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榮



2001年,位于香格里拉縣城的松贊香格里拉(也叫松贊綠谷)開業,之后幾年,奔子欄、塔城、梅里、茨中的4家精品酒店相繼開業,在三江并流的核心區域形成環線。極盡干熱的深谷、歷史悠久的寺院、田園詩般的農舍、望塵莫及的雪山……視野所及,每一處都是大風景,你很難在別的地方找到與之媲美的風景長廊。占據唯一性的景致是他們的極致追求。
從遠處遙望松贊,或是在松贊的任何一扇窗向外遠眺,視線之內都是一幅完整的畫。這得益于白瑪多吉拍攝電影時所接受的時空結構的訓練,在建房子時已經清晰知道建筑內外的效果。在這里,你會發現每一處都是精心設計,卻察覺不出設計的痕跡,一切都像從在地文化和自然里生長出來。有時你會看到數百位手藝人全年無休地打磨一樣器具,他們都是白瑪多吉從全國各地邀請而來,或是直接供養起來的稀有手藝人。酒店里精巧的物件,便是他們的勞作。對于每一個去過松贊的人,印象最深刻的也許是隨處都可以遇見的,跟家人一樣的管家,溫馨、親切、自在、無拘無束,卻又足夠私密。然而對于白瑪多吉,這一切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做好酒店,而是借助酒店這個載體,呈現藏族文化里最精彩的部分。
從2001年松贊綠谷開業至今,白瑪多吉在松贊的第15個年頭開啟了滇藏線沿途(麗江——拉薩)的新一輪酒店, 松贊也慢慢成為文化主題酒店的標桿。我們選擇在這樣承前啟后的轉折時期,更深入的了解白瑪多吉,這位業界“偶像”,以及他的松贊系列,希望能給從業者以及路上的旅人帶來一些啟發。
白瑪多吉
藏族人,松贊精品山居創始人,松贊集團董事長,旗下共有6家藏式酒店,均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其中由法國雅高集團參與管理的松贊林卡屬于文化度假酒店,其余5家為松贊精品酒店系列。
“松贊”是什么?
你把酒店命名為“松贊”,是因為第一家在松贊林寺旁邊,還是有其他更長遠的意味?
白瑪多吉:我們松贊(SONGTSAM)在藏文和英文里的用法和松贊林寺并不一樣,我們的松贊是“兜率天”的意思,比較直觀的理解就是心靈凈土,和松贊林寺只是諧音。包括我們的Logo,是一個八瓣蓮花的組合,融合在吉祥結里。蓮花暗指壇城,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其實指的就是生命的本質是不曾受到染污的,吉祥結代表宇宙萬物和一切有情眾生都在循環往復之中,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松贊是遠方的家
果然有更長遠的意味。安縵在選址時,致力于找到與歷史文化結合的獨特自然環境,你把酒店建在這么偏僻的地方,你的選址標準是什么?
白瑪多吉:還是跟松贊的核心價值有關系,我一直希望松贊能給大家一種“遠方的家”的感覺,遠方的家,家在遠方。
遠方的家,除了要有很好的文化和自然基礎,還要有很好、很強烈的地貌特征,最核心的元素是遺世獨立,不容易被淹沒的。比如松贊梅里,飛來寺我是肯定不會選擇的,因為那里已經被湮沒了。政府當時也讓我去霧濃頂,但我覺得那里的發展空間太大, 如果我去了,勢必會有第二家第三家來,也很快又會被淹沒掉。我第一個酒店松贊綠谷是2000年開業,等到其他酒店開業,已經有了差不多10年的準備,有了很好的品牌基礎和客戶群。還有這一切我都首選在迪慶來做,是因為我對這個地方有深厚的情感和眷戀,加之在迪慶做這樣的事情有足夠的掌控力,也有足夠的了解,而這個地方本身就有足夠好的自然和文化基礎。
你的5家酒店分布在香格里拉、奔子欄、塔城、茨中、梅里,這是最初就有計劃的?
白瑪多吉:對,有計劃的。像我剛才說的,我在迪慶做這樣的事情有足夠控制力,無論是和地方政府還是和村民的溝通,還是勞務資源。如果松贊還沒有發育成熟, 控制力是個大問題,因此當初我沒有首先往鹽井、西藏方向走。其次,我對這個區域特別了解,我會研究大多數旅行者對交通的承受能力,路途上多長時間是一個極限。還有整個區域的資源,我選擇的每個點都一定要具備目的地的功能。我們要保證住在酒店里就已經深入到這個區域的文化和自然的核心里了,再在周邊稍微走動一下,就能體會和感受到這個區域內最有特征、最具特點的地方。因此具備旅行目的地的功能是松贊選址最強調的元素。
從河谷到雪山,沿遠方的家環形一周
是先有環線的初衷才開始找地方,還是有了幾個地方以后最后串成環線?
