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潘潔,陸飛,李輝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信息中心,江蘇南京210009)
?
江蘇漁業信息化建設
對策思考
朱瑞,潘潔,陸飛,李輝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信息中心,江蘇南京210009)

漁業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已成為漁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F代漁業就是用現代先進的科技、裝備應用于漁業,用漁業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等替代以人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投飼方式、捕撈方式,大幅提高漁業勞動生產率。因此,要實現漁業現代化就必須引入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以推動漁業向高產出、低成本、高效率、低損耗、高節能、低排放的方向發展,提升漁業科技水平和生產能力,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筆者就如何推進江蘇省漁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以下幾個觀點。
從總體情況來看,江蘇漁業信息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仍顯薄弱,數據不能統一集中,缺少統一的綜合管理平臺等,主要集中表現為。
1.1信息共享難
各直屬單位已相繼建成了多個獨立的業務系統,“各自為政”,“信息孤島”情況嚴重。具體表現為,數據資源不能有效對接共享,支撐行業管理的信息時效性和準確性不高,沒有形成統一的信息表達和交換標準,對現有資源缺乏整合和共享利用,阻礙了部門及單位間的信息交互,制約了現有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缺少統一的數字漁業管理信息平臺支撐不同部門的業務需求。
1.2缺少專業隊伍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信息化在政府業務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實際工作中既懂漁業業務又精通信息化的人才相對匱乏,缺少一支技術骨干隊伍。高水平的信息化專業人才不足,缺乏綜合協調機制等問題制約了江蘇漁業信息化工作的深入開展。
1.3基礎設施不完善
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全面、不完備,漁業信息基礎框架尚未構建,缺乏漁業數據采集系統、動態監測系統和漁業綜合管理平臺,監控中心、數據中心尚未建立,全面貫通內陸漁業部門的廣域網絡及視頻會商系統有待提升。
1.4信息技術在漁業領域應用不夠
隨著江蘇“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構建、江蘇省海域動態監視監測系統、江蘇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等系統的相繼建設完成并業務化運作,海洋信息化在日常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逐漸體現,而漁業信息技術的應用相對薄弱,在漁業資源、漁業生產、漁業技術管理等過程中信息服務功能還不夠,未能發揮支撐作用。
1.5信息安全意識薄弱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專網節點的擴增,業務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網絡承載的應用內容逐漸增加,對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保障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意識淡薄,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2.1建立漁業信息化標準體系
建設江蘇漁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是保障江蘇漁業信息化建設向程序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的綜合性基礎工作。通過制定漁業信息分類、信息采集、信息存儲、信息服務、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技術標準與規范,逐步構建起科學、系統、先進和開放的漁業信息化標準框架。通過相關標準的推廣應用,促進省級漁業資源數據中心建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保障各業務系統平臺的集約建設及平臺間的數據交換共享。
2.2建立漁業數據中心
以漁業信息標準與規范為基礎,依托江蘇省級海洋數據中心、太湖湖泊漁業綜合管理平臺數據庫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與拓展,建立數據更新、管理和考核機制,加強動態數據的管理與維護,充實數據庫內容,提高數據質量,完善數據交換與共享,建成滿足海洋與漁業管理、研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統一標準的綜合數據中心,保障漁業應用系統的高效運行。
2.3拓展漁業網絡平臺
