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王曉琴
摘 要:美術這門學科包羅萬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只局限于繪畫,而應當打開思路,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進行創造。書法的剛健、柔美同樣能透露出文字的繪畫美,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加入書法臨摹,幫助學生體悟漢字的造型美和其中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美術;書法臨摹;漢字
美術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創造力。同時,美術這門學科也包羅萬象,美術不只是單純的繪畫,教師可以將美術與音樂相容,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感受繪畫的美感,同時,美術也可以與書法相結合,教師可以透過書法的魅力來感受字與畫交融的美感。
但是在現實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常常忽略了美術的這些特點,常常只是單一地進行繪畫教學。因此,作為美術教師,要懂得變通,學會將相通的知識點融入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領略藝術的魅力。尤其在中國書畫藝術領域,書法和美術的關系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可以在學術教學中適當融入書法臨摹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一、引導學生臨摹打開思路,幫助學生領略漢字的藝術美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有時會采用臨摹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是臨摹的對象僅僅局限于繪畫作品,其實,如果只是單純進行“依葫蘆畫瓢”的臨摹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并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臨摹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觀察、審美,從中找到自己創作的靈感和發揮的空間。
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臨摹時不要局限于一個狹小的圈子,而應當打開思路,例如書法等,只要與美術相關聯,都可以作為臨摹的對象。中國文字的特殊性賦予其藝術的美感,“方塊字”無論是整體外觀還是內部結構,都充滿了藝術氣息,筆畫之間的起承轉合、起筆停頓、行筆流暢、轉折微頓,不單純講究一筆一畫的美觀,更講究筆畫間的搭配,字與字之間的協調,這樣寫出來的字自然就充滿了藝術的美感。
因此,美術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安排、計劃,在課程中適當增加部分書法臨摹的教學,也可以在課外活動中作為拓展,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為他們講解漢字的構造,筆畫的特點與搭配,幫助他們感受漢字的美感和魅力。整體的協調性同樣也是美術繪畫中強調的內容,因此,將書法臨摹融入進來,也從另一個側面向學生講述了整體的重要性。
二、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文字美
文字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等公交時的廣告牌、隨手收到的宣傳單、超市搞活動時的特賣海報等,這里面往往存在大量的藝術字造型,這些宣傳畫報常常巧妙地融入了繪畫和文字,是美術與書法完美結合的例子。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素材,并幫助他們分析這些文字為什么會這樣設計,這樣設計又有什么樣的好處。
藝術就是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術這門學科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他們找到生活中存在的藝術。通過搜集宣傳冊上的藝術字造型,再幫助他們進行分析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這些藝術字進行臨摹,這樣做既幫助他們了解到文字的線條美和流暢性,同時也在激發了他們繪畫的靈感。
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這樣的方式進行創作,可以規定一定的主題,例如“中秋節”“月亮”等主題,讓他們自行發揮想象力,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把自己的思維和想象用文字或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然后讓學生彼此進行分享,講述他們創作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遠比簡單地臨摹繪本要有意義得多。
三、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將書法臨摹融入美術教學,能夠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創造力、想象力,這樣的想法非常不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避免把這樣一項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變成學生的負擔。
第一,將書法臨摹融入美術教學,教師應當注意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例如,學生的年齡層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低年級的小學生更是識字不多,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有限。因此,書法臨摹盡量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開展。
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的感受,他們接受這樣的方式嗎?他們愿意進行這樣的嘗試嗎?在嘗試過程中學生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這些都需要教師對學生保持高度的關注,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及時解決產生的問題,讓這樣的教學能被學生接受,并給他們帶來快樂。
第三,教師要多注重講解。漢字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和淵源。這樣的文化知識同樣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豐富他們的課堂,開闊他們的視野。講解必不可少,只是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接收能力掌握講解的度,爭取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吸收。
漢字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其字形和結構之美是其他文字不能比擬的,因此,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融入書法臨摹教學,透過漢字的藝術美,來講解美術的知識,通過繪畫與文字的相通之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和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孫桂鳳.小學美術臨摹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5(04).
[2]余強.淺談“嘗試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書法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