白瑪多吉:一開始就想做環線。2000年做綠谷,03、04年就有環線計劃,但是不敢做,覺得市場不成熟,酒店在那么偏遠的地方,我要培育了自己比較廣的市場后才敢做。最后猶豫再三,2004年底,還是決定先做松贊林卡,以便培育更廣的目標客戶。通過松贊林卡,我培養了很多的工藝人,包括砌石頭的,做木頭的,從南通、四川、鶴慶到整個迪慶州,聚攏了很多很好的手藝人。到了2007年,如果再不操作酒店環線,可能這些人攏不住,再找起來就會特別難。果然之后,確實也很難再想找到那么多的手藝人了,因為很多人都已經改行,不做這么辛苦的工作了。
電影的蒙太奇如何回贈給建筑
很少有人像你這樣,從大格局到小部件,全都親自動手設計。你是怎么做到的?
白瑪多吉:首先我生長的環境給了我很好的啟發。藏區鄉村里幾乎每家每戶蓋房子的時候,都是當地村民一起幫忙蓋,所以我們從小就是在工地里玩耍,大概都知道房子是怎么蓋起來的。有了這樣的基礎,建筑對我來說并不陌生。
其次,電影里的蒙太奇這個詞匯是從建筑里來的詞匯。這種時空結構的概念,是我在從事電影和紀錄片的活動里越來越具體地被培養出來的,特別是對抽象空間的想象能力,這個是通過電影的訓練已經被造就得很好了。我做第一個第二個酒店的時候,我的心里已經形成了建筑的藍本模型,可以預見到從外面看這個建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從建筑里往外看又是什么樣子,雖然還沒有建成,我內心里已經很清晰了。
此外,我喜歡琢磨。你說選址,我有近水樓臺的便利,以前拍東西的時候,總是要先找一個很合適的機位,只是當年拿的是攝像機,現在變成擺酒店了。
一般精品酒店就等同于設計酒店了,對松贊來說,怎樣的設計才是合適的?
白瑪多吉:我不怎么提倡設計感,設計本身應該隱藏在建筑里,而不是強調出來。建筑是人住的,用是最好的目的,真的要在環境里呆得住,就需要很親切。強調設計感,往往就會好看不中用,第一眼特別漂亮,但哪里都坐不下去,沒那么舒服。即使待下去,也靜不下心來,感受不到在地的陽光、空氣、風景以及彌漫在其中的靈性,最終你也不會留戀那個空間和環境。所以一直以來,我還是比較排斥所謂設計感,所有的設計都是要服務于功能的,而不是表演。太強調設計感就會變成一種表演,最后讓用的人沒有辦法真正放松下來,心總是擔著,我不喜歡表演。
建造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白瑪多吉:最基本的困難就是水、電、污水,包括運輸,所有配套的基礎設施都要自己解決,差不多每個地方都是這樣,大型卡車進不去。雖然是在做在地文化,但是很多東西還是沒辦法在當地解決,還是要從老遠運進去。還有操作層面的困難,因為規模都特別小,工種又特別多,建造的成本就會很高,操作難度也會很大。
最好的服務,就是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你的客人
業界最佩服你的就是你們的服務,每個員工都給人松贊人的感覺,有很整齊的、整體的松贊氣質,這太難了。你是怎么培訓松贊員工的?
