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在小學科學教學大綱中,有很多關于測量的內容,所以培養學生的測量能力成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相對較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不斷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測量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測量能力;培養途徑
要提高小學生的測量能力,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是理論部分,教師首先應該在測量開始之前進行示范和講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測量中的注意事項。第二就是應該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測量能力,讓學生親自操作,以鞏固理論知識。通過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測量能力。
一、引導學生進行規范測量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于正確的測量方法沒有太多的了解,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測量能力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好理論基礎。通過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且熟記在測量實驗中的一些注意事項,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規范的、正確的測量實驗。例如,在五年級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時,這個實驗一般使用小車和拉力計進行測量,在測量中需要注意的是測力計端一定要固定,并且用均勻的力拉小車。所以教師在開始試驗之前,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強調,避免學生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誤差。
二、在實踐中提升測量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測量能力,僅僅依靠理論知識是不行的,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例如,在四年級學習“測量降雨量”這一課時,需要使用雨量筒和量杯對降雨量進行測量。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共同完成測量工作。由教師進行實驗前的注意事項講解,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操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并且教師應該在最后對學生的實驗成果進行檢驗和點評,重要的是要對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發現的錯誤進行講解,進而避免學生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要提高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測量能力,就要通過教師不斷地引導和定期的強化學習。在使學生掌握規范的測量方法和保證測量準確度的注意事項后,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提高。通過實踐,在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教師也更容易發現學生在測量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參考文獻:
梁愛民.如何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的測量能力[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3).
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