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音主持是通過廣播電視傳媒進行信息傳播的一種創造性活動,被認為是廣播電視的“中介之序”,是黨和國家與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聯系的梳理和紐帶。播音主持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為了使學生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將來更好地發揮“梳理和紐帶”的作用,發揮廣播電視教育和鼓舞廣大人民群眾的作用,同時有助于進一步加強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科建設,增加教學效益,促進學校傳媒類專業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關鍵詞】播音主持;1+X;人才培養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25-01一、播音主持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背景大連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是借助綜合類藝術高校的藝術學科優勢和平臺,探索把播音主持藝術特色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以提煉綜合類藝術院校播音主持藝術專業辦學特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充分發揮綜合類藝術院校的學科優勢,以課程一體化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特色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專業的建設重在人才的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重點強調“人”的重要性,應培養素質全面、適應能力強的合格的傳媒人才,在此基礎上,提出“1+X”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四業聯合”(播音主持專業、表演專業、廣播編導專業、動畫專業)的專業特色和多元化教學改革思路,從而探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立足綜合類藝術高校優勢的人才培養創新之路。二、播音主持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內容(一)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線,重組理論課程體系主要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來構建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將綜合素質的修養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做到“文本”與“人本”的融合;二是行業“一專多能”的培養,提倡“厚基礎、活模塊、重實踐”的課群設置;三是突出實踐教學在專業教學的核心地位,提高學生實操能力培養,采取“理論+實踐”“大課+小組課”的授課方式。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上,依托學校優勢學科,突出專業特色的“1+X”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1”就是播音主持專業的基本技能,這是學校教育的立足之本,又是畢業生未來競爭的優勢所在。“X”是指模塊式教育,強調多種技能并重,包括表演基礎課、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課、欄目策劃與創意、視頻制作課,這些相鄰學科領域課程的加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二)對優秀的節目還原分解,重組實踐課程體系將諸多課程重要內容,分解組合為“新聞節目類課程”“綜藝節目類課程”等若干個知識“核”,圍繞這個“核”進行多側面知識傳授和能力訓練。例如:講新聞內容時,可按照新聞報道的形成過程,依次講授采訪、寫作、編輯、播音等有關知識,進行相應的能力訓練。這樣的集約化教學擬在三、四年級進行,一、二年級主要是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采編、播音、語言表達等知識講授和訓練,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專業技能。三、播音主持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分析(一)立足于綜合類藝術高校的學科優勢進行課程的集約化構建。不僅加強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也促進學生藝術個性的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形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X”的培養模式,不是各學科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建立在學科知識、能力基礎上的、多種能力組成的整體,重在培養素質全面、適應力強的的應用型傳媒人才。(二)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研究。以“1(播音或主持)”為核心,把表演、采編、制作串聯起來,貫通成一個漸進的提高過程,在以各種常見的節目樣式(如新聞類節目、綜藝類節目)為專題,集中進行講授和訓練,每一個專題都體現一個核心(播音主持)、一個鏈條(表演、采編、制作)、一個層面(知識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近似“實戰”中提高播音主持綜合能力。四、總結播音主持專業分散的知識通過“1+X”整合,合理配置各學科資源,增加教學效益,組成整體的“鏈條”,體現了課程的關聯性和互動性,進而提高了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種多元化的課程構建,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識修養和實踐能力,端正其審美取向,進而轉化為清晰的傳播思路、積極的傳播愿望和較強的傳播能力,為畢業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作者簡介:李克振(1986-),男,籍貫:山東,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