白瑪多吉:首先還是跟松贊的出發點有關吧。你做酒店是為什么?對于我,因為有更遠的追求。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橋梁,通過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民族和這個民族的文化。后來嘗試做第一家松贊的時候,我發現也許它會是我實現理想的平臺。我只要(酒店)能維持,就不會有太強烈的回報追求。我可以在能維持的情況下,盡可能給員工更好的利益,這是第一。
第二,在經營松贊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本土化,只有這樣,發展才能可持續;其次,要重塑人的文化特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恰恰來自本土的員工,本身就具備這樣的基礎。現在整個松贊的員工98%都來自本地,包括高層管理者。我特別了解這個區域的人,因此我能很好地體貼他們的需求,并慢慢地啟發他們,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對松贊核心價值的認同,也就是,獲取快樂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予別人快樂。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員工溝通,甚至和每一個基層的員工,讓他們了解我的想法,愿意靜下心來,能步調一致,跟隨著松贊的發展而發展。
年輕的時候有過青春叛逆期,想要出離這個地方、出離這個民族的時候嗎?等到年長了再返回,還是一開始就很認同它的核心價值,立志來傳播它、呈現它。
白瑪多吉:對它的理解是不斷在發展的,但最核心的東西沒有改變。80年代初期,整個宗教信仰恢復自由以后,家里的母親、老人做一些禮佛的時候,我還會說這是迷信。隨著成長,了解外面的世界越多,了解自己的文化越多,越發現這里潛藏的東西不是可以用簡單的迷信來概括的。這種學習的激情也開始慢慢增長起來,最終隨著積累、機緣,從量變到質變,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宇宙和生命的規律原來是這么奇妙。隨著認識發生變化,心靈也會逐漸強大起來,否則也不會回到老家來做松贊這么麻煩的事情,因為在迪慶和更遙遠的地方做松贊,意味著你要具備常人不能耐受的孤獨、寂寞和單調的生活。
我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獲得了這樣的心理能力,并造就了這樣的機遇,因此也希望能把這樣的認識分享給更多的人。
足夠遙遠,才有足夠寧靜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松贊最初就是單純的精品酒店,那是什么時候想在這個平臺上做旅行目的地的?
白瑪多吉:在做第一家松贊的時候,我就很想知道這個平臺能不能成為我所希望的分享文化的平臺,那我做了之后發現有這個空間,我就義無返顧地離開了央視,完全投入到這里。在兩三年的過程里,我也在研究,怎么有可能持續的把精品酒店做下去,一定是要有最核心的元素。后來我想通了一個問題,你要做旅行酒店,首先要有產品,產品是你的生命、靈魂,要不然莫名其妙在那里做一個精品酒店,讓人家來品什么呢?說實在,可能有的人慕名而來,但是它形不成核心競爭力,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那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支撐?才能讓內心觸摸到美好的意境?是哪樣的地方,哪樣的人,更接近這個目標,更能感受到這種意境,所以我只能把酒店放在更遠的地方去,更深的地方去。因為每個人都想在生活中遠離一段時間。為什么我說是遠方的家,因為遠方的家就是遙遠,只有物理的遙遠,距離感,才會使人獲得寧靜。
為什么要養手藝人
做環線是為了保護很多傳統手藝,我知道松贊在酒店里也有很多手工藝品的擺放,和這些手藝人也有深入的合作。在發掘、呈現、保護本土文化上,松贊有怎樣的理想?
白瑪多吉:就拿黑陶來說,我特別尊重孫諾七林,從很多年前我在央視的時候就拍過他。我也是和他在不斷地交流,因為隨著市場的牽引,所有做黑陶的人都在造型上有了重大變化,但我一直讓他不要受這些牽動,要保持自己的傳統,還是要把這些最好的傳承下來。可以提高發展,一定要遵循脈絡,不要改頭換面。孫諾七林和他兒子一直在很堅持的做傳統黑陶,我所有的產品客人都會帶到他們家,我們會請他表演堆燒,我們也付費用,也買很多老人的作品。另外像木工,從松贊林卡開始到現在,我養了一批木工,包括本地和江蘇南通做建筑和手工家具的,養到什么程度呢?前些年我沒有任何要做的項目,也還沒有決定做滇藏線,但我還是找出一些能做的事情給他們。
這很難的,他們不是只有你一個客戶,總有其他客戶來提出更符合現在大眾市場的需求,他們的審美就不一定能堅持下來。
白瑪多吉:可是結局還不錯,比如銅工,07年我找到現在這個銅工,開始跟他溝通怎么做臉盆、洗面臺、浴缸,我發現這是個非常好的銅工。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想方設法給他們安排全年到頭的活兒,而且隨著市場的變化年年給他們主動漲工價,不讓他們閑著一天,慢慢地我們產生了更多的碰撞和交流,制作了很多適合在酒店售賣的特別的工藝品。
我還曾經很長時間地養過特別好的來自鶴慶的石工,最后實在沒有活兒了,我就盡量安排出一些可以改造的工作給他們,現在松贊麗江和拉薩的工程又接上了。
松贊只是媒介,最終是要找到你自己的凈土
我們來聊一下宣傳吧,看你們最近都在北京上海各處跑,還蠻有“宣傳期”的感覺,聽說以前從不做宣傳,但是(美國)國家地理自己花經費來采訪,實在是太喜歡,回去寫了一篇100多頁的封面文章,因為涉及到酒店,雖然改了很多遍,但最后還是在文章后面留了酒店電話,這是多少酒店的夢想呀。關于宣傳,你是怎么想的呢?
