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詩林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做到課堂教學“三部曲”,抓好有效課堂,實現高效課堂,追求卓越課堂。學校先后組織多次新課程培訓以期達到卓越課堂的要求。通過培訓,我充分認識到新課標應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為中心,努力打造卓越課堂的新理念。那么,什么是卓越課堂?我是這么認為的,卓越課堂是很優秀的,超出一般的課堂,是我們教師努力追求的課堂,我們要從以下四方面來把它做好。
一、態度要卓越
這是推進卓越課堂的關鍵,教師意識上沒有卓越課堂的理念,對卓越課堂教學沒有認真學習和理解認識,那么卓越課堂也就無從談起。這要求教師將自己重新定位,把自己與大家放在同一起跑線上,虛心討教,共同推進卓越課堂。
二、備課要卓越
教師認真領會了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首先,我們要備好編排教材者意圖,深入挖掘教材內涵,探索知識儲備點及相關鏈接的知識點,因為,現在的教學,不能再像從前一樣,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就課本教課本,而應當基于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前準備好教學用具及課件,才能做到駕馭課堂,胸有成竹。其次,課前要充分做到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考慮到能否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能否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再次,備好新課程觀強調的,課程是師生共建新知識的過程,要備好預見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的目標。
三、上課要卓越
課堂要進行改革,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主陣地。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課堂教學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做到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由“傳道授業解惑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和方法者,提倡教師少講,學生多練,使課堂成為學生搭建的相互學習、相互展示的平臺,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為此,縣教委推出了“兩重六步教學法”,我校在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總結出了“陽光五環節教學法”,以語文教學為例,課堂上通過“引、讀、品、思、用”五個環節在教師的參與下,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交相輝映,讓學生在讀中思,在思中品,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當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不是在課堂上放任學生,教師還是課堂的組織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要讓小組討論的內容遠離課堂內容,要把握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度。
四、反饋要卓越
新課標是按學生發展的要求編排的,對于我們山區的孩子來說,本身就相差一段距離。這里要求反饋,我們從兩個方面入手,教師方面本身要反省,教學效果如何?改進的措施?學生方面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及時的反饋,把學生的不足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教學要反饋,教要得法,教無定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各種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講具有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了解自己,了解學生,了解學校,了解社會環境,采取最適宜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這樣的課堂我認為就是卓越的課堂。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