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培訓工作,培訓的效果離不開培訓管理,因此培訓管理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的保障。它不僅可以使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人文化、智慧化,還能有效提升培訓效果。
一、立體化的人文管理,是教師素質提升的前提條件
在多維培訓管理的實施過程中遵循:制定方案—立體管理—研訓結合—名師引路—骨干輻射—共同發展的工作思路,把它落實到培訓管理中,這就是立體化人文管理,即學校的培訓工作由校長宏觀把握,教學校長直接領導,主抓教師培訓,主任統籌規劃,以教研組為活動板塊、備課組為基礎單位,教師全員參與培訓管理。力求達到管理人性化,教育理性化,發展個性化。這種立體化的人文管理,鼓勵和督促教師積極參與培訓學習,成為教師素質提升的前提條件
二、制度化的多元管理,是教師素質提升的有力保障
教師團隊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務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制度的建立。多元的制度管理,使教師確定了培訓目標:成為終身學習者,為追求專業發展“薄發”而“厚積”;成為教育研究者,用科學思維方法培養自己的教學個性;成為教育反思者,讓勤于思考成為一種習慣。
1.課堂教學達到低耗高效的集體備課制度
學校的教研組及學科組堅持每周的集體備課,培訓部及時檢查記錄,集體備課要做到“四定四統一”: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練習。
2.發揮外出學習輻射作用的學習匯報制度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舉辦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每次外出學習,要求完成“四個一”,即完成一份外出學習記錄、寫一份學習心得、上一節匯報課、作一次學習體會交流,達到一師學習多人受益。
3.重在實效的作業評價交流制度
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不僅可以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折射出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作業批改。批改時鼓勵教師堅持“五必須”:必須納入教案,必須親自做過,必須按時批改,必須及時評講,典型錯題教師間必須及時交流。這樣老師之間能夠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積累更多的經驗。
4.同伴互助提高效率的聽課制度
年級組、學科組教師之間建立互相制度,并建立“5+2”評課模式,即每一位老師需要對所聽之課至少提出5條優點、2條缺點或建議,教師間有針對性地進行相互學習、相互探討,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加大課堂密度的新媒體使用制度
新媒體的普及為教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求教師學習使用新媒體,定期對教師進行新媒體使用的培訓,通過互聯網查找更多的教學資源,并使這些教學資源能最大限度地共享。教師通過新媒體來調控課堂節奏的快慢、知識的密度,用跨越時空的另一種美推進課堂教學的高潮,使師生視野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教師QQ群、微信群等,教師在群里交流案例分析、課后反思、心得體會。
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習各種制度,以使教師明確各自的職責,嚴格按照制度組織活動,學校按照制度考核教師的業績,兌現制度中的管理。
三、智慧化的團隊管理,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推手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導和學校管理的主體,探索教師與團隊的雙贏途徑,培養智慧型的發展團隊,管理要以點帶面,以面促點,團隊合作,共同發展。學校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對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進行重點扶持和培養,以他們為點,指導中青年教師進行教科研培訓,利用集體智慧解決共同的困惑,提升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
1.增強合作意識,提升科研水平
引導教師充分認識科研的先導地位,鼓勵骨干教師結合實
際,貼近教學開展課題研究;確定研究方向,立足實際,立足課堂,成立自己的科研團隊,用實驗課、學生活動、討論問卷等多種形式推進課題工作的深入開展;定期組織教師交流,使課題研究更具實效性和指導性,激發教師科研熱情,增強合作意識;切實增強教師團隊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的教育科研水平。
2.彰顯團隊智慧,生成合作教案
教師的教案書寫,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還直接影響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采用電子版團隊合作教案,突出集體的智慧,教師可以共同合作完成教案。教案通過個人鉆研自備、年組研討集備、分單元設計主備、個性化提煉精備四個環節,變個人書寫為集體設計,為教師提供充分展現才智,凸顯個性的空間。既有個體積極參與,又有群體的通力合作。電子版教案便于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對個性設計進行修改。
學校的持續發展依賴于教師團隊的發展;教師團隊的發展依
賴于教師團隊的科學管理,教師的團隊管理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推手。
總之,在審視學校發展、教師個體發展、學生發展的過程中,實施多維的培訓管理,挖掘學校存在的多種潛力,將學校的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使教師的智慧潛能更徹底地釋放出來,從而提升教師素質,構建一支特色鮮明且綜合能力強的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編輯 李建軍