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票的嚴肅跑者
村上春樹說,假如可以選擇自己墓志銘上的文字,他希望可以這么寫:“村上春樹,作家(兼跑者),1949—20××。”丁祖昱說,除了他的專業(yè),他最喜歡做、最樂于談論的就是跑步,最高目標是跑到80歲甚至更久遠。通常情況下,人們并不喜歡被貼標簽,但“跑者”這個咸澀又甜蜜的身份卻是很多人渴望得到的。從初次嘗試馬拉松到跑進國家業(yè)余二級運動員標準,丁祖昱只花了13個月。
和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一樣,丁祖昱在學校讀書時也曾懼怕過三五千米的長跑必修課,畢業(yè)后也不再運動,于是體重一路飆升,三年前的巔峰數(shù)值一度達到87公斤,健康狀況也隨之出現(xiàn)問題。2013年年末他開啟減肥大計,通過節(jié)食加有氧運動,在三四個月里成功減重15公斤。
在《丁祖昱評樓市》一書中他專門記錄了這段經(jīng)歷,并說:“人一旦瘦下來便再也不想胖回去。體重達標后,我必須要做的是保持。”相較于快速減重,保持減肥成果更為艱難。
丁祖昱一開始沒想過通過跑步維持體重,但堅持跑步從而由90公斤減到70公斤的臧建軍(易居中國執(zhí)行總裁、營銷董事長)將他領進了跑步的新世界。2014年剛開始跑步時,丁祖昱也只是隨便跑跑,最多七八千米,到2014年五六月份時,他又加入了劉愛明(原萬科副總裁,現(xiàn)協(xié)信CEO)的跑群“愛馬士”。原本興致不大、只是“瞎跑跑”的他在耳濡目染之下,開始嘗試之前從未想過的馬拉松。輕松完成2014年11月的上馬半馬后,他專門找了教練,為2015年1月的廈門馬拉松做準備。
“這之后1年里我的體重沒變化,但別人都說看著瘦,從樂跑到嚴肅跑者,這都是性格,平時做事就很認真嚴肅,跑步也是這樣。”如今他通過有規(guī)律的跑步將體重一直維持在69公斤左右,《丁祖昱評樓市》一書的封面上他原先稍顯圓潤的面頰如今已顯現(xiàn)出棱角,采訪當天一眼看過去就能看出他深藍色西裝下瘦削但并不單薄的身形,而且熱愛跑步健身的人總是散發(fā)著一種克制堅定的氣場。
從追求pb到享受跑步
從樂跑到嚴肅跑者,這都是性格,平時做事就很認真嚴肅,跑步也是這樣。
早前接受采訪時丁祖昱曾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嘗試過在馬拉松比賽中樂跑的感覺。我覺得樂跑和全力以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到目前我還是想全力以赴。”在達到國家業(yè)余二級運動員標準后,他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
“現(xiàn)在在跑步的過程當中,我不把pb(person best即個人最好成績)作為一個目標,我希望能夠跑得更快樂、輕松,然后也去幫助更多的人跑。在這次上馬半馬中,我沒有選擇私兔而是跟著官兔去跑,跑的過程當中,我還會幫助其他人,有的人可能心肺有問題,有的人呼吸有點不順暢,我會告訴他們該怎么處理。同時我還會關注整體的速度,希望能讓一群人按照他們的目標跑到底,這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超越是一種樂趣,但是你和別人一起共同達到一個目標也是一種樂趣。”
跑步的樂趣絕不僅局限于此,用腳步丈量城市更是跑步時不得不說的一大樂事。現(xiàn)在丁祖昱每個禮拜跑60到65千米,在上海時大多都是在健身房跑,到外地則會選一個好的環(huán)境去跑,特別是在國外,他說跑步可以讓自己重新認識那個城市。
“京都跑了30多千米,大致沿著馬拉松的路線,跑完就覺得京都我都去過了。舊金山去過很多次,但跑過就不一樣,金門大橋也用腳跑完了。跑過紐約中央公園和布魯克林大橋,木頭的地板,一百多年的大橋,這種氛圍和感受沒跑的人是無法體會的。當你用腳步丈量城市后,這個城市就變小了,這種感覺非常好。”
大概是因為車輪之上人與腳下的土地畢竟存有隔閡,在快速移動的汽車里,人只能滿懷心事地關注目的地,而一旦雙腳接觸土地、移動的速度也慢下來時,人才有閑情和心境與自己獨處,在有節(jié)奏的呼吸吐納間感受一座城市的人文氣息,歷史回響以及風情流動。
經(jīng)濟學博士的跑步哲學
我是天蝎座,強調(diào)執(zhí)行力的星座,我覺得對于跑步和工作,執(zhí)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對于如何有效地跑步,丁祖昱提出了五個方法論。
跑步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和工作一樣,首先要設立目標。“這個目標呢,最后要化成具體數(shù)字,就像你工作也要有數(shù)字一樣的。”
“第二是要有計劃,有了目標之后就要定計劃,這個計劃一定是要非常科學的。”
