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拋物線手游”《憤怒的小鳥》剛剛開啟了“薄情”(劇情單薄)話題,《魔獸》就迫不及待地擠進了影市安檢大門。后方,還有《刺客信條》《俄羅斯方塊》《水果忍者》以及重啟的《古墓麗影》摩拳擦掌。
游戲產品如何進入電影市場?這是游戲人和電影人公關多年卻一直苦惱的課題。1993年,風靡全球的游戲《超級瑪麗》被改編成電影《超級馬里奧兄弟》,上映三周后票房4800萬美元,不到投資的一半,開啟了游戲改編電影的晦暗之旅。直到千禧年開鏡的《古墓麗影》票房破億,這種局面才有逆轉之勢——可惜《古墓麗影2》失利,以至于三部曲夭折。隨后《波斯王子》《寂靜嶺》《街頭霸王》和《最終幻想》等熱門游戲繼續IP革命之路,卻均未能沖破影市的關隘。
如今,新一輪游戲改編又來了,這一次火力都集中在了劇情上。而隨著越來越多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超越本土,游戲電影的命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2014年的《極品飛車》為例,70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北美票房僅收4000多萬,本該又是一個賠錢貨典范,結果卻因中國票房的燃爆柳暗花明,在全球范圍內低調而奢華地卷走了2億美元。驚魂未定的《極品飛車》片方原本打算見好就收,不再拍攝續集,卻最終因為三家中方資本的介入而改變了想法。
《魔獸》導演鄧肯·瓊斯此前在被問到是否會拍續集時,曾謹小慎微地表示“要看第一部的市場表現”,一看《魔獸》中國預售便輕松破億,他的臺詞立馬改成了“續集會拍薩爾劇情”。《魔獸》能否成為影史上口碑最好的游戲改編,還未可知,但票房最高的游戲電影,已成定局。不少人甚至暢想《魔獸》會超越《美人魚》問鼎中國票房冠軍。就目前的13億票房來看,《魔獸》離冠軍還有一定距離,最起碼,它必須解決一個急迫問題:如何突破粉絲電影斷崖式的票房軌跡。
說實話,《魔獸》的劇情改編并沒有脫離好萊塢務實主義的窠臼,但相比《蝙蝠俠大戰超人》和《美國隊長3》的簡單粗暴,它還是有其細膩之處,可以向《X戰警:天啟》看齊。相比此前一系列英雄大片帶來的審美疲勞,“魔獸世界”的大門剛剛打開,魅力的餌線剛剛拋出。它的劇情簡單卻不單調——采取了《權力的游戲》掀起的悲情模式,讓一眾主角壯烈犧牲。其實無需導演聲明續篇將會聚焦薩爾,片末薩爾秒變“江流兒”的劇情,已經預告了一切。小薩爾最后的表情讓我想起了《捉妖記》里的小妖王,如果來得及,我更傾向于先插播一部關于小薩爾的卡通電影,這樣既可以給《魔獸》系列電影帶來豐富性,同時也可以緩沖一下獸人形象對粉絲外觀眾投射的不適感。
據悉,全球魔獸迷破億,在中國也有千萬游迷厚愛。盡管《魔獸》在爛番茄獲評4.3分,但這絲毫抵擋不住全世界魔獸迷朝圣的步伐。種種跡象表明,《魔獸》在中國,已然不局限于游戲改編電影的范疇,而是與超級英雄大片比肩的議題。當下你在中國電影里尚無法看世界,但世界電影卻都在看中國,也算是件賞心樂事吧。
不管《魔獸》劇情能否讓游戲迷之外的受眾都滿意,我個人還是希冀《魔獸》在中國能夠大成,畢竟游戲改編的死穴不是《魔獸》一家的命題,此關隘一旦沖破,不僅對好萊塢游戲電影是一根逆轉性的稻草,對中國本土游戲電影的改造也是一片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