很多孩子喜歡大聲叫喊,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把評比的內容設定為:比比誰的聲音最動聽。給孩子們講講動物唱歌比賽的故事,他們知道了小狗的聲音沙啞,不好聽;小牛的聲音太大,不好聽;百靈鳥的聲音不大不小,很甜美,最動聽。第一個星期,很多孩子都能得到小紅花。到了第二個星期,有一些孩子總會不自覺的很大聲音說話,于是,我第二周重復了上周的評比內容,孩子們經過兩三個星期的激勵,基本上不會很大聲喧嘩了。
三、 評比形式要多樣
教師可以再教室布置評比墻,在廢舊的光盤上貼上孩子的照片,每周評比時,誰評上了紅花,就在他的照片旁貼一顆星星,每個月比比誰的星星最多,誰就可以當選為當月的小明星。到了學期結束的時候,誰的星星多,誰就可以得到“好孩子”獎狀。我們還可以讓孩子用五顆星星到老師那里兌換一件小禮物,這樣就會讓孩子的積極性持久,激勵每個孩子參與到評比活動中。
在評比時,我們還可以采取不同的評比方式,比如:教師主評、幼兒互評、幼兒自評等。大班適合采用幼兒自評,讓孩子自己是否能得到小紅花,不能得到紅花的孩子說說自己哪些地方還做得不好,下周你將如何改正等等,這樣不僅讓孩子懂得了如何正確評價自己,還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此外,在評紅花活動中,我們可以適當調整評比的周期,比如小班剛開學時,可以一天一評,并且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紅花。這樣,孩子們會盼著幼兒園“領”小紅花,緩解了孩子的入園焦慮。我們還可以把紅花剪成大小不一的紅花,最棒的孩子得最大的紅花。這樣既不會削弱表現極佳的孩子的積極性,同時又可以刺激得小紅花的孩子,使他們渴望得到大紅花。
《綱要》中指出,應承認和關注幼兒在經驗、能力、興趣、學習特點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避免用整齊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所以,在評比活動中,我們要對幼兒縱向評價,不讓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班級幾位老師要及時交流,反饋幼兒的一日生活情況,針對每個孩子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適時指導。所以,評比的標準要因人而異,注重幼兒個體差異。
評紅花活動雖然是一種傳統的獎勵機制,但只要我們利用多樣的獎品吸引孩子,設置合理的評比內容,采用豐富多樣的評比方式,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評比環境,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