說到自己總結(jié)的跑步方法,丁祖昱不假思索便能給出一系列答案。目標和計劃還不夠,緊跟著的還要有執(zhí)行力。“我是天蝎座,強調(diào)執(zhí)行力的星座,我覺得對于跑步和工作,執(zhí)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第四個是要有取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放棄一些東西。“比如說我,就不能太晚睡,不能喝酒,像我就不喝白酒,只品紅酒,但是這個不是壞事情,很多人都因此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個有條不紊、絕不掉鏈子的人,丁祖昱最后還補充了一點,那就是必須講求科學。“所有的事情你不能說超越自己能力,我是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包括體檢、教練、理療師和兔子。所有的準備全做好,包括補給、每公里的配速、事先的場地勘察和路線勘察。”
他認為跑步和工作、管理都是一樣的,跑步也是管理,工作是管理一個團隊,跑步是管理自己。“我從沒掉過鏈子,我所有的目標,大目標是大目標,小目標是小目標,比如說我這次制訂的就是130,我就是130,1分鐘都不會差。我都會制定第一目標就是基礎目標,比如去年上馬,315是我的BQ目標,最后我是311,我的第二目標是想沖310,但310差1分鐘,但第一目標還是達到了。”


完成個人目標后,丁祖昱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影響更多人去跑步,不僅在地產(chǎn)界,而是影響更多普通人、各行各業(yè)、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去接觸跑步,愛上馬拉松。
“我已經(jīng)跑到二級運動員了,就我個人而言也夠了,證明自己的確能夠做到,接下來我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影響更多人去跑,這件事情就是我當前要做的。”
如何將跑步發(fā)展為一個可以長期堅持并能因此獲得成就感的項目,丁祖昱提出了五步法,而對于怎樣推廣跑步,他同樣也有詳細的舉措并已經(jīng)開始實施,有些已是卓有成效。
“一般來說都要通過一些點來制造影響力,比如說組織易居跑團,核心總部就有150人,然后各地還有不同的團隊,加在一起大幾百號人,另外還有很多員工沒參加跑團,也已經(jīng)開始跑了。”
除了在易居內(nèi)部員工間成立跑團,他們還成立了房地產(chǎn)業(yè)內(nèi)的跑團,輻射更多的人群。“我們成立了易居沃頓培訓班頓的we run跑團,那個有也有100多人,我們培訓班做了4屆,大概有600個學員,其中大概有四分之一都參加了這個跑團。”
“那么第三個呢,我們贊助了上馬賽中賽,而且我做的是地產(chǎn)界的賽中賽,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影響地產(chǎn)人去跑步,從自己的員工到易居沃頓培訓班再到地產(chǎn)圈,把地產(chǎn)圈的比賽組織起來,一步一步來做。”易居在剛剛結(jié)束的上海半程馬拉松比賽中組織了賽中賽,房企內(nèi)部近200人參加,30多家企業(yè)組了40多個隊,易居、樂居和上海萬科分獲前3名。
丁祖昱對于推廣馬拉松還有更大的野心,成立跑團、贊助馬拉松比賽、組織比賽還遠不夠,為了輻射更多人群,丁祖昱還打算出版一本叫做《馬拉松人人都可以》的書。

“我是做數(shù)據(jù)的,這里面我收集了大量普通人的案例,從3年級的小朋友到77歲的老人家,我會把他們跑步的一些基本情況做成一個標準化的問卷,整理好之后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跑步帶來的一些好處和傷害,總結(jié)這些跑者的訓練方法、他們?nèi)绾瓮瓿傻谝粋€馬拉松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技巧和問題、碰到過的傷痛、支撐他們的信念,這些都是每個跑者最常碰到的事情,這樣我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所謂的馬拉松大數(shù)據(jù)。”
由于需要收集跑步者各方面的大數(shù)據(jù),這本書還需要一些時日來完成。目前這本書的大框架都已搭建好,說到具體內(nèi)容他也是了然于胸:“首先我會告訴大家,除了極個別的極端情況,絕大多人都是可以跑馬拉松的。然后我會列出馬拉松的訓練方法和訓練計劃,我們還是要強調(diào)科學訓練,不能瞎跑。我會教大家怎么跑一場完美的馬拉松,讓看到這本書的人,第一次馬拉松就可以跑下去。此外,我還會教大家如何面對馬拉松的傷病,包括預防和治療。最后呢,還會編一章馬拉松的百科全書,告訴大家有哪些比賽和跑團、馬拉松的紀錄和軼事等等。”
出版這樣一本包羅萬象、事無巨細的跑馬書,就是為了給普通人看的,丁祖昱希望即便是一個從不跑步的人都能從看這本書開始愛上跑步,最后完成馬拉松,這樣他也就影響到了更多人。
利國利民的跑步文化
