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江歐
摘 要: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詩教學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也有很高的地位。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古詩教學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詩對于培養學生語感,增強他們的語感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提高他們對古文明的自豪感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古詩;教育
古詩,以其凝練的語言、生動的表達方式、豐富多彩的情感表達等,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學習古詩,在于感悟文化之美,在于陶冶性情,舒暢情感,在于愛的教育,在于對語感的感知和感悟。古詩獨特的意境表達是整個語文教育教學的魂,對散文、雜文、說明文等各種題材的閱讀和習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古詩教育教學也是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方式之一。
一、古詩教育教學的審美教育要符合學生的特點
長期以來,古詩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都以背誦、翻譯等為主,忽視了古詩本身的審美教育。在古詩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也大都以識記和背誦為主,對于情感和興趣的挖掘有所欠缺。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審美教育逐步成為古詩教育教學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古詩教育教學的審美教育,必須以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為前提,比如對于低年齡層次的學生,古詩教育教學大都以畫面感強的審美教育為主,讓學生感悟自然之美,如,《春曉》、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等,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審美教育會逐漸向社會教育和愛國教育為主進行轉變,如,李紳的《憫農》、杜牧的《過華清宮》、杜甫的《春望》《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等。
二、古詩審美教育要難度適宜,因材施教
古詩審美教育,要善于將古詩與當前的經濟生活相結合,從生活中尋找古詩審美教育的切入點,難度要適宜,既要滿足一些優秀學生的學習和審美要求,又要照顧學困生的學習和審美要求。既要培養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興趣,又要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對生活素材的挖掘讓他們感受古詩的美。
三、古詩審美教育要增強學生對于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古詩的審美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欣賞能力,對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從而達到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欣賞和鑒別能力。
綜上所述,古詩的審美教育是整個語文教育教學的很重要一環,也是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將課堂教學和審美教學相結合,積極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