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波
摘 要:中國詩詞文化悠久燦爛,是我們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其語言優美深刻,韻律優雅,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國文化史上最為燦爛的一筆。古詩詞厚重的文化和歷史至今對我們影響深刻,近年來,社會對詩詞文化復古熱情高漲,然而,小學語文啟蒙教育發展卻并不樂觀。對小學古詩詞教學狀況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低學齡段教育屬于蒙學教育,學生古詩詞的啟蒙也由此開始,就此我們著重對低學齡段的古詩詞教學進行探討。
一、限于課本的框架
低學齡段的學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弱,但是我國也有大量的啟蒙詩詞。如,課本中《詠鵝》,為駱賓王七歲所詠,字詞簡單,描繪了一幅鵝在水面悠閑游蕩的場景,非常適合啟蒙階段的學生學習。拓展課外古詩詞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課本中低學齡段詩詞很少,拓寬學生的閱讀古詩詞框架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教師可以和家長多溝通,選擇簡單的古詩詞讓學生在課外學習優秀的古詩詞,例如《敕勒歌》《春夜喜雨》《江南春》等簡單的古詩詞。
二、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我國的古詩詞中,描繪人文景觀的詩詞數量很多。低學齡段的學生學習的古詩詞比較簡單,多是以詠物、詠景為主。為此,我們可以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古詩詞中所描繪的物和景以圖片或視頻等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理解。例如《詠柳》一詩中,學生年齡小,見識少,不排除沒有見過柳樹的學生,學生無法體會“萬條垂下綠絲絳”之景,這種情況下,我們給學生播放風吹柳條的視頻,讓學生深刻地體會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詩文就在我們身邊。
三、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古詩詞語言優美,但有的低學齡段學生對這種優美無法理解。古詩詞的韻律朗朗上口,這是任何課文都無法比擬的。古詩詞韻律強,易于背誦,讓學生充分理解詩詞的內容,背誦詩詞就更為容易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輔以詩歌音律,以唱歌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激發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金妍.讓古詩詞的魅力之光在心靈閃耀:如何培養小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1).
[2]錢少洪.古詩詞教學:要讓文字活起來[J].教學與管理,2011(35).
[3]陳云芝.小學古詩詞學習淺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