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云
[摘 要]對于當下的中國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廣大師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樣一種理念:英語除了作為交流工具,也已經慢慢演變成一種新的思維、一種知識庫。因此英語教學也不應該再固守傳統,充分利用好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學會利用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更加寬廣的視野迎接全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思維;學習興趣;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一、英語從工具到新思維、知識庫的轉變
現代社會,英語早已經成為世界應用最頻繁的語言,會說英語已經逐步成為社會中人必備的一項技能,作為一種世界語言,其發揮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視的,在國際貿易以及各種世界交流活動當中,英語這一重要媒介的地位不可撼動。
當下的高中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早已意識到英語的教學會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現代的英語教學早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停留在書本教學上,而是讓學生可以通過這門語言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過什么、正在發生著什么、將來可能會發生什么。真正的英語學習,是能夠將英語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成為生活中一種切實可用的交流工具,當你真正領略到英語的魅力時,你才知道你真正的學習過英語,英語早已與你的生活融為一體,成為你本身固有的一種思想與知識源泉。
二、高中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英語作為高考中不可忽視的主科,毫不例外的受到學校、學生、家長三方面的格外重視。按照當下的重視程度來說,學生的英語成績應該遠遠高于現在的水平,但是為何學生的成績卻始終不如人意,究其根源,我們忽視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即學習興趣。
雖然教師和家長在學生學習英語這件事情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學生太過依賴外在力量會導致一個很不好的現象發生,就是危害終生的厭學情緒。很多學生在學校正常學習之外還參加了各種英語培訓班,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硬性要求學生去上各種各樣的英語補習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成績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這也就導致了英語“假高分”現象的出現,表象的高分成為了學生學習英語好壞的唯一標準,很多教師在這一點上并沒有意識到學生內心對英語的潛在排斥現象。
三、關于英語教學理念的思考
在課程改革之后,高中英語教材里詞匯量大大增加,高中九級的詞匯量要求達到4500單詞和詞組、題材涉及范圍也異常廣泛,各種主題與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真實情景。這就對教師如何安排好教學與課程的關系設下了很大的挑戰。
(一)認識課程的本質
英語課程的本質,實際上是為了學生提供了英語這一種學習客體。學生通過認識英語這一客體,逐漸認識到英語里面的世界。教學工作就是將人類積累的知識精華通過教學這一途徑在學生的頭腦里轉化成學生自身的精神財富。教學工作不同與其他行業的工作,因為它的加工對象是特殊的,知識本身就具有科學性與神圣感。
高中英語教學需要關注的就是究竟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將英語知識這個轉化成學生的精神財富,這就要求教師精心加工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
(二)教師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知識打開,內化,外化
任何一門知識都不會自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教師要做到將知識真正的打開,在原始的知識基礎上對此進行一系列的加工程序,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百寶箱里有著很多神秘值得他們去探尋,調動起學生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等精神力量,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追尋學習英語的腳步。
(三)觀看視頻資料,優化視聽效果
英語課文中的許多情景雖然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真實的體驗和精力,簡單的文字描述也不足以穩固印象,所以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觀看一些視頻資料,學生便會感同身受,更加清楚容易的掌握英語知識。
(四)在拓寬的同時學會簡化
如果說將一篇課文中所涉及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也是沒有必要的。這就會突出考驗到教師的簡化水平,不僅包括物質上的簡化,還包括言語上的簡化。要學會躍過復雜的途徑爭取用最少的精力轉化成最好的效果。
(五)時刻檢驗學生的知識吸收
教師在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傳授完知識后,不能完全將吸收知識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己,而是要謹記隨時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這就是將知識從內化再轉化為外化的另一個階段,將學生之前領會到的知識再次通過行為或者語言展現出來,反復練習,從而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
(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現代科技手段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變得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課堂內外皆可利用網絡資源。利用校園網學習論壇與英語課程結合的探索課,可以設置現場投票;小組語音及文字的討論群;利用英語百科小助手;更有課后作業無紙化的嘗試;有新浪微博英語學習群;微信學習群等。這種探索課是開放性極強的英語課堂,能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的深度和廣度被無限放大,這對新時期的老師要求更高了。
(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高中英語教學目前存在的一個重大矛盾,便是就理論層面而言,教學方法日益豐富多彩甚至有些方法從理論上來講更是無懈可擊,但是卻始終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其根源就在于忽略掉了學習者本人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堅守“授之以魚不如教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習方法。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生分組討論, 角色扮演,演講比賽,辯論大賽,甚至英文歌曲演唱等形式。
四、結語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學習者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學習目的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僅僅要在客觀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與優化,更要關注學習者的主觀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完美結合,從而達到最終的學習目的。
參考文獻:
[1]陶丹鳳.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思考[D].論文網,2015.
[2]張興彬. 淺論中學生英語興趣的培養[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