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雯+張志偉+陳桂敏
摘 要:商業銀行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銀行的盈利狀況是銀行發展的決定性指標。本文選取我國16家商業銀行2005年~2015年的面板數據,通過Eviews7.2建立了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對影響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盈利影響因素作出分析。
關鍵詞:上市銀行;面板數據;盈利能力
一、導論
《銀行家》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國內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在三年的時間內幾乎翻了一番,占全球利潤總額的比例甚至超過20%。但通過比較資本回報率和總資產回報率,西方商業銀行的長期平均ROE和ROA分別超過20%和1%,一些頂級的跨國銀行ROE和ROA高于30%和1.5%。國內良好的商業銀行利潤平均ROE和ROA--約15%和0.5%。從收入來源,國際先進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例超過30%,有的高達50%,但國內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大多數仍然在10%左右;除此之外,國內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對擴大業務規模,促進業務的發展。
二、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
1.資產質量與上市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
資產質量與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十分密切,一般來說,風險高的銀行收益較好,但是這和整體經濟狀況是相關的,當經濟受到較大的外部沖擊時,資產質量較高的銀行抗壓能力就很強,能夠保持較好的經營狀況,反之資產質量較差的銀行,信用風險就大,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動的時候,就會給銀行帶來交大的波動。
2.經營效率與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
商業銀行的費用管理能力是商業銀行表現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它與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關系密切,商業銀行的效率高,經營管理費用就低,成本就低,盈利能力就強,但目前隨著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中間業務收入占比越來越高,對應的管理支出也就隨之增多。
3.創新能力與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
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其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上,而非利息收入主要來源于中間業務。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提高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多樣性,并且由于中間業務占用資金少,成本低,風險小,且盈利能力較強,能平衡商業銀行的風險與收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處于起步階段,金融創新還有巨大的空間。
4.流動性與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系
流動性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表現在倆個方面,一方面銀行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若出現擠兌現象,會大大降低銀行的信譽嚴重時甚至可能使銀行破產。就算不出現擠兌現象,銀行發生流動性風險時也可能以不合理的價格變現自有資產或者以不合理的價格在外界融資。這樣會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盈利性和流動性是倆個相對的指標,流動性高時,盈利資產的利用率會受到影響。
5.資本充足率與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銀行的總資本包括借貸資本以及權益資本,權益資本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在對外界風險的沖擊時,權益資本對外界風險的沖擊能期待緩沖作用,并且權益資本較高的銀行可能處于內部人的考慮,經營效率會相應提高。
三、上市商業銀行盈利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
本文立足于我國商業銀行,通過規范研究剖析了我國16家銀行2005年-2015年的有關面板數據。筆者選擇用面板數據的模型來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再運用Eviews7.2對其進行回歸分析。
2.指標選取
筆者主要研究了從銀行的盈利影響因素中選取對應的財務指標,利用面板數據的模型回歸分析了商業銀行的盈利狀況,剖析每個影響因素和銀行盈利狀況之間的聯系。
(1)因變量指標
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Average Equity,ROAE)=稅后凈利潤/平均資本凈值%。ROAE是評價股東的平均收益率的指標,它可以評估股東在銀行投資的資本所取得的凈利潤。
(2)反映風險應對能力的指標
貸款減損支出/平均貸款總額%(Loan Impairment Charges/Average Gross Loans%,CL)。銀行面臨著信用、操作、市場三大風險,由于貸款減損支出的計提一般在凈利潤前,它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利潤。同時不良貸款的增多也會使銀行擴大對撥備的計提,使利潤減少。所以該比率在反映資產質量的同時,也對銀行的盈利狀況產生作用。
(3)反映成本與收入的指標
成本收入比率(Cost To Income Ration,CI)。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率也將對其盈利狀況產生很大的影響。該比值越低,銀行在營運過程中相關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可以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
(4)反映資本充足率的指標
資本充足率=股權/資產總額%(Equity/TotalAssets%,ETA)。資本充足率是評價銀行的資本金與其總資產占比的指標。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它的盈利狀況有著很大的關聯。
(5)反映市場規模的指標
該行的總資產數額(Total Assets,TA)占全部16家銀行的比重分析。規模指標是銀行在網點、客戶、資產上的優勢的體現,也是銀行在業務定位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影響。銀行規模的大小影響著它的盈利狀況,這基本是由于規模經濟及范圍經濟。銀行成本的大小并不一直表現為規模經濟。
(6)反映流動性的指標
貸存比率=貸款/存款%(Loans/Customer Deposits%,LD)。流動性狀況指的是商業銀行將資產變現但不發生大量的損失所用最短的時間或在資本市場籌措到其所需資金的最快速度的能力.
(7)反映創新能力的指標
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Non-Interest Income/Gross Revenues%)。非利息收入與總收入的占比越大,表明銀行具有越強的創新能力。
3.實證模型的建立
由F檢驗和Hausman檢驗可以判斷應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其中被解釋變量為德國商業銀行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解釋變量x1為貸款減損支出/平均貸款總額,x2為成本與收入的比重,x3為權益資本與總資產的比重,x4為該行總資產數額占全部50家銀行的比重,x5為貸款占存款的比重,x6為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估計結果:
上表輸出結果說明,回歸系數顯著不為0,調整后的樣本可決系數為0.79,這表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從回歸結果能夠看出,對于本例中的16家銀行來說,盡管它們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傾向相同,可是其銀行的自發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存在顯著的差異。
四、建議和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銀行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據此,本文提出了一下幾點建議,也許可以對提高其盈利能力有些許幫助:
1.順應市場變化,使收入方式多樣化
商業銀行應該順應市場的變化,主動改變其發展策略,增強其創新能力。不僅要大力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增加其非利息部分的收入,還要利用它在信息、專業水平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加強開拓中間業務的力度,改善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單一的狀況,分散風險。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生存發展意義非凡。
2.控制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過小時會使商業銀行的成本支出增加,但當其市場規模過大時則會表現為規模不經濟。所以,商業銀行應該控制其擁有適當的資產規模,精簡機構和人員的數量,避免出現機構和人員的過渡臃腫。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員工時,不僅要加強員工業務方面的知識,并且要加強其投資銀行方面的知識;聘請具備商業銀行與投資商業銀行知識背景及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的人才,為將來的綜合型轉變奠定基礎。
3.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
銀行業務的多樣化對于銀行的監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挑戰:銀行所監管的目標不僅限制于以往傳統的銀行業,還會囊括證券和保險業,當局的監管部門應該高瞻遠矚,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避免產生監管缺位和空白。
參考文獻:
[1]Doliente,Jude S. Determinant of bank net interest margins in SoutheastAsia,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Letters,2005.
[2]齊月.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可持續研究[D].杭州大學,2011.
[3]倪美蓉.上市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時代金融,2011(26).
作者簡介:王怡雯(1992- ),女,漢,云南昆明,碩士,云南大學,金融學;張志偉(1990- ),男,漢,山西大同,碩士,云南大學,金融學;陳桂敏(1989- ),女,漢,云南曲靖,碩士,云南大學,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