推廣跑步和馬拉松除了出于個人愛好外,對公司的形象提升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策略,比如現(xiàn)在提到樂跑首先就會想到最先在中國推廣跑步的萬科。丁祖昱也不否認這種趨勢,并坦承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贊助馬拉松比賽。但丁祖昱表示,如果中國能形成跑步文化,不一定是馬拉松文化,這對于全民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以及國家醫(yī)療費用支出的減少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現(xiàn)在倡導全民健身,要投很多錢搞什么社區(qū)的健身設備和各種各樣的場館,但跑步什么場館都不要,你自己買雙鞋馬路上就可以跑,投入最少,然后效益最大,而且這些30歲到40歲的人,現(xiàn)在鍛煉了,等到他五六十歲時就不要看病,醫(yī)療費用也省了,這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所以你從現(xiàn)在開始去做這些事情的話,這未來的價值啊,10年之后,20年之后的價值會非常非常大。”
這種因為跑步或健身帶來的益處已在日本顯現(xiàn)出來。“日本作為長壽之國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其中從小運動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在日本看到小孩、年輕人、中年人還有老人都在跑,這種跑步文化是不用講的。國內(nèi)參加跑馬的女性比例較少,而且女性跑者大都以二三十歲為主,但我參加東京馬拉松時,看到那些成績最好的a組的選手都是四五十歲的女性,這說明她們跑了好多年了。”
盡管目前中國還未形成跑步文化,近幾年跑步在中國的發(fā)展速度卻很迅猛,前年只有幾十場馬拉松比賽,去年已經(jīng)發(fā)展到幾百場了。“整個發(fā)展速度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一陣風啊,不要今天紅了,明天就結(jié)束了。我想如果這個東西能夠堅持10年、20年,那可能會對中國的國民素質(zhì)造成質(zhì)的改變。”
跑步與家庭和工作
跑了1年多,如今跑步對丁祖昱來說已經(jīng)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一個好的習慣,在采訪過程中,他經(jīng)常提到“平衡”一詞,他努力在跑步、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跑步要平衡好工作和家庭,你不能把跑步當成唯一的東西。我今天比較反對的是,很多人把跑步當成唯一一件事,不顧家庭,工作也不要。”
他會在孩子過暑假或春節(jié)時選擇休假,帶著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然后跑步變成了一件順便的事。“我盡量讓家人一起參與,比如說去年無錫、廈門和上海的馬拉松,我都帶著家人一起去,能夠讓孩子參與其中其實蠻好。”這種參與并非強求家人與他一起跑馬,而是一種陪伴和見證。
平日兼顧好跑步和家庭于他也不過是一件平常事。工作日五點起床,送完孩子上學后再去健身房跑步,接著去上班。難得清閑的禮拜天,他也會嚴格遵守跑步計劃,跑完回到家也不過七點,之后他會為還在熟睡的太太和孩子準備早餐,然后一家人從早餐開始共度一天。
不將跑步凌駕在工作之上時,跑步帶給工作的益處簡直不勝枚舉。“跑完步上班的感覺特別好,大腦供氧特別集中,腦子特別清醒,處理棘手的事時心情也好,下午不會犯困,工作效率也高。而且在跑步的過程當中,你不斷超越自己,工作當中也有信心,你會覺得自己還沒老,完全有精力、體力和能力去應付所有事情。”
或許這也是他的人生信條,任何事情過猶不及,于是現(xiàn)階段的一切也都呈現(xiàn)出恰到好處的狀態(tài),他在兼顧事業(yè)和家庭的同時,體重得到了控制,身體也變好了,跑步也帶給他更多的成就感,而這種積極的力量又會反射到工作中。
大概跑步的魅力就是在無數(shù)次撕裂自己、接近極限時獲得對自身的重新認知,學會與自己獨處,得到一種可貴的自省和重塑,而支撐跑步的身體各項機能就如同戀人一般,你需要持之以恒的與之溫存,不可冷落,不能急于求成,花時間精力深入了解,費心經(jīng)營,它就會給你回應。
“我發(fā)現(xiàn)我越來越喜歡這種超越自我、與自己賽跑的感覺。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每公里都有不同的風景和考驗,天堂地獄之間的切換就在一瞬間,但要在幾小時內(nèi)就嘗遍這所有的酸甜苦辣,那只有去跑一場馬拉松!”丁祖昱跑完舊金山全馬后寫過這么一段話。他說自己近期目標是完成那本跑步的書,下半年至少跑兩場不為追求pb的馬拉松,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世界馬拉松六大賽事的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