白瑪多吉:其實過去呢,我們很謹慎,因為我們自己還沒完全準備好,不想那么快膨脹掉,還是首先想自己做到胸有成竹。其實現在也還是很謹慎,我不需要沒有必要的知名度,比如前面講的路牌設計,也是希望很明確地面對目標客戶。
今年我們確實也開始加強宣傳了,同時很多媒體人也增加了對我們的報道,但我還是希望能給客戶一個明確的信息,不要因此對我們有過高的期望值。
我們努力盡量做到更好,但我們也不是奢華酒店,也不是設計感很強的酒店,我們就是精品酒店,但所有建筑都是耐得住推敲的,都是溫馨的,有在地文化的,是從那個地方的歷史和自然里長出來的。
一旦成為松贊人,你就不可能成為其他人
這些年你在外面也住了那么多酒店,哪些酒店對你做松贊有啟發的?
白瑪多吉:對我啟發最大的還是安縵在不丹的Amankora,他們的產品運作模式就是現在松贊的“探索三江并流”和“尋訪香格里拉”,我們分文化和自然,他們沒有細分,就是了解不丹。整個行程走下來真的很輕松,一個司機一個管家,帶著顧客,他們不是特別貴的車,就是韓國的現代,我們住了10天所有的安縵,總共付了一萬八千美金。安縵的產品確實很周到,酒店的經營也真的有回到了家里的感覺,非常本土化,所以這給了我最強大的鼓勵,松贊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去過很多別的酒店,也去了很多旅游熱門的地方,像巴厘島、夏威夷、日本、泰國、美國,但還是很難找到真正有安縵和松贊服務的酒店。日本非常好,但是老齡化嚴重,勞動力資源匱乏,我很想來日本做個松贊,不知道他們的勞務允不允許。
松贊綠谷:心中的日月
這是第一家松贊酒店,亦是其大本營。始于2001年,坐落于松贊林寺腳下的克納村。克納村曾經借了松贊林寺的地位,是宗教和經濟的中心所在,今天卻安靜有些落寞。松贊林寺大門左拐進入村莊,就能看到松贊綠谷的大門。一座毫不張揚的藏式土木結構的小樓,建在酒店創建人白瑪多吉成長的老房子的基礎之上,將傳統的藏式風格與現代元素融合地恰到好處。
入住松贊就如同回到家里,這個家從內而外散發著藏族文化的氛圍,大廳里隨處可見藏族元素,藏毯、唐卡、佛像等等,即便是空氣里,也彌漫著藏香的味道。房間是設計獨特的藏式風格,18間客房溫馨舒適,古樸雅致。手工的浴室銅盆、鑰匙牌,裝飾,每一樣都是精心打造而來。為了這些,白瑪多吉拜訪了很多的手工銅器匠人才得償所愿。
閑暇時間可以去周邊逛逛。噶丹·松贊林寺,是迪慶藏族自治州乃至云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香格里拉最著名的人文景觀,在整個藏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酒店西側與“克納村”相鄰,克納村漢語稱小街子,在解放前是香格里拉最重要的集市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酒店正前方是拉姆央措湖,湖邊的小道,是飯后散步的好去處。水鳥棲息的一片濕地湖泊和環湖繚繞的山坡是觀賞松贊林寺的最佳地點。
松贊梅里:絕美的神山,隱秘的桃源
松贊梅里位于不為人知的各幾農 ,海拔有3600米,一個只有五戶人家的藏族小村中。 現在,松贊梅里已經成了這個村莊的一部分,村民們對松贊的感覺就像鄰居一樣,客人也常常去村民家里去做客, 喝杯茶。藏族人天生的樂觀和包容讓松贊遺世獨立的選址變得毫不突兀。酒店一邊是俊秀的梅里雪山,而另一邊是雪山滋養的藏族村落和森林。關于這座梅里雪山,西藏人說:“如果此生有幸,在登上布達拉宮頂端時,就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云層之中,看見神山卡瓦格博”。
松贊梅里有1號樓(梅里雪山山景)和2號樓(山谷景)。3層樓的酒店為全木質結構,共設17間客房。得益于酒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1號樓的每個房間都能將梅里雪山的五座山峰盡收眼底。躺在床上、墊上枕頭,就可以望著雪山,這簡直是賴床的絕佳理由。
