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才
摘 要:小學語文中段時期的學習在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階段處于一個過渡時期,它是從低段的識字教學逐漸轉向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時期,更是為高段時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時期。從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的困難影響因素出發來探究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困難;對策;學習目的
小學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到中段時期特別注重綜合性學習,重視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語文的中段時期是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的一個時期,因此對于小學語文中段時期的學習困難,教師都要盡早發現盡快解決。
一、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影響因素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在某些時候無論怎么引導學生,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始終不好,這個時候就要來分析學生學習小學語文困難的影響因素。本文從小學中段時期來進行分析說明。
1.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于小學中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剛剛經歷了初級階段的學習,但是在初級階段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不高,加上學生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就導致在中級階段學生沒有學習目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來學習,加上學生的年齡還小,容易受家長的影響,認為學習就是為家長學的,導致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對待學習不認真。
2.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在初級階段,教師對于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要求主要是識字,但是到了中段教學的時候,教師會把重點轉向閱讀。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只會用感性思維,不能用理性思維來很好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這時教師又會教閱讀的基本方法和怎么做閱讀題的一些小技巧,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跟不上,使其自信心遭受打擊,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
3.教師的原因,在小學語文中段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認真上課,對他們過于嚴厲,導致學生對教師有畏懼心理,同時小學中段學生的心態不成熟,會因為教師的嚴厲就討厭學習他的課程,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甚至從此以后都不愿意學習語文。加上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對小學語文教學過于死板,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讓學生覺得語文這個學科太過于無聊,從而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對策研究
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進行解決,針對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困難的影響因素來說它的對策研究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小學中段時期的學生而言,教師要樹立他們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明確自己為誰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樹立起學生的自我意識,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要讓小學生 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在中段時期學生的思想要比低段學生的思想稍微成熟,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都更強,教師就要在這個時期樹立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小學語文中段時期,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把他們的學習興趣向探索語文的奧妙發展,讓這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自我學習。比如,現在的小學生都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愛好來培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像在學習神筆馬良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神筆馬良的動畫片來進行一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這篇課文感興趣。
2.小學中段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成熟,思考問題只能用感性的思維,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中段時期學習的時候,要運用感性的方法去幫助他們學習語文,不要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死記硬背。在進行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教具來幫助自己上課,因為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停留在對事物的直觀感受上,要用形象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加強印象,能夠清楚地記得學習到的知識,慢慢引導他們的邏輯思維從直觀的感受轉向能夠進行一些抽象思維。
3.對于中段的學生來說,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教師本身而言,他的言行舉止對于一個正在形成自我意識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會潛意識地受到教師的行為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讓學生以自己為榜樣。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做好道德教師的同時更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上語文課的時候,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上課環境,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來帶動課堂氣氛,用游戲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不要經常批評學生。學生如果每天都有進步,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鼓勵,讓學生有一種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比如在上新的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來朗讀課文或者分角色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信心,讓學生覺得自己可以。
總之,在小學語文中段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的困難,就要積極主動及時地去改進,幫助學生好好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對于語文“聽說讀寫”都行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覃霞峰.語文學困生的個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2]張書民.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3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