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宇
摘要: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產品市場日益豐富,畜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話題.為此,渭源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采取有力措施,嚴格執法,確保渭源縣畜產品質量安全,使本縣的畜牧業生產健康、快速發展.要抓好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產地檢疫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畜產品 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肉、蛋、奶等畜產品消費比例日益增大,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尤為重要。我國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包括畜產品在內的食品安全工作,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做過多次重要的改革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產品市場日益豐富,畜產品質量安全也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畜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著畜產品生產者、經營者以及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而且與社會的文明進步、公共衛生、和諧穩定都具有緊密的聯系。近年來國家通過立法,先后制定實施了《畜牧法》、《動物防疫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我們以法律為準繩,不斷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從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質量安全監控體系,注重源頭監管。通過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上不斷探索前進。筆者結合自身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淺談兩點體會。
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1.漏管現象較多。一是源頭管理點多面廣。盡管近年來規模化養殖發展迅速,但“千家萬戶”家庭養殖模式還普遍存在,給源頭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對規模養殖場監管率較高,對散養戶監管還不到位,還有一些經營者對畜產品安全意識不夠,不理解嫌麻煩,對養殖檔案記錄意識不強。二是調入調出畜禽及產品的監管還存在缺陷。經營者不主動報檢,完全靠基層監管人員巡查督促檢疫。由于畜產品安全監管實行分段管理,難以對外地調入畜禽及其實施源頭監控;分散性較強。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值得我們深思。三是投入品監管困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環節具有多重性和特殊性。畜產品生產過程是多行業、多領域共同生產的過程,其中包括養殖行業、獸藥生產行業、飼料加工行業、獸藥飼料經營行業。每個行業的經營者都要從畜產品生產中力求獲得最大利益,于是就有了偽劣獸藥、偽劣飼料、禁用添加劑;養殖者有意無意選用這樣的獸藥、飼料及添加劑,危及畜產品質量安全;而基層畜產品安全監督機構所能監管的范圍只能是養殖環節、獸藥、飼料經營門店、屠宰環節、畜產品流通環節和產地檢疫環節,簡言之,只能監管偽劣獸藥、飼料不能賣,問題豬不能宰,問題豬肉不能上市,但是當檢出問題豬時,只能使肉品消費者免受其害,而畜產品生產養殖者的損失后果已經造成。
2.基層監管人員素質不高。例如在動物及其產品檢疫上,一些基層動物檢疫工作只注重收取檢疫費用,不嚴格執行程序,對檢疫工作敷衍塞責。個別監管人員專業水平不高,表面雖在開展監管工作,但對監管知識一知半解,不能達到預期的監管效果。基層站對規模養殖場監管力度不夠,督促養殖業主規范建立養殖檔案上不盡力,認為是養殖業主自己的事,導致養殖場養殖檔案不規范,一旦發生事故無法追根溯源。
3.畜產品安全檢測設備和技術落后。特別是鄉鎮動物檢疫設備、技術落后,基層檢疫設備仍然停留在依靠體溫計、檢疫刀、檢疫鉤和感觀的原始時期,特別是碰到違法案例時,由于缺乏足夠的取證設備,現場無法立即進行取證,導致因證據不足而無法立案,從而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氣焰。
4.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面寬量大,責任重大,目前“瘦肉精”監測、獸藥殘留檢測等尚未列入財政經費,現有的工作經費難以支撐當前越來越繁重的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迫切需要各級財政加大經費投入和保障。
5.綜合執法體系不夠完善。畜產品質量監督執法機構和力量分散,很多時候需要多部門協作,但基層執法機構和體系不健全,各執法職能部門相互推諉扯皮和配合不力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對策和建議
1.加大輿論宣傳。特別要建立覆蓋縣鄉村的宣傳網絡,廣泛宣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交流各地先進經驗,多途徑多形式宣傳畜產品安全知識,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努力營造政府重視、社會各界支持、群眾理解、有利于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開展的良好氛圍。使廣大養殖戶和經營者認識到畜產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他們能夠學法、懂法、守法,嚴格行業自律,主動接受監督管理。
2.調整工作思路。按照畜產品質量安全重源頭的特點,畜產品安全監管的指導原則應是立足源頭,抓好監管保安全,管住生產加工企業,監督市場流通環節。對畜禽養殖環節、獸藥、飼料生產企業、動物屠宰加工企業,按照標準開展全面整治,符合標準的給予備案掛牌,按管轄區域由同級職能部門監管并予以公示;市場流通環節對公示名單以外企業的產品按違法懲處:公示名錄企業的產品檢查出質量問題實行責任追溯制,產品返回、承擔損失責任,追究法律責任;對不符合規定標準的生產、加工企業給予取締關閉。斬斷畜產品安全隱患根源。
3.加大畜產品安全監管經費投入。將畜產品安全監管執法裝備、監測經費納入各級地方財政全額預算范疇,如:檢疫檢驗設備購置、瘦肉精監測專項經費、獸藥殘留檢測經費等;同時由公共財政補足解決村級畜產品安全監管信息員工資和日常運轉費用,逐步改變僅憑一雙眼睛、一把刀的傳統檢疫、檢測手段,逐步實現以科技手段監管、以法律手段懲處的目標,消除畜產品安全的禍源。
4.整合執法資源,強化協作監管。在大力推行既定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基礎上,加強與商貿、農業、工商、衛生、公安、藥監等有關部門的綜合協調與日常監管的協作,充分運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整合執法資源,明確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職能和應行使的職權以及所擔負的義務和責任,著重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監管機制。建立分工負責制,誰管理誰負責,構成強大的畜產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杜絕出現監管上的錯位、缺位和推諉現象。真正做到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無縫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