以省局網絡中心為主節點,省局寧內、寧外各直屬單位為基礎節點,拓展至內陸漁業主管部門,建設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安全可靠的全省漁業信息廣域網,加快具備高質量通信能力的視頻會商網絡平臺建設,搭建在省、市、縣三級漁業主管部門之間充分互聯互通的網絡平臺,促進全省漁業信息共享、政務辦公流程暢通和信息安全保障可靠。
2.4保障網絡及系統信息安全
按照國家和江蘇省關于信息系統風險評估、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管理等有關要求,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度、保密管理制度和各項保障措施,保證江蘇漁業信息網絡的硬件、軟件及數據受到嚴密保護,保障業務系統連續可靠正常運行;健全網絡安全檢查機制,定期開展網絡平臺、數據中心、應用集成系統的安全檢查;建設信息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常態化開展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專項應急預案演練。
2.5以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江蘇漁業信息化建設
2.5.1全局系統綜合辦公平臺和門戶網站集成辦公自動化、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建設完善的全省海洋與漁業局信息廣域網絡,建成省局機關與直屬單位之間無縫銜接的全局系統綜合辦公平臺,保障行政管理服務流程暢通,強化事務處理過程監管,突出視頻實時監控會商,實現以人為中心、以業務為指導、以高效為目標的海洋與漁業辦公系統一體化,提高全局辦公的行政效率和應急處置能力,降低行政成本。進一步完善江蘇海洋與漁業門戶網站功能,規范局直屬單位網站建設標準,指導和推進局門戶網站與局屬單位網站的集約建設,拓展辦公門戶的個性化服務功能,提高網站信息服務的共享和利用能力,提升用戶滿意度。建設多個特色網站并整合網站群。
2.5.2全省漁業管理信息平臺以優化漁業管理和資源為目的,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漁業管理,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建設和完善漁業信息化管理及服務體系,實現對全省漁業發展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等的集中管理和維護,幫助各級漁業主管部門進行數據統計和匯總分析,為現代漁業建設提供創新與發展的依據。同時進一步提高各級漁業部門和單位的信息化素質和基層信息化隊伍建設,基本構建起適應現代漁業建設和發展要求的漁業信息化支撐體系。
2.5.3數字湖泊漁業綜合管理平臺以太湖漁業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通過充分整合江蘇五大湖泊漁業數據,建設江蘇省管五大湖泊漁業管理系統,實現湖泊基礎地理、漁業資源、漁業管理、水質監測等專題數據集的立體化管理及動態展示,以及漁業部門重點監管地物的全景和三維瀏覽。
2.5.4重點湖區、水域動態監管建設船舶GPS數據、水質自動站監測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等動態數據的接入和管理平臺,實現省管五大湖泊資源環境的實時監控。利用移動GIS技術開發漁業管理系統移動終端,滿足漁業管理人員在生產或執法第一線的漁業信息查詢、分析、瀏覽需求以及現場數據采集、記錄需求,為漁業經濟發展、湖泊綜合管理、湖泊環境保護和湖泊科學研究提供全面、多層次的信息服務。
建設重點漁業水域環境在線監測平臺。開展以監測浮標為主要手段的自動在線監測,監視面源污染物入湖情況。在省管重點湖泊布設自動監測浮標,對重點湖泊水質實施在線監測,實現覆蓋重要漁業水域的資源環境監控。
建設重點湖區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重點湖區進行實時監控。為湖區漁政執法提供新手段,減輕漁政人員湖區巡檢壓力,減少執法船艇相關消耗,建成安全可靠的遠程監控系統。
2.5.5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建設供水產品監管人員使用的省級追溯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發現和預警、物料跟蹤和產品追溯、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根據監管需求拓展多層次深化應用,包括:進行大數據挖掘分析,在宏觀層面能提供總體趨勢分析、行業情況參考等決策支持應用。結合GIS地圖展示,開發應急處置管理功能;開發移動監管應用,豐富監管手段和效率等。建設供全社會使用的公眾電子追溯查詢系統,實現公眾通過手機、互聯網、短信等方式方便獲取水產品追溯信息的功能。
2.5.6海洋與漁業一體化集成平臺對現有的系統按照統一的接口規范,進行海洋與漁業綜合業務平臺一體化集成整合、數據集成,將海域和海島動態監視監測系統、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系統和江蘇數字漁業管理系統整合至一個平臺,實現單點登錄,將現有的全省海洋要素的監測數據、漁業要素的管理數據實行集中管理。同時,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性,滿足后期擴展需求。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5.011
收稿日期:(2016-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