每天員工會早早在書吧升起爐火,安排早餐,因為在這里客人可以欣賞到日照金山的景色,進入一場視覺盛宴,但據說“日照金山”只有有緣人才能見到。而晚餐也可以安排在露臺上,守著爐火,雪山就在眼前。趕得巧而天氣好的時候,酒店會組織篝火晚會。
松贊塔城:美醉田園風格
塔城處在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這里古老的森林隨處可見。除了藏族,納西族、傈僳族塔城的村子錯落而居。這里地貌多樣,野生物種豐富,境內的厚唇滇金絲猴更是與大熊貓齊名。松贊塔城酒店坐落在小村子啟別哈達。遠離游客,酒店面對碧綠碧綠的稻田,背靠納西山村和片片葡萄園。
不同于松贊的其他幾處,松贊塔城的屋頂呈人字形,是系列中房間數最少的,僅九間客房對外。大堂連著書房,典型的納西族6扇窗風格。餐廳同樣如此,遠可觀達摩祖師洞所在的高山,近可見千年的銀杏樹和樹下的稻田,服務員送上一杯自制的白葡萄酒,這就是最極致的體驗了。
落座在哈達村旁邊,松贊的很多員工都來自這個村子,而松贊的客人也常到這個村中做客。夏季,客人可以和員工一起去村里買西瓜和各樣菜蔬, 而秋天,村中的板栗、黃果、玉米都成了松贊酒店里別樣的下午茶點心。塔城的虹鱒魚、火腿也是難得的美味。
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距離酒店30分鐘車程。徒步30分鐘至1小時,能見到瀕臨滅絕物種并與熊貓齊名的國寶滇金絲猴。他們有著猩紅色“性感”嘴唇,長著一張最像人的臉,面龐白里透紅,黑白灰相間的絨毛在陽光下透出光環般的燦黃。
松贊奔子欄:古老手工藝的傳承之地
奔子欄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如今商道雖然衰落了,但曾經的繁華留下不少文化遺產。2008年,一條公路把這里連接到了外面的世界。幾年前,松贊的創始人白瑪多吉在這里尋找老家具、地毯,認識了如今酒店的“鄰居”老人,老人曾是獵人也是成功的商人,松贊幾件漂亮的家具和地毯就來自這老人,也因此,松贊選定了這個地點。
繞開喧鬧雜亂的奔子欄小鎮,轉入無人打擾的小徑,奔子欄酒店隱逸在村莊的邊上,標志性的石砌藏式小樓與幾處木頂白墻的農舍相得益彰。酒店設有10間客房。客房鮮明的藏式風格飾以優美的老家具、地毯做裝飾。所有客房和設施均在一所藏式建筑之內,窗外的山景使人寧靜。小巧精致的餐廳望向碧綠的山谷,門前黃果樹下白天可用餐飲茶,夜里可觀星辰。
噶丹·東竹林寺距離酒店30分鐘車程,坐落在奔子欄鄉書松村南永干頂東坡上,距奔子欄23km。此處是滇西最早的藏傳佛教發源地,也是康藏最重要的十三大林寺之一。歷史悠久,藏寶眾多,并由多位活佛管事。
尼西鄉距離酒店1小時車程,距今300多年歷史,意為“太陽照射的地方”。這里是生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黑土陶的唯一基地。
松贊茨中:百年前傳教士的秘密花園
松贊茨中建在茨中村頭,倚著村頭的白塔,遠望瀾滄江和茨中天主教堂,瀑布葡萄園環繞。茨中海拔不到2000米,依山面水,有良田千畝,是瀾滄江邊富饒的村子。這里仿佛一個謎一樣的世界,外人輕易不能打擾她的寧靜酒店。設有10個客房,分別在主副兩幢相鄰的藏式碉樓中,客房均面對秀麗的瀾滄江河谷。
位于一層的小型書吧可容納10人左右,在這里可以享受自在的閱讀時間。酒店精心設計的小花園,近處是村莊的菜園、葡萄園,遠處是成片的稻田。花園里有水池,住客可一邊飲用酥油茶,一邊欣賞池中的觀賞魚。
茨中大小5個村子,藏、漢、納西、傈僳族雜居,而大多講藏語,建筑則是各種風格結合,倒成了別具特色的一類。村中藏族篤信天主教或者藏傳佛教,但似乎沒有明顯的界限,和睦相處。 村中有一半藏民信奉天主教,周日會做彌撒唱藏語圣歌,圣誕節更會有隆重的慶祝儀式;很多人家擁有葡萄園并會釀酒。西方傳教歷史至今仍能找到種種遺存。一百多年前,法國傳教士經四川、云南向西藏腹地傳教。幾十年的滄桑變化、進進退退,茨中這座小村子成了天主教在藏區最后的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