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 王國賓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實際操作的情境,增加學生體驗,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關鍵詞:數學;小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因為數學的枯燥和遙不可及而不愿學,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達爾文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時曾經說過:“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的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可見興趣作用之大。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現結合我的工作實踐,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拙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一節課若有一個好的開頭吸引住學生,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個‘絕招,隨便哪位同學站起來任意說一個數老師就能迅速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學生爭先恐后出題考我,他們先說出的都是小一點的數,我都準確說出了答案,這時有一名學生說:“老師,我說出幾個較大的數您能判斷出來嗎?”我說:“可以。”接著有幾個學生說出幾個較大的數,我也立即報出答案,并請學生加以檢驗,結果準確無誤,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我話鋒順勢一轉,引出新課,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組織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思維、活動、情感,憑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產生新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積極熱情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索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意義和寫法”一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我直接出示一個百分數,問:“這是什么數,你們見過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是百分數,我們經常見到它。”我又問:“你們在哪些地方見過百分數,可以提供一些材料嗎?”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在社會書上看到陸地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29%,在酒瓶上看到酒精度11%等。”這時我不失時機,問:“你們能說出你所提供的百分數的意義嗎?”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在教材上是首次出現百分數,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就認識了。我們沒有從教材到邏輯起點出發引出百分數,而是直接利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把握適宜的切入點,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熱忱地展示著他們已有的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則抓住本科知識的核心問題“你們能說出你所提供的百分數的意義嗎?”引導學生繼續探索。正是由于找到了教學教學準確切入點,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無奈地“跟著重復”而是生動高效地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拓展了一些經驗中的空缺內容,突出了重點,激發了興趣。
三、創設操作情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現代數學論也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聽科學。是的,聽的內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學得會。通過操作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整體模型,再分析圓柱各個組成部分。接著就開始操作,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硬紙卷或筒為圓柱側面,再把側面展開。反復操作幾次,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展開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什么?寬是圓柱的什么?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在學生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得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的周長×高。
通過操作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四、創設實踐環節,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都會盡力去完成。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境的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進行嘗試當一次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狀態。
總之,只要能做到有愛心、耐心、細心和恒心,就一定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英姬.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華少年,2015(26).
[2]劉大芳.與“興趣共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J].赤子:上中旬,2015(24).
作者簡介:許晶,女,出生于1966年7月1日,籍貫:吉林省鎮賚縣,學歷:大專,職稱:小教一級,就職學校:吉林省鎮賚縣建平